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的价值契合路径

2018-01-19 04:44
福建茶叶 2018年12期
关键词:茶道茶文化思政

刘 勇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广东广州 510545)

1 茶道文化与思政教育概述

1.1 茶道文化教育价值

最初,茶道通过品茶文化来表达当时社会的礼节、思想以及品茶者的心境;久而久之,从品茶的过程中,人们从各家学说中悟道并形成了茶道文化。茶道文化不仅包含道家思想,还包含了儒家思想等古代优秀传统教育思想。儒道学说本身在古代便是教育学说,因此,包含其思想的茶道文化也具有一定的教育价值。一方面,茶道文化自身给人的教育价值,影响了人们的三观和行为方式。即使到了现代,茶道文化也不过时。茶道中的自然主义和生态主义教育人们爱护环境、保护自然;茶道中的知行合一理论教导人们要将实践思维贯彻到日常行为中;茶道中的太极思维教育人们要以辩证的眼光看待问题。诸如此类,茶道文化自身的教育内容包含甚广,影响了人们的方方面面。另一方面,茶道文化具有普遍性和包容性的特点,使其能够与现代高校教育融合,促进高校各学科教育的革新发展。综上,茶道文化具有极高的教育价值,其与思政教育的价值契合发展具有可行性。

1.2 思政教育现代成果

思政教育是我国高校学生的必修教育科目,它不仅有其固定的理论支撑(即马克思主义理论、毛邓思想等);还具有与时俱进的时政新内容。思政教育本身就是传统优秀思想和现代优秀思想的结合发展,它不断地将优秀思想精髓教导给学生,提高学生的思政素养和社会主义责任感。在现代,思政教育的成果显著,随着现代互联网的发展和思政大课堂的试行,学生能够从各个方面了解社会新闻。学生的思政内容了解度扩大,思政素养和考核基准也逐渐提高。然而,在思政教育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我们发现,现代思政教育成果仍有不足。学生太过注重思政的考核分数,而忽略了其根本意义以及从理论衍生出的行为模式。由此可见,在现代思政教育大背景下,传统茶道文化的加入具有必要性。

1.3 双向价值契合综述

首先,茶道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双向价值契合路径的实施,来源于去相似的理论背景及内容基础。茶道内容与思政内容,都是在我国历史与时代的变迁中,总结出的优秀教育理论。不同的是,茶道文化是古代教育理论,而思政是现代教育理论。基于两者的教育理论具有共通性,以及茶道文化自身蕴含的传统历史观和传统优秀文化。因此,两者的价值观契合度较高,两者进行双向结合能够创新现代教育方式。其次,两者的双向价值契合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深化改革思政教育的主要方式。茶道文化中的优秀理论,可以作为案例分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而思政教育又能为茶文化打开现代受众面。

2 茶道文化教育契合路径分析

2.1 人本主义

茶道是茶文化的核心,而人本主义又是茶道文化的核心。现代高校的教育以应试教育为主,采取教育模式为“刚性管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们精神需求的提升,传统的刚性管理模式不再适应于现代高校学生,也不利于师生关系的发展。在茶道人本主义思想下,高校思政教育开始将“以人为本”理论作为两者的基础契合点,发展出了两条创新路径。一方面,以往的单向灌输式课堂转换为双向互动式课堂,教师更多的将课堂发言机会让给学生,听取学生对思政的理解甚至课堂意见,让学生作为发言主体。另一方面,传统的“刚性管理”转换为“柔性管理”,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应试教育分数,还要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政素养、思政心理状态。在课下,教师也要对学生的日常生活进行关注和帮扶。综上,在人本主义的契合路径下,高校教师开始以学生为中心,营造人文关怀型的和谐校园。

2.2 礼法教育

在茶道文化的德育思想下,我国古代的礼法教育包含内容甚广,其体系和分支较大。礼法教育已经成为了系统化的、有章可循的教育方式。在现代人文社会的发展下,传统礼法教育的方式已经不再适用于高校,但高校可以借鉴茶道文化下礼法教育的精髓。礼法教育主要以培育具有道德素养的人作为目标,高校将其精髓文化作为案例让学生学习,旨在提高学生的现代道德修养和思政德行意识。但缺乏实践的现代礼法教育,无法强化学生的主体行为意识,也很难掰正学生的非道德行为。基于此,教师开始应用礼法教育中以教师为主体的“恩威并施”的方式,用刚柔并济的管理方式,激励学生强化自身主体意识。

2.3 传承角度

从传统文化的传承角度来说,茶道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的过程,不仅是思政教育的革新上升,也是茶道文化自身的有机发展。首先,思政教育作为高校必修科目,受众面较大。而茶道文化的加入,也随之提高了受众学生对茶文化的了解。茶文化能够通过教育,实现稳定的文化传承。其次,茶道文化在思政教育中的创新契合方式,能够为茶文化在其余科目和现代教育内容中,提供成熟的系统模式。实现思政教育中对传统文化创新传承的理论要求。由此可见,茶道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的契合路径,是实现了学生对茶文化和思政文化共同传承的双赢模式。

3 茶道文化教育契合路径发展

3.1 主体行为强化

上文提到,茶道文化中的人本主义是茶文化与高校教育的基础契合点之一。在此路径下,高校教师对学生的日常生活和思政行为都要予以高度关注。通过其路径试行的结果可知,学生的思政行为跟不上其思政理论的应试分数;即学生缺乏思政的“行为意识”。在茶道知行合一的思想下,高校教师必须扩展课堂教学思路,以强化学生的主体行为。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运用情境教学法进行场景模拟,让学生在对场景的自我演绎中,提高自身的思政行为素养。在课余时间,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外帮扶活动,通过实践,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

3.2 道德行为养成

如果说主体意识强化是对无思政行为意识学生的“行为教学”,那么道德行为的养成,便是对有行为意识、无行为道德的学生的“行为纠正”。在茶道文化柔性管理下,教师可以采取激励机制和奖惩机制,对有道德的学生进行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对无道德学生进行通报批评及惩罚。例如对乱丢垃圾的不道德行为,惩罚其做校园卫生、帮扶困难学生等公益事业。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对做出非道德行为的学生做心理疏导,从本质上改变学生的思政素养。

3.3 多元教材教学

目前,茶道文化的契合理论,多是靠教师课堂讲授,没有教本依托。教师的师资走向以思政主业为主,教师的茶文化思想理论掌握度不足。因此,为深化茶道文化的价值契合授课路径,必须多元化思政教育的教材,让教师做到“有书可依”,才能够更系统、全面的将茶道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的创新授课模式,将茶文化的思想内容表达出来。丰富教材的路径以两个方面为主。其一,茶文化协会学者与思政教研部教师合作,研发出契合当代思政教育的茶道文化思政教材。这样一来,教材中的茶道案例、文化指向以及融合的教育点,都能够直接表现出来,省去了教师日常授课时的备课时间,也避免了部分教师授课时对茶道文化理解不足而导致的错误案例结合状况。其二,挑选出适合高校学生阅读的茶道文献著作,将其作为辅助性教材让学生管饭阅读。通过研读茶文化书籍,学生的知识储备更加全面,对茶文化的理解度和兴趣度也能得到提升。茶文化通过思政教育的契机扩大受众面,甚至做到了思政教育内容中“将传统文化融入现代教育、对传统文化进行创新传承”的理论教导。

4 结论

通过茶道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的价值契合路径分析可知,其结合性发展的深度与广度提高,茶道文化精髓在思政教育革新中的体现越来越层次化、理论化和系统化。在学生主体行为强化教育、学生道德行为养成思考的过程中,现代思政教育中“知行不一”的主要问题得以解决。茶道文化的深入,同时也促进了教师授课教材的多样化。除此之外,茶道文化的价值契合路径,还为其他传统优秀文化在思政教育中的融入提供了良好的案例参考及授课价值取向。

猜你喜欢
茶道茶文化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寻迹万里茶道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论新时代中国茶道精神
茶文化的“办案经”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思政课“需求侧”
茶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