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生态化教学视角下茶文化在高职思政课堂中的融入

2018-01-19 01:33
福建茶叶 2018年6期
关键词:生态化茶文化思政

夏 涛

(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河北石家庄 050000)

随着人类思想的进步,我国大学生的价值观、思想体系正在发生着诸多变化,其中有好的变化,也有不好的变化。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是高职思政教育的基本目的。然而,在人类思想进步的同时,我国高职思政的教育内容和方针并没有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有明显的改变,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思政教育目的的实现。思政教学内容主要围绕着如何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这个目的,而不是如何成为一个具有价值的人才。这也使得我国高职思政教学在立意上缺乏辩证的考量。我国茶文化思想集结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人的性格、思想以及价值观的形成能给出辩证性和前瞻性的建议,因此在高职思政课堂中的融入是明智的选择。并且,茶文化的融入非常符合生态化教学理念,用生态化教学的视角来剖析茶文化在高职思政课堂中的融入能使得茶文化的融入策略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1 生态化教学的概念

生态化教学其实也就是生态学化的教学,具体说来就是利用生态学的理论和生态价值观去探讨教学问题,从而使得教学内容和模式更加符合生态逻辑和定律。我国高职大部分的教学都属于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所谓传统意义上的教学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教学模式是典型的“教+学”,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各自承担的任务是严格分开的,教师负责传授知识,学生负责学习知识;二,教学内容具有普遍性,但是缺乏“个性”,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没有做到“因材施教”。随着社会的发展,这样传统意义上的教学已经显露出越来越多的弊端。而在生态化教学视角下,高校教学应该体现这两方面的内容:一,教学主体的生态化,教学主体应该像生态物种一样各司其职,但是地位平等;二,教学环境生态化,强调的是教学环境应该像生物界环境一样自由、舒适和多变。生态化教学的理念给我国教学改革带来很多启示,尤其在这种信息更新迅猛的时代下,生态化教学的理念比传统意义上的教学理念更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2 目前高职思政课堂教学的问题

2.1 课堂教学以信息灌输为主要目的

最近几年,我国很多教育研究人士都会反映新一代的大学生没有自己的思想,对生活没有自己的态度,喜欢人云亦云。这些情况在大学生中确实是普遍存在的问题。然而导致这些问题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还在于我国普遍高校的思政教学并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空间。在高职思政课堂中,其实很多思政内容的确会让学生产生自己的质疑,然而面对于学生的质疑,教师很少能给出自己的简介,当权威的答案无法解答学生内心困惑的时候,思政老师通常会告诉学生书本就是这样定义的,记住就可以了,久而久之学生对思政知识的求知欲望也逐渐减退了,甚至开始养成了不求甚解的习惯。比如,在高职思政课本中有涉及到关于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很多同学对于《马克思哲学原理》中提到的关于物质决定意识类的观点有自己的质疑,但是通常思政老师也无法给出一个让人信服的解释,只是让学生记住这句话就行。然而实际上,关于物质和意识谁是第一性其实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答案,只不过在马克思哲学理论中是将物质作为第一性。但是很少有教师会对学生的质疑表示认可。这体现了我国思政教学的确是以信息灌输为主要目的的,这使得高职思政教学比较狭隘。

2.2 课堂教学内容的社会功利性很明显

思政教学内容的社会功利性一直是长期存在的问题。通过翻阅高职思政教学的教材,讲社会主义价值、马克思主义原理、党的政策方针等类型的加起来就占据全册教材的大半壁江山了。不可否认,这些牵涉到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的内容对于学生而言非常具有学习的必要,然而这些不应该作为高职思政教学的绝大部分内容,原因有二:一,我国的思政教育通常都是从小学就开始接触了,而关于社会主义、马克思等思政内容从初中就开始学习,内容固定,算下来大学至少可以作为学习的第三遍了,没有必要将已经学了两边的内容再进行大篇幅地学习;二,大学作为一个人名义上学业的最后一站,更应该抓住这个时机去培养自己人生的价值观和思想素质,为日后踏入社会做好充分的精神准备,因此个人价值观和人格素养的教育才更应该作为高职思政教学的重点。高职思政课堂教学内容的偏袒体现了明显的社会功利性,这不利于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和个人追求的实现。

3 生态化教学视角下茶文化在高职思政课堂中的融入策略

高职思政课堂教学主要包括课堂教学内容、课堂教学关系和课堂教学环境这三个方面。本节将围绕这三个方面来展开说明生态化教学视角下茶文化在高职思政课堂中的融入策略。

3.1 生态化教学视角下茶文化在高职思政课堂教学内容中的融入

生态化教学是一种非常注重从整体的高度来探究问题的一种教学眼光。因此,从生态化教学的角度上看,既然高职思政教学的对象是在校学生,那么思政教学的一切环节和内容都应该围绕学生的发展来展开,其中有效帮助学生建立健全的人格体系、正确的价值取向、强大的心理素质则是促进学生自我提升的重点。这就使得茶文化在高职思政教学内容中的融入大致体现在三个方面:一,在高校思政教材中增加茶文化的专属板块,用茶文化的理论体系来帮助学生重塑具有辩证意义的思想观念;二,将茶文化在高职思政教材中的融入具象化,所谓具象化,也就是避免深奥、空泛的语言,尽量用一种深入浅出的方式来让学生在茶文化内容学习中找到乐趣;三,将茶文化的审美标准贯穿到高职思政教材内容的始终。在过去,国家对学生的要求是“德、智、体”三方面全面发展,而现在国家对学生的要求是“德、智体、美”四方面全面发展,其中“美”就是指审美。将茶文化的审美标准贯穿到高职思政教材内容的始终,一方面有助于提高思政教材内容的辩证性,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标准。

3.2 生态化教学视角下茶文化在高职思政课堂教学关系中的融入

在我国高职院校思政课堂教学关系中,“教”与“学”是被明显区分开来的: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然而在生态化教学视角下,学生与教师应该建立一种生态化的师生关系,学生与教师应该像生态界中每一种生物之间的关系一样,只有形态和习性的不同,没有地位和等级的区分。也就是说,学生应该是思政教学的主导者,而教师是辅导者。虽然很多人都明白学生和教师正确的关系状态,然而在实际生活中这种状态却很难实现,究其原因还在于学生在教学中缺乏自己思考的空间。因此茶文化在高职思政课堂教学关系中的融入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将茶文化在高职思政教材的内容确定为阅读理解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学生是带着问题来阅读茶文化的内容,如果问题都可以通过阅读来准确地作答就证明学生已经充分理解了内容,如果对问题无法作答或者对答案有质疑的时候可以请教思政老师来帮助解释说明,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并且让教师和学生的关系通过茶文化内容的学习还原到辅助与主导的状态;二,对茶文化的相关问题不设定唯一的参考答案,言之有理即可。这样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教师在教学中的权威性,从而使得学生拥有更广阔的思维发散空间。

3.3 生态化教学视角下茶文化在高职思政课堂教学环境中的融入

在生态化教学视角下,单一的“桌子板凳”式的教学课堂自然无法满足生动性教学的需要,很多时候课堂教学环境不止是室内,还包括室外。思政教学作为一种帮助学生构建自己价值体系的课程,更要注重大自然对于人精神价值的启发意义。因此,可以在每年春分和秋分的时候,恰当地安排茶园观光的思政课程,让学生从大自然中收获到更多关于人生价值的感悟。

[1]黄志根.中华茶文化[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0.

[2]陈彬藩.中国茶文化经典[M].光明日报出版社,1999.

[3]刘树良.高校思政课构建生态化教学模式的意义与路径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6(12):47-49.

[4]张微,夏建平.思政课教学生态化研究的生态要素探析[J].湖北工程学院学报,2015(1):92-95.

[5]罗昌勤.生态化教学: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生态主义取向[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3):70-72.

猜你喜欢
生态化茶文化思政
成都市第十八中学校 建民族共同体 促生态化发展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皖北“民间艺术之乡”生态化发展机制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茶文化的“办案经”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