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分类管理制度对医院药剂科的影响

2018-01-19 16:44李瑞华
灾害医学与救援(电子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药剂科比率管理制度

李瑞华

(吉林省安图县中医医院 药剂科,吉林 安图 133600)

引言

药剂科是临床治疗基础,主要结合依医院的医疗、科研、教学需要及用药目录编制药品计划,查询并掌握药品科技及药品市场信息,并向临床提供各类药品,在药物运作方面存在具有重要作用[1]。随着医药工业的发展,药品种类不断丰富,对药剂科的管理要求也在日渐提升。为保障临床用药安全问题,药品分类管理成为临床医药行业的重要管理制度之一[2]。本次研究,即结合我院药剂科实际工作,合理分析药品分类管理制度实施前后的效果,以探究其对药剂科临床工作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药剂科自2018 年2 月起实施药品分类管理制度,选取药剂科180 种常用药物进行研究,包括抗生素38 种、呼吸系统药物24 种、心血管药物40 种、消化系统药物26 种、矿物类药物25 种、激素类药物20 种、其他7 种。将实施前的药品管理工作设为对照组,将实施后的药品管理工作设为观察组。本次参与研究的药剂科医务人员共8 名,男5 名,女3 名,年龄25-48 岁,平均(36.25±3.75)岁,研究期间未进行人员调换。本次研究参与者均获知情权,实施前后的药品种类、医务人员等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 >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药品管理方法:由专业人员检查入库药品质量;审核药品企业生产资质、合格证明、批准文号等;根据说明书对特殊药品进行保存;药品发放依据审核合格的处方进行。观察组:采用药品分类管理制度,具体内容如下:

(1)建立药房信息管理系统:与医院信息科配合工作,创建药房信息管理系统,将药剂科内药品信息录入电子网络系统,实施信息化、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将药物拮抗、药物配伍、溶酶选择、重复用药、联合用药、药物用法用量等药品应用信息均经过电子信息录入及处理,以方便后期用药史查询及患者用药情况分析等。

(2)建立处方药品及非处方药品管理制度:将药剂科药品录入电子网络信息系统时,注意对药品商品名、通用名、别名信息进行备注,以方便系统检索;结合药品种类规范药品编码,如,运用药品种类对应的拼音或数字设置编码,以符合查询规律,提高查询者的检索效率。

(3)强化药师培养工作:对药剂科内的医务人员展开定期培训工作,培训内容可结合药品领域的最新科研进展、药品管理制度规范等展开;加强药剂师与临床医师、护士及其他医务人员的学术交流,可在每月举办一次小型交流会议,通过彼此交流,纠正药剂师用药、选药与临床不相符的部分。

(4)宣传健康用药知识:通过候诊大厅播放视频、发放免费手册、口头宣讲等方式,强化科学用药知识,帮助人们认识到不合理用药的危险性,培养其安全用药意识;在患者取药时,可指导患者正确用药方法,及时回答其用药方面的疑问,以减少用药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率;指导人们养成阅读药品说明书的习惯,防止药品不正确使用。

1.3 观察指标 统计实施前后的药品合理应用率及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①合理应用率:包括研究期间的药物拮抗、药物配伍、溶酶选择、重复用药、联合用药、药物用法用量等内容,合理应用率=合理应用例数/180×100%。②不良反应发生率:记录研究期间出现的药物依赖性、继发反应、变态反应、后遗症反应、毒性作用、副作用等不良反应例数,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例数/180×100%。

1.4 统计学处理 根据SSPS 20.0 统计学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t 检验,计数资料(%、n)以χ2检验,P <0.05 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药品合理应用率的比较 实施前,对照组药物拮抗142 例,占比率78.89%;药物配伍144 例,占比率80.00%;溶酶选择152例,占比率84.44%;重复用药150例,占比率83.33%;联合用药138 例,占比率76.67%;药物用法用量158 例,占比率87.78%。实施后,观察组药物拮抗165 例,占比率91.67%;药物配伍168 例,占比率93.33%;溶酶选择173例,占比率96.11%;重复用药170例,占比率94.44%;联合用药164 例,占比率91.11%;药物用法用量174 例,占比率96.67%。实施后,药品合理应用率均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704、13.846、13.956、11.250、13.893、9.913,P <0.05)。

2.2 两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 实施前,对照组出现药物依赖性4 例、继发反应2 例、变态反应1 例、后遗症反应2 例、毒性作用8 例、副作用5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22%(22/180);实施后,观察组出现药物依赖性0 例、继发反应0 例、变态反应1 例、后遗症反应1 例、毒性作用2 例、副作用1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8%(5/180)。观察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571,P <0.05)。

3 结论

临床用药随着医药领域的不断发展,药品种类及药效配伍等知识更新速度较快,在常规药品管理中,部分药剂师存在对药品禁忌、药效等了解不全面的情况,在工作强度较高时,仅凭人工负责药品管理工作,已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药剂科的工作需求[3]。

药品分类管理制度在药剂科中的应用,主要目的是加强处方药的监管,规范非处方药的监管,改变现有的药品自由销售状况,保障人民用药安全有效。本次研究数据显示,实施药品分类管理制度后,药品合理应用率明显提升,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下降。考虑原因在于,药品分类管理制度可通过强化药师培养工作,为药剂师提供技能提升及拓展知识水平的机会,经过与临床医务人员交流,使药品的选择及应用更具实践性;对处方药及非处方药的合理分类,可运用电子网络信息技术,使临床用药具备规范性、安全性,而电子信息技术在药剂科的合理应用,有利于对药品使用情况进行监察,减轻药剂师的工作负担,提升其工作效率,减少药品不合理应用情况。

综上所述,药品分类管理制度在医院药剂科中的应用,具有提升药品的合理应用率、降低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等应用优势,可对药品管理工作产生积极影响。

猜你喜欢
药剂科比率管理制度
药剂科药学服务模式转变的效果分析
分析药剂科加强药事管理对合理用药的实际促进效果
探讨企业内控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医院药剂科药品管理系统的构建与效果评价
分析药剂科加强药事管理对合理用药的实际促进效果
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比率分析公司财务状况——以步步高及永辉超市为例
食品安全公共管理制度的缺失与完善评析
千点暴跌 两市净流出逾7000亿资金
美拭目以待的潜力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