浅谈对肌理的认识及其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2018-01-18 16:17李静唐卉
现代园艺 2018年8期
关键词:肌理园林景观园林

李静 唐卉

(信阳农林学院,河南 信阳 464000)

1 对肌理的认识

1.1 肌理的概念

一直以来,关于肌理的定义都众说纷绘。单从字面意义上理解,肌理可以简单理解为物体表面的纹理,即各种纵横交错、高低不平、粗糙平滑的纹理变化。或者我们可以把肌理称之为物体的“皮肤”,“肌”就是肌肤、皮肤;“理”就是纹理结构、质地;而这种“皮肤”在自然的进化中又有着各自不同的结构,有平滑的、粗糙的,还有轻软疏松、厚重坚硬的[1]。这样的理解所侧重的是物体的表象,一般不会涉及到物体的内在结构,也就是说任何物体的表面都有其各自的肌理形式存在。对于物体来说,除了上述的表象之外,还有很多内部结构都存在着一定的肌理形式,比如,生活中常见的蜂巢、海螺、不同植物的内部纹理等,这些都可以称之为肌理。

1.2 肌理的构成元素

在构成艺术中,任何形式的构成元素都是通过具象或者是抽象的点、线、面等,给人以视觉上的形态表达,再按照美的视觉效果,结合图形、颜色等形成理想化的、肌理的构成方式。日常生活当中,随处可见的任何物质都是由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材质组合而成,而这些材料和材质所具备的一种特殊属性就是肌理。因此,肌理运用于平面设计中,可以表现为不同形状、色彩、材料,通过一定的艺术处理展现在人们眼前的视觉表现形式;肌理运用于室内设计,可以表现为室内的墙面、底板、天花板以及其他装饰材料所呈现的艺术肌理表现形式;肌理运用于建筑,则可以表现为建筑的外立面和内部结构形态,以及其所需要的材料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的肌理表现形式。

1.3 肌理的类型

肌理的类型主要有自然肌理和人文肌理2大类。自然肌理是未受人工干扰或受人工干扰较少的自然要素,如自然界中的山川、河流、植被、土地等要素。相对于自然肌理而言,人文肌理则是受人类影响较大的自然要素或人工要素构成的内在的、相互之间的要素间距的视觉效果。不仅包括可见的物质实体,还包括不可见的人文内涵,如梯田、运河、鱼塘,甚至是我们生活的城市都是人类改造自然留下的印记。

1.4 肌理的景观表现

由于园林本身就是人造自然,古代造园最讲究的是师法自然,园林中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源自对大自然的模拟,因此,很多园林要素也都带着一定的肌理特征。肌理在园林景观中也表现出它们本身所具有的景观特征,从而衍生出一种景观肌理。景观肌理是各个组成元素的表面特征或不同景观元素相互之间组成的一种空间形式,也有自然肌理和人文肌理之分。

1.4.1 自然肌理。从自然角度来讲,自然肌理中的山川、河流、地貌、植被等都是肌理在景观上的表现。这些自然肌理并不是单一的个体元素,而是多种元素的协调组和,如山体、水系、植物的分布,区域地形、地貌的总体特征等,以不同的空间组合形式形成景观的自然肌理,具体可分为植物肌理、水系肌理、山体、地形肌理等。自然肌理是一个活的系统,植物、水系等有其内在的生长体系,决定了自然肌理也是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生长的,因此,才有了“一拳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本于自然、高于自然”的说法。

1.4.2 人文肌理。从人文角度来讲,除了包括人类的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一些历史痕迹等物质表现外,也包括历史文脉与生活方式等抽象的、精神层面的因素。但生活中我们主要能体现的还是这些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所遗留下来的,生活印记的物质表现(运河、鱼塘、梯田及城市),其中城市可以说是最具代表性的人文肌理。城市中的道路、街坊、弄堂等元素从最初建起到现在,经历了不同的时代背景,在不同的生活方式的引导下,进行着不同的变换和组合,从而构建出现有的空间结构,最终形成一种特殊的城市肌理。建筑也是城市肌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同道路一样,经过上千年的洗礼之后,以其特有的肌理呈现在我们面前。

2 肌理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运用

2.1 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园林本身又被称为城市山林,就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当中,通过人工的手段对自然资源进行合理地利用和改造,对城市景观的营造具有重要作用[2]。而且园林美所呈现的大部分景象是由自然因素和气候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如著名的西湖十景,同一园林在四季变换中所呈现的不同景色,雨打芭蕉、留得残荷听雨声等,这些无不与自然有着密切的关系。除此之外,园林的选址、园林中建筑的选址、植物的选择等都与当地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正如《园冶》中所提到的“论造园相地,以山林地为第一”。因此,在设计中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自然肌理,营造符合自然的、美的园林景观。

园林景观建设一直以来都以因地制宜为其最基本的原则之一,从选址到建设都离不开自然环境,本着保护自然、利用自然的传统理念,在建设过程中,对地方材料的充分利用,不仅可以降低成本,避免资源浪费,而且还可以节省运输费及材料加工费。这样一来,材料本身的肌理就被保护下来,而且还增加了人们对场所的记忆和归属感。

2.2 营造场所精神,打造地方特色

场所精神通常是指一个地区独特的气氛,或一个“精神的地方”[3]。场所精神是生活在千篇一律的城市当中的现代人所寻找的一种归属感,对于一个城市的园林景观而言,同样具备这种气氛和归属感。对于园林景观设计来说,想要营造这种气氛和归属感,首先要做的是充分了解当地的历史人文、城市的空间形态、建筑风格等,也就是前面所提到的人文肌理。在接下来的设计中,就要尊重场地的人文肌理,通过人为手段将这些肌理表达在设计中,最大限度保留场地内原有的风貌,而对于重新改造设计的要素,也要最大限度体现城市所具备的人文肌理。因为园林景观并不是单纯的人造自然,更大程度上承载了一座城市的历史记忆和地方特色。

2.3 选择适宜性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各种合成材料广泛运用于日常生活中。特别是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进一步加强,对自然生态的保护已不容许大量使用自然材料,这时就出现了拟自然肌理,拟自然肌理可以理解为利用合成材料通过人为的、有目的性、艺术性的加工,模仿自然肌理的表现形式[4]。这种通过合成材料加工而成的拟自然肌理,无论是从视觉上、触觉上,还是从心理上都改变了原始材质肌理的视觉特征和心理感受,但是从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因素上都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在某些公园、风景区、度假村、农业观光园或其他各种休闲娱乐场所内经常能看到仿生树、人造石、仿竹肌理、仿木材质的垃圾桶与座椅等,都形成了独特的审美效果。

综上所述,无论是自然肌理还是人文肌理,在园林景观设计中,首先要考虑的是尊重场地,对场地内的山川河流、植被、地形地貌、梯田、运河等进行保留,这种保留可以是全部保留,也可以是部分保留。在它们不能满足景观需求时,可以对其加以改造。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还要进行保护和更新,以追求景观的长远性。另外,在没有明显的自然肌理和人文肌理的地方,可以在具体的设计中,通过抽象提取自然或人文肌理,以符号化的形式运用于实际,如道路、广场的铺装形式,雕塑的造型、构筑物的形式等。

总之,景观肌理是景观中不或缺的表现形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视觉和触觉感受,这种外在的表现形式需要人们通过在了解和认识自然的过程中不断进行深化,并运用于园林景观设计中。

[1]任世忠.室内装饰材料的肌理与情感及其应用[J].美术观察,1998

[2]王丹,庄静霞.基于自然肌理和人文肌理的景观设计探讨[J].山西建筑,2016(15)

[3]俞孔坚.追求场所性:景观设计的几个途径及比较研究[J].建筑学报,2000(2)

[4]潘娜.肌理设计元素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12

猜你喜欢
肌理园林景观园林
建筑设计与园林景观设计的融合探讨
景观构思在产业园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肌理的感受与表达
清代园林初探
古代园林里的“美人”
渗入肌理,豁然其妙——以2019年高考全国卷为例谈古诗如何细读
园林景观康体作用研究综述
和千年园林的今世之约
器之肌理,物之温度
雪中园林的七个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