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池流域水污染源调查分析及控制建议

2018-01-19 09:36张春宝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8年1期
关键词:管理控制调查分析

张春宝

摘 要:滇池流域水污染源调查分析可以有效控制滇池水流域的污染以及为治理滇池水体富营养化的研究提供可靠的信息。文章依据历年对滇池流域水环境的数据统计,分析造成滇池流域水污染的主要因素,通过对主要因素的针对性处理和控制防御,以达到滇池水域的治理和自净能力,还昆明一个碧水蓝天。

关键词:滇池流域;水污染源;调查分析;管理控制

中图分类号:X5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2945(2018)01-0127-02

Abstract: The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water pollution sources in Dianchi Lake Basin can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pollution of Dianchi Lake Watershed and provide reliable information for the study of controlling eutrophication in Dianchi Lake. Based on the statistics of the water environment in Dianchi Lake Basin over the past year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ain factors causing water pollution in Dianchi Lake Basin, and through the targeted treatment and control of the main factors.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treatment and self-purification ability of Dianchi Lake water, giving a blue water and a blue sky back to Kunming.

Keywords: Dianchi basin; water source pollution;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management control

滇池水体污染由于无法确认主要的污染源而使得治理和防护存在较大的盲目性,作为我国重要的淡水湖泊,滇池的污染程度,污染源头以及构成污染的影响因素还存在一定的争议。

1 滇池流域的污染源调查分析

1.1 滇池流域的主要污染源

根据调查研究发现,滇池流域水体污染的主要源头为工业污染物的排放。作为昆明市的经济发达地区,滇池流域包含着较多大规模企业,并形成了分类布局,管理统一,行业聚集的工业格局,已经成为滇池流域的主要经济支撑,主要分为7个不同的工业园区,分别为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官渡区),昆明滇池旅游度假区(西山区),五华科技产业园(五华区),官渡工业园区(官渡区),呈贡工业园区(呈贡新区),晋宁特色工业园区(晋宁县),各区之间呈现聚集增长的态势,但还是有部分工业企业不包含在这7大园区内。

1.2 滇池流域工业污染源的排放现状

现阶段,滇池流域的工业企业的主要排放物为氮、磷以及化学需氧量,通过等标污染负荷分析流域内的工业企业排放情况,调查发现,流域内县区排放量最高的地区为官渡区,根据对流域内县区排放量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该区的废水排放量占整个流域内企业排放量的35%,污染物化学需氧量的排放量占整个流域内企业排放量的40%,氨氮的排放量占整个流域内企业排放量的30%,总磷的排放量占整个流域内企业排放量的32%;污染物排放第二的是五华区和晋宁县,这三个区域的污染物排放量的总和占整个流域内企业排放量的70%;污染物排放量最低的是嵩明县。

2 分析滇池流域污染物的治理现状以及趋势

2.1 解析污染源的治理以及现存问题

2.1.1 缺乏完善的排水系统:由于流域内存在较多的老城区,多数老城区的排污方式还存在雨污合流,雨季经常出现污水收集不完全,部分生活污水直排进入河道,最终汇聚进入滇池,给滇池增加了污染负荷。

2.1.2 工业污染源呈分散式分布:调查显示,工业污染源在滇池流域的分布比较分散,存在部分工业企业不包含在主要的工业园区内,这就导致了工业废水不能有效收集和处理,导致多数企业的污水无法达标排放,这些企业的数量占整个滇池流域企业数量24%。有23%的企業污水进入处理厂,而有43%的企业污水直接排放到周边的水库以及湖泊当中,10%的企业污水则是排放到周边的农田或者直接渗入地下。工业企业的不集中也增加了治理监管的难度。

2.1.3 流域生活污水造成的点源污染:针对流域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尽管各区县政府已经在各集镇或村庄建立了污水处理站,然而在实际治理期间由于政府缺乏充足的运营维护资金和专业的运营人员,使得村庄废水治理设备缺乏有效维护甚至设施常年处于停运状态,这样就使得农村生活污水直接汇入滇池河道,对滇池水体造成了严重的污染。

由以上原因可以看出,实行污染源的末端处理已经不能够保护滇池的水体不受污染,因此需要对整个排放过程进行污染控制,这样才能控制整个滇池流域内的污染情况。

2.2 预测滇池流域的工业污染排放

根据滇池流域历年的环境统计数据为参照标准,并将现有的管理水平以及环境保护政策联合起来,并按照污染物的普查数据校正预测的流域内污染源;并根据此种方式预测未来几年流域内的污染物排放量。对滇池流域企业污染负荷进行预测,在2020年其工业产业的污水量为2714.8万立方米/年,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3224.5t/年,氮排放量为224.8t/年,磷排放量为9.2t/年;第三产业的污水量为5814.2万立方米/年,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1.384.5t/年,氮排放量为821.2t/年,磷排放量为142.3t/年。endprint

3 治理滇池流域的工业企业污染对策

3.1 优化产业空间,实施清洁生产

“十三五”期间,政府调整了滇池流域企业的产业结构,并指导产业的发展方向,提升了环境保护的生产意识,积极推动第三产业以及高端服务产业的发展;不断优化产业空间,促进产业的更新与置换,合理分配产业布局,并通过产业布局来将区域人口转移到滇池流域以外的地区。

努力打造生態工业园模式,在目前的工业园区布局的基础上,逐渐将滇池流域内的主导产业集中在主要工业园区;始终坚持以清洁生产为主要理念,循环经济为主要方向的生产模式;并将流域内工业园区的产业链条不断延长,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实现清洁生产的理念,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工业企业的发展具有活力性,还能使得工业企业的污染排放降到最低。

3.2 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造成滇池的污染主要是氮、磷和化学需氧量,只有从源头控制好污染物的排放,加上滇池的自净能力才能逐步改善滇池水质。流域内的企业废水在进入城市污水管网前严格把关污染排放的审批程序,环保局负责滇池流域排污企业的申请以及登记,并对排污企业进行现场取样验收合格,方可下发排污许可证。每年校核排污企业的数量以及实际排污情况,并通过地理信息系统的分析技术,建立滇池流域水污染源数据库。对于有自建污水处理站的企业要进行重点监管和抽查,严格把控企业的排放物是否达到规定的排放标准。

3.3 提高水质排放标准

目前滇池周边的污水处理厂大多数都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一级A标,总磷小于0.5。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四类水(湖、库)的标准为总磷小于0.1,所以按照一级A标的标准执行,滇池蓝藻很难被抑制,水质得不到根本改善。针对滇池目前的污染情况,政府需出台高于国家制定的水质排放标准,尤其造成滇池污染的核心因子氮、磷,对直排入滇池的污水处理厂需进行提标改造,这样可以有效抑制滇池藻类生长。

3.4 针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对策

治理农村生活污水首先需要全面了解农村人口的分布情况和生活习俗,这样才能进行针对化的收集处理。政府应当扶持对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鼓励拥有新技术和专业运维团队的环保企业进行建设管理,这样可以避免出现污水处理设备停运情况。最后还需要加大对流域内农村生活污水排放的监管和控制,对于直接排入滇池流域内的生活无污水应当追究排放人责任,给予相应的处罚。

4 结束语

根据此次对于滇池流域水体污染源的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工业企业为主要的污染源,主要是由其排放的污染物导致流域内的水体遭受污染,在处理和控制该污染源时,必须要不断优化企业的产业空间,实施清洁生产;并要努力提升工业园区的规范建设,对于流域内含有污染物排放的企业要提高污染检测的标准,多管齐下,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滇池流域水污染情况。

参考文献:

[1]王铎.滇池流域污染源归因识别与新时期治理策略[J].绿色科技,2017,02(13):28-31.

[2]潘吉宏,刘正康.滇池污染原因及治理措施[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6,03(29):24-25.

[3]徐晓梅,陈云波,叶海云,等.滇池流域水污染特征(1988-2014年)及防治对策[J].湖泊科学,2016,03(22):476-484.

[4]孟婷婷.滇池流域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方案初探[J].中国环境管理,2016,03(19):53-59.

[5]张卫锋,双灵,曹瑾.滇池流域浅层地下水环境特征及防治建议[J].云南地质,2016,03(14):416-421.endprint

猜你喜欢
管理控制调查分析
地铁车辆段场安全行车组织与施工管理控制分析
建设项目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与控制
基于ERP系统供应商成本管理研究
企业货币资金管理问题分析
构建自考本科到研究生上升通道的思考
让学生乐于参与,让课堂更加精彩
大学生网络参政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