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意境

2018-01-18 19:31讲解东方华
丹青少年 2017年6期
关键词:寄寓西楼古诗文

讲解/东方华

一、诗文中“意象”的概念(常用意象梳理)

〔意象〕指蕴含了作者主观情意的物象,具有隐约表露心性情感的功用,因而古诗文之有意象,如人之有眉目矣。(物象:指自然事物的形象特征。自然事物包括日月雨雪、山水田园、花木虫鸟三大范畴。)

例:「明月」月相的一种色泽、形态特征。因其普照人间,常被人们(尤在异地他乡的人们)相望,且多寄寓和表现怀念、相思及期望团圆的情怀。故张九龄在《望月怀远》中吟道:“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一)一个“物象”可有许多“意象”

例如:“云”可有五个意象。

「孤云」在古诗文中,多带有和表现幽人贫士的孤高: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

「行云」在古诗文中,多带有和表现游子的思归之情:

“行云思故乡。”——张协《杂诗》

“天边飘过故乡的云,它不停地向我召唤。”——歌曲《故乡的云》

「浮云」在古诗文中,多指代飘浮的事物和表现漂泊不定之意: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停云」多带有和表现人之对亲友、爱人的眷念之情:

“树梢停云,似在召唤。”——佚名《眷念》

「朝云」代指昔楚怀王游高唐时,因困倦而睡梦中所见的一位妇人,多寄寓一种幽思眷念之情。此妇人在与楚怀王共枕临别时言:“(妾)乃巫山之阳,高丘之岨,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宋玉《高唐赋》

(二)一个“意象”在作者笔下有着不同的感情色彩

有一些意象具有相对稳定的感情色彩,诗人们表现相似与相通的感情。例如“木叶”。而有些意象在不同的作者笔下,却有着不同与相反的感情色彩。

例:「梅花」

《梅花》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表现梅花“清高、芳洁”的高尚品格。

《卜算子·咏梅》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表现梅之一种“凄清中孤傲与清高”的情怀。

《卜算子·咏梅》毛泽东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表现梅之一种“清雅芳洁、豪迈乐观”的情怀。

(三)常用意象梳理(笔者按日月雨雪、山水田园、花木虫鸟三大范畴为序梳理。)

1.日月雨雪

(1)「日」在古诗文中,多喻指或表现光明、永恒与人性的热情及温暖:

“日月相推,而明生焉。”——《易经》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2)「春晖」指春天的日光,多喻指和表现母亲的恩惠: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3)「日出之阳」(朝阳)多喻指和表现人之青春年华与美好时光: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刘向《说苑》

(4)「日中之光」指日居中天,即正午时分的日头、阳光,多喻指和表现人之盛壮年华与美好时光:

“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刘向《说苑》

(5)「夕阳」多带有和表现人之迟暮之感,亦喻指人之晚年: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乐游源》

(6)「夕阳西下」在古诗文中,多带有和表现光阴消逝、人生漂泊的悲凉之感: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晏殊《浣溪沙》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7)「斜阳」多带有和表现羁旅愁思: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秦观《踏莎行》

“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秦观《满庭芳》

(8)「斜晖」斜阳之晖,多带有和表现脉脉的、悠悠含恨的情思: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苹洲。”——温庭筠《望江南》

(9)「日暮」多带有和表现愁思: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孟浩然《宿建德江》

(10)「夕月」傍晚尚不大明半弯月,在古诗文中,多带有和表现出一种婉丽、娇柔的情态:

“荐枕娇夕月,卷衣恋春风。”——李白《怨歌行》

(11)「缺月」即半月,多带有和表现人生缺憾、情缘离别及孤寂之情:

“缺月挂梧桐。”——苏轼《卜算子》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朱淑真《秋夜》

(12)「残月」残缺的月,多带有和表现人生羁旅、离别及孤寂之情: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铃霖》

(13)「冷月」指霜冬夜月,多带有和表现凄清、孤寂之情: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姜夔《扬州慢》

(14)「清辉」指代深秋夜月,多寄寓和表现人之凄清、孤寂及思念之情: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杜甫《月夜》

(15)「晨月」秋冬清晨挂在天边的一弯钩月,多带有或表现清冷、孤寂之情:

“清风动帷帘,晨月照幽房。”——张华《情诗》

(16)「月上柳梢」圆月栖于柔柳之上,多寄寓和表现人之情缘相合之意: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生查子》

(17)「月满西楼」西楼,在古诗文中,常指代闺房,而月满西楼,多寄寓和表现夫妻离别、相思及期盼团圆之情: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

月满西楼

春雨

细雨湿花

(18)「春雨」多带有和表现喜悦的心情: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19)「细雨」指如丝的细雨,多带有和表现一种轻淡的寂寞和愁绪: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秦观《浣溪沙》

(20)「细雨湿花」指雨丝润湿红花,多带有和表现喜悦(或赏悦)之情:“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红湿:指花带雨而湿。)——杜甫《春夜喜雨》

“湿花枝觉重,宿鸟羽飞迟。”——梁简文帝萧纲《赋得入阶雨》

(21)「雪花」其轻盈、洁白,多带有和表现出一种纯洁、清雅的情致:

“那一片片清白的光彩,却尽够使我感到宇宙的清寒、壮旷与纯洁。”——钟敬文《西湖的雪景》

(22)「飞雪」雪花悄无声息地翩然落下,在古诗文中,多带有和表现人性的孤高、飘逸:

“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陶渊明诗句。

“飞雪有声,帷在竹间最雅,山窗寒夜,时听雪洒竹林,淅沥萧萧,连翩瑟瑟,声韵悠然,逸我清听。”——高濂《四时幽赏录》

高濂《四时幽赏录》中“飞雪有声……”

(23)「朝露」多喻指和表现人生的短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短歌行》

(24)「甘露」指清晨甘纯的露水,多喻指和表现纯洁、甘甜之意味:“如饮甘露。”/“天地相合,以降甘露。”——《老子·论道》

(25)「清露」清晨的露水,多喻指和表现高洁的情怀:

“清露晨流,新桐初引。”——《世说新语·赏雀》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虞世南《蝉》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屈原《离骚》

(26)「夕露」多带有和表现诗人田园劳作归来的欣悦之情: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陶渊明《归园田居》

(27)「香雾」指沾湿了妇人云鬓的雾气: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杜甫《月夜》

猜你喜欢
寄寓西楼古诗文
处暑西楼听晚蝉
春花秋月望西楼
统编版教材中低年级古诗文创意写话策略
统编版教材中低年级古诗文创意写话策略
Radiomics of rectal cancer for predicting distant metastasis and overall survival
诵读经典古诗文的策略
古诗文阅读备考指津
抱朴子
月宫折桂的女子——写给西楼的《穿越白》
浅谈诗词中“西楼”审美内涵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