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人口公共服务供给的满意度调查
——以厦门市安兜社区为例

2018-01-19 03:18□陆
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外来人口公共服务供给

□陆 斌

(厦门大学嘉庚学院,福建 漳州 363105)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外来人口规模在不断地增大,逐渐成为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与此同时,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也给当地城市的公共服务供给带来了困境。本文以厦门市安兜社区外来人口提供公共服务的满意度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对外来人口较为关注的住房、医疗卫生、救助和保障、教育以及社区环境建设等方面进行实证调查,对安兜社区公共服务供给的满意度情况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以此为完善外来人口公共服务的供给提供政策建议。

1 调查问卷的基本情况分析

本文数据来源于2016年12月至2017年1月,采用走访调查的形式进行问卷调查。本次共发出调查问卷218份,有效问卷200份,回收率91.74%。在被调查的样本中,从性别来看,男性113人,占56.5%;女性87人,占43.5%。从年龄来看,20-30岁之间有95人,占42.5%;30-40岁之间有59人,占25.9%;40-50岁有34人,占17%;50-60岁之间有6人,占3.0%;60岁以上的人数为6人,占3.0%。从受教育程度来看,受教育程度为小学的有29人,占14.5%;初中的有66人,占33%;高中或者中专的有77人,占38.5%;专科生的人数有26人,占13%;大学及以上学历的人数有2人,占1.0%。从职业来看,工人58人,占29%;个体经营82人,占41%;企业单位49人,占24.5%;国家政府人员8人,占4%;自由职业3人,占1.5%。从月收入来看,收入在3000元以下有65人,占32.5%;3000-6000元的有104人,占52%;6000-1000元有15人,占7.5%;10000元以上有13人,占6.5%。大致呈正态分布。

2 厦门市安兜社区外来人口公共服务供给的情况分析

2.1 外来人口住房供给情况

现居住在安兜社区的外来人口采取着不同的居住方式。由于受到户籍制度等因素的影响,大多数外来人口基本被搁置于社会保障性住房政策以外,大多数外来人口在厦门取得保障性住房都成为一个难题。对于社会最低收入群体,相关部门还采取了廉租住房政策以解决其住房问题,但是,同样受到户籍制度的影响,外来的人口也被排除在政府制定的政策之外,未能享受优惠政策。因此,外来人口只能自行通过房屋租赁市场,尤其是当地居民房屋租赁的方式来解决住房难题。据调查,在安兜社区的房屋租赁市场上,出租屋主要有以下形式:商品房、安置房、城市居民房、相关部门推出的廉价租房等,而居住在安兜社区的外来人口大部分只能选择通过居民房屋租赁方式来解决其住房问题。

2.2 外来人口子女义务教育供给情况

居住在安兜社区的外来人口儿女到了幼儿入学年龄,社区公办幼儿园只能在先满足本市户籍的适龄幼儿就学后,倘若尚有学位空余,按照相关要求可接收片区内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读。然而,湖里区公办幼儿园的数量及学位相对稀缺,本身都很难先满足本市的全部适龄幼儿就读。因此,外来人口子女只能就近到各类民办幼儿园就读。在接受民办幼儿园教育时,如果符合当地政府出台的相关文件,可以享受相应的政府补助。在小学义务教育阶段,依据教育部门的招生规定,外来人口儿女不受制于暂住地可就读公立学校。但家长需准备相关材料,如户口本、暂住证、劳动合同、社保(地税打印清单)、计生证明(暂住地居委会开证明)等。

2.3 外来人口医疗卫生供给情况

通过走访调查发现,安兜社区的医疗场所有十几个,其中包括专科医院、综合医院、诊所等,除了诊所外均为医保定点医院。其中安兜医院为规模较大的乡镇级医疗单位,其医疗设施的供给基本可以满足现有的社区居民的医疗需求。同时,从安兜社区的医疗设施分布现状图可知,社区卫生服务设施较为均匀地分布在社区的建成区内,且各类医院诊所也均集中在交通发达干道上。经了解,由于社区居民逐年增加,社区医院在满足现有居民的就医基础上,比较难以完全满足日益增加的外来人口的就医需求,加之经济收入低及医疗意识弱,他们通常会选择小诊所就医。

2.4 社区环境与社区工作者服务情况

由于外来人口众多,居住场所复杂,社区治安及卫生环境整改工作量大,任务艰巨。为了更好提升社区环境,在街道指导下社区创建了环境卫生整改工作小组,对社区环境卫生进行整治;同时,为了提升解决社区的治安问题,社区居委会组织民警成立了巡逻队小组,对社区公共场所进行管理,及时对居民的纠纷进行调解。但由于社区治安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以及受其他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在调查中外来人口对其服务的满意度偏低。在社区公共图书供给方面,安兜社区并无设立免费图书馆、居民阅览室等;同时,社区群众文化设施场地的缺失,这些均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本地居民与外来人口间的交流。

3 安兜社区外来人口公共服务供给满意度总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3.1 安兜社区外来人口公共服务供给满意度总体情况

表1 公共服务供给满意度总体情况表

资料来源:根据调查问卷进行的数据统计

表1显示了问卷各个维度的满意度均分。满意度通过李克特5点计分评定,由1-5表示满意程度,其中5表示非常满意,1表示不满意。调查结果显示,安兜社区的外来人口公共服务供给的总体满意度指数为3.1544,处于一般和满意之间,这说明安兜社区外来人口的公共服务满意度供给处于一个可接受的范围内。其中满意度值较高的分别是在外来人口子女义务教育问题满意度、社区环境与环境治理满意度,满意度均值在3分以上,分别达到3.4917和3.1857,表示满意程度在一般到比较满意之间;而社区救助及社区工作者服务满意度、住房满意度以及医疗卫生满意度均值在3分及以下,表示满意程度在不太满意到一般之间,其中医疗卫生供给的满意度则最低,仅仅为2.1063。

3.2 影响安兜社区外来人口公共服务供给满意度选择的因素

根据SPSS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可知(具体见表2),在影响子女义务教育的满意度选择中,对于孩子的就读情况、学校的教学设施、收费及师资力量的对应P-值都近似于为0。因为显著性水平a为0.05,且显著性水平低于P-值,所以拒绝原假设,表示以上几个选项对外来人口子女义务教育满意度都具备了影响,是影响子女义务教育满意度选择的重大因素,而且厦门市教育部门对于外来人口子女义务教育方面的供给服务相对较完善,因此,外来人口对义务教育的供给情况的满意度较高。

同样方法可知影响住房满意度情况的因素分别是住房方式、对厦门房价及保障性住房的看法、所在地区与家乡相比的满意度情况。由此可知对于住房满意度的选择不仅仅是安兜社区给予外来人口的住房方式选择对其满意度产生影响,还有外来人口自身的居住时间以及对于所在地区房价和对保障性住房的看法。

影响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的满意度情况的因素分别是,医院的医疗设备、医疗环境、医疗水平以及医药价格等。由此可知医疗设备,医疗环境、医疗水平对于外来人口就医影响极大,是关系到外来人口能否得到安全、便捷的医疗服务的重大因素。

影响社区环境与社区工作者服务的满意度情况的因素分别是,安兜社区的环境卫生、社区安全及社区工作人员的纠纷调解能力、服务态度等。由此可知社区的居住环境的卫生及安全情、社区工作人员的态度及能力,是影响外来人口居住满意度的重要影响因素,对外来人口的归属感有着重大影响。

影响社区救助及保障制度满意度情况的因素分别是,待业期间所在地区是否有社会保险、是否得到社区帮助、社区是否提供就业保险和救助及补贴等。由此可知外来人口来到安兜社区,内心想要得到当地政府的帮助与支持。

表2 义务教育单因素方差分析表

资料来源:根据调查问卷进行的数据统计

3.3 关于安兜社区外来人口基本公共服务满意度一致性的思考

3.3.1 二元化的户籍制度,影响了对外来人口保障性住房的供给

与厦门本地居民相比,由于户籍制度的限制,加者多数外来人口的收入相对较低,所以他们只能通过租赁的方式满足住房需求。这在调查中也得到验证,如收入在3000-6000之间人数为104个,占总比例的52%,而已购房的人数仅占总比例的7%。可想而知,相对厦门高房价而言,有能力购买商品房的外来人口是相对稀少,因此,72%外来流动人口只能选择通过房屋租赁的方式来解决居住需求。

3.3.2 学校设施是影响外来人口义务教育满意度的重要因素

安兜社区在外来人口义务教育的供给方面,就读公办学校的有62个,占总比例31%;而读于民办学校的有48个,占总比例25%。可见,对外来人口义务教育的供给方面,主要在公办学校就读的较多,在民办学校就读的外来人口相对较少。究其原因在于厦门市相关教育部门对外来人口义务教育的重视度较高,且愿意在这方面进行公共财政的投入;但是在义务教育的满意度方面则相对较低,并且外来人口对的教学硬件设施及师资等十分关注,这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影响外来人口义务教育满意度的重要因素。

3.3.3 社区医疗供给不健全,就医环境有待改善

在医疗卫生供给方面,由于安兜社区的大型专科医院只有一家(安兜医院),其余均为小型的诊所,大型专科医院缺少,资深的医疗人员较少,并且安兜医院属于社区的小型医院,在医疗设备以及医疗水平上,只能满足一般的基础性服务,无法满足外来人口这庞大群体的就医需求,同时由于外来人口的医疗健康意识相对较低,且对医疗服务供给等意识较为模糊,因此在医疗卫生满意度调查中,安兜社区外来人口的医疗卫生供给满意度相对偏低。

3.3.4 社区文化建设不完善,文化服务有待加强

在社区环境及治安的满意度调查中,外来人口对其满意度指数较高。但是,对社区相关工作人员协调、处理各种冲突纷争的能力及工作态度方面,总体的满意度评价趋于一般到满意之间,这说明社区相关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仍有待加强。同时,经调查走访得知,在安兜社区里面并没有设立免费图书馆、居民阅览室,社区群众文化设施与活动室等供给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区居民与外来人口的交流,未形成良好了社区文化氛围,导致社区文化建设的相对滞后。

3.3.5 社区救助工作建设不足,外来人口生活保障低

由于社区在外来人口的就业与培训体系的缺失,加者对外来人口的救助政策的缺失,社会保障参保率低,因此,外来人口在生活困难时很难获得公共资源的支持,致使外来人口生活的更加困难,对这方面的满意度则更低。根据调查统计,外来人口在需要帮助的情况下,选择亲戚朋友、老乡、本地人或者同事帮助自己的达到177个,占总比例的88.5%,而选择政府帮助的仅有22个,占总比例的11%。因此如何完善社区救助工作,提升外来人口生活保障,应成为地方政府重要的政策议程。

4 完善外来人口公共服务供给的依赖路径

4.1 完善城乡一元化户籍制,推动外来人口市民化

由于城乡二元化户籍管理制度的存在,我国许多地方政府才将之作为分配社会公共资源的凭据,从而导致不具有本市户籍的外来人口遭到了一系列不公正待遇,致使户籍人口与外来人口公共服务二元结构矛盾日益凸显。所以,为促进社区的建设更加适合外来人口居住,社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体系更加完善,促进外来人口基本公共服务能够均等化,应当实现户籍管理制度的与时俱进,逐渐建立外来人口的市民化政策,将外来人口纳入城市户籍,通过科学合理的制度进行逐步过渡,[1]如许多城市已经实行的“居住证”、“积分制”制度等,加大对落户政策的宣传,鼓励达到一定条件的外来人口在本地落户,同时努力削弱户籍制度的附属功能,使各项民生保障与户籍制度逐渐分离,真正赋予外来人口城市公民身份。

4.2 建立同外来人口“利益一体化”的理念,努力实现社区公共服务供给均等化[2]

流向大城市一直是外来人口在外就业的最先选择,外来人口以其对城市经济的积极贡献,已经成为各城市经济和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相应的是城市能够赋予外来人口享受社会保障、工作、儿女义务教育、政事参与等外来人口的基本权利,在一定程度上既保障外来人口去享受城市经济发展这个硕果,又避免了城市经济建设中劳动力欠缺的不足。所以,当地政府要建立同外来人口“利益一体化”的理念,最终实现城市与外来人口之间的互利共赢。[3]而对于外来人口而言,能否更好更快地融入城市生活,与社区是否能为外来人口提供与本地居民相同的公共服务有着密切相关的关系。因此,社区管理者应该深入贯彻十八大精神,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坚持促进和谐,根据不断融入的外来人口适当调整相关政策制度,使每个外来人口都拥有自己的合法权利,每个外来人口的权利都得到保障,最终使得社区提供的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

4.3 加强外来人口的保障房建设,加大力度提升保障性住房的供给

社区应及时跟踪落实外来人口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最新公告,依据国家及省住建厅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要求,明确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进度时限,特别是公共租赁住房建设任务,加快建筑装饰和设施的进展,将公共租赁住房的情况纳入年度考核指标中去。在按照要求建设保障性住房的同时,要充分利用市场调节作用,就是利用市场提供房源,政府提供各项补贴,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的速度,要努力抓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努力把握入住率的分布,确保保障性住房项目真正惠及于广大的市民及外来人口群体,使外来人口居有其所,提高其自身的归属感。

4.4 明确政府责任,高度重视外来人口义务教育及完善教学硬件设施建设工作

根据《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精神,地方政府应将外来人口儿女义务教育纳入自身的职责范围内。应该从大局着手,制定完善外来人口儿女接受义务教育政策,充分解决外来人口儿女义务教育问题,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紧迫感,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意见的通知》精神,确保外来人口儿女接受平等的义务教育的权利得以实现。将外来人口儿女义务教育纳入城市的教育发展规划之中,各级教育部门要如实履行监视工作,对外来人口儿女进行义务教育的状态摸底考察和研究,对本地区学校校方资质进行审查、老师资历及教课质量能否合格、书费及学校基础设施是否合格、学校安保是否存在危险因素等等,明确管理好外来人口儿女学校的责任,高度重视外来人口儿女义务教育及完善教学硬件设施建设工作,使其有秩序地成长。

4.5 提高社区工作人员素质,完善社区文化建设

做好社区的服务工作,必须提高社区工作工作人员的使命感,明确其为人民服务的高度负责任的精神,在作风上坚持律己,不搞形式主义,追求为社区群众奉献的崇高精神,社区工作者要坚持公平正义的人道主义精神,以诚为本,通过自己良好的思想道德文化品质,来凝聚居民的力量。由于广大社区住户的居住条件、教育程度及经济收入、工作种类等因素的不同,其对社区文化的需求也是不同的。因此,发展社区的文化建设,要注重发挥本社区的优势,创建属于当地社区的特有文化,完善社区的群众文化设施、社区群众活动室、社区广场以及各种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促进外来人口通流入地居民的文化交流,满足广大住户的文化需求。

4.6 加大政府对社区医疗卫生重视及投入力度,建立良好的社区就医环境

完善社区医疗环境,离不开政府的参与和规划,理应发挥其在社区医疗卫生服务中的主导作用。根据社区医院所需的职能配置,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就医的硬件设备,如病房、医疗设备和仪器等,加强对社区医院的扶持及整治,规范社区医院及诊所的医药价格,规范收费标准,规范医生资格,加强内部管理及服务,保证社区医院的功能得到发挥。可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建立向社会蔓延,提倡其他社会组织机构加入,将社区卫生、健康知识、保养指南、康复和体能训练等方面的服务取得改善和扩展,保持社区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增强政府的职能和精力注入,为外来人口创建公平、合法、便捷、温馨的社区就医环境。

4.7 增强外来人口社会救助及保障、医疗保险、就业培训等建设

进一步提升外来人口的保险参保率,对于参加各类保险意识不强的外来人口,社区有关部门应该加强医疗保险政策宣传力度,使外来人口不断提升自身的风险意识、保健意识,形成外来人口和医疗服务供应者之间的有效互动。结合各地社区外来人口的实际情况,综合上级有关部门出台的外来人口基本医疗保障关系转接及续保暂行办法,制订出具体符合当地的医疗保障实施细则和具体操作方法,建立完善外来人口基本医疗保障关系转移接续办法。[4]对于那些患有严重疾病又负担不起昂贵治疗费用,或在使用基本的医疗服务的基础上依旧不能实行自治的贫困外来人口,社区医疗服务工作者应将其划入城乡居民医疗救助范畴以内。为他们实现政策倾斜及社会救助,加强社区的经济投入,鼓励创建各种爱心组织、慈善机构等组织等,使得需要帮助的外来人口及时获得医疗救助,为外来人口编织一张基本医疗服务的保障网。同时,社区有关部门要从有利于解决实际问题和积极促进再就业出发,提供就业培训及工作,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就业服务体系,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使得外来人口各尽其用,切实保证已经出台的各项再就业政策不折不扣地得到落实,努力为就业和再就业创造更为宽松的环境,为外来人口生存提供有效的保障。

4.8 发挥第三部门的作用,提高公共服务信赖度

社区公共服务供给应当发挥第三部门和个人介入的作用,第三部门是跟随着改革开放发展起来的,其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它虽然不能代替社区在公共服务供给当中的主体作用,但可以此建立起政府、社区、居民之间相互监管机制,实现有效地公共服务供给。第三部门和个人参与公共服务的供给会形成有效竞争机制,防止政府垄断,将原本属于政府所管范围内的一些工作和职权发生改变,腾让出一部分空间,使得社会力量能充分注入,承担政府的部分职能,弥补政府在工作管理中的不足。[5]通过政府的制度创新,发挥第三部门的功能,加大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力度,从而满足多元化的公共服务需求。

[1] 丁波.均衡与补短:户籍制度改革下一步发展——基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视角[J].西北人口,2016(6).

[2] 左晓斯,吴开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从服务均等化到制度一体化——基于广东省调查数据的分析[J].广东社会科学,2016(6).

[3] 孙何社区居民委员会.孙何社区关于2013年文化活动室工作情况总结[R].2013.

[4] 张明珠.新型城镇化下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探讨[J].宏观经济管理,2016(2).

[5] 车峰.公共服务领域我国政府与NGO关系的变迁与思考[J].商业时代,2014(4).

猜你喜欢
外来人口公共服务供给
改革开放后珠江三角洲外来人口政策迭代研究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不同流动类型外来人口的知觉压力现状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