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释学视角下的译者主体性在法汉翻译中的体现

2018-01-19 15:26温煜东
考试周刊 2018年21期
关键词:斯坦纳阐释学乔治

摘 要:

传统认为翻译是将原本转化为译本的过程。英国翻译理论家乔治·斯坦纳提出的阐释翻译让我们突破传统,从阐释学角度重新审视翻译活动的实质。本文以阐释翻译理论为基础,结合翻译实例,试析译者主体性在法汉翻译过程中的体现。

关键词:阐释学;阐释翻译理论;乔治·斯坦纳

一、 引言

1975年乔治·斯坦纳出版了他的代表作《通天塔:语言与翻译面面观》。在该书中他将阐释学应用于翻译研究,并将翻译过程划分为四个步骤:信赖、侵入、吸收和补偿。

二、 信赖

“信赖”是指译者相信待译的作品是有翻译价值的。一切翻译活动都要始于信赖。从阐释学角度看,在翻译中译者始终信赖原文,即相信待译作品有价值、具有存在的意义。然而这种先验的信赖常常要面对来自原文文本的抵抗,而对于“信赖”来说,这些抵抗对它往往是十分不利的,有些甚至是充满敌意的。当译者的这种“信赖遭遇到文本的抵抗和考验”时,译者就必须调整自己的心态,以积极的态度进入到阐释翻译的下一个步骤——侵入。

三、 侵入

“侵入”是“侵占与发掘”。在翻译过程中,由于译出语和译入语之间存在语言、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因而译者对“原文的理解、认识和解释是一种不可避免的入侵活动”。在斯坦纳看来,译者在理解原文时,不仅要理解文章的“字面意思”,而且要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在这个过程中很可能需要借助语言外的知识。译者面对孤立的词句,如不积极的“侵入”,其结果就只能留于文字表面,难得其真谛。

下面的片段节选自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描写的是包法利第一次见到爱玛。此时的爱玛是一名妙龄少女。福楼拜向我们描绘了她的外貌:

然而她的手并不美,也许还不够白,指节瘦得有点露骨;此外,手也显得太长,轮廓的曲线不够柔和。如果说她美丽的话,那是她的眼睛;虽然眸子是褐色的,但在睫毛衬托之下,似乎变成乌黑的了;她的目光炯炯,看起人来单刀直入,既不害羞,也不害怕。(许渊冲译)

然而,她的手并不美,也许不够白,关节处瘦了点;而且,她的身材也太细长了,轮廓缺乏柔和的线条。她美的地方是眼睛:虽然是褐色的,但由于睫毛的缘故,好像是黑色的,而那眼光则带着一种天真的大胆,毫不犹豫地直望着你。(张放译)

两位译者笔下的爱玛各不相同。许渊冲笔下的爱玛目光炯炯,看起来单刀直入,与其说是天真,不如说是一副能干相。而张放的语言则较为简洁,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一个天真大胆的年轻女子。两个版本中的爱玛虽然都是美的,但却美的各具特色。两位翻译家笔下爱玛在形象的差异,正体现了译者对原文不同的“侵入”。

四、 吸收

译者在“信赖”的基础上,“侵入”了原文,在此过程中可能打破了文本的语言与结构。因此译者必须将“侵入”之后获得的内容加以理解并“吸收”。在对原文文本“融会贯通”后,以最准确的表达方式,客观并恰当地传达原文作者的所思所想。

下面的文字描写的是临死前领圣体的包法利夫人。此时的她万念俱灰,不愿更不想承担后果,自杀是她逃避现实世界的方式:

她慢慢地转过脸来,忽然一眼看见神甫的紫襟带,居然脸上有了喜色,当然是在异常的平静中,重新体验到早已失去的、初次神秘冲动所带来的快感,还看到了即将开始的永恒幸福。(许渊冲译)

爱玛慢慢转过脸来,蓦然看见教士紫色的襟带,露出了欣喜的神色。那大概是因为,在心灵异乎寻常的平静之中,她又体会到了早年开始狂热地信奉宗教时那种快乐,同时隐约看到了已开始降临的天国永恒的幸福。(罗国林译)

爱玛在临死之际憧憬着梦中的幸福。短暂的平静之后她重新体会了过去的快乐,可这快乐到底是什么呢?是肉体上的快感?还是对宗教的狂热?两位译者“侵入”原文后,对爱玛死前内心感悟的“吸收”有所差异。许渊冲将之理解为:“早已失去的、初次神秘冲动所带来的快感”;而罗国林则认为是:“早年开始狂热地信奉宗教时那种快乐”。两位翻译家以各自的角度,对爱玛死前的感受进行了不同的解读。但无论如何也失去了原文中“ses premiers élancements mystiques”中的“神秘性”,也许福楼拜正是想留给读者这种“神秘”的迷思,让读者自行想象爱玛死前的精神世界。从这个层面上来说,也许译者的明确表达,也是对原文的一种“丧失”。

五、 补偿

成功的译文不仅要求原文和译文形式对等,更重要的是要意义对等。“补偿”是指对先前出现的译文失衡现象的恢复。译者出于“信赖”,选择了待译的文学作品,这就在无形之中就抬高了原作的地位,使翻译失去平衡。而在“侵入”和“吸收”过程中,原作的意义有可能有所损失。因此译者必须对译文做出补偿。

En un an,jaugmentai mon poids,mon volume,ma force.Or quoique me rapprochant des capacités physiques de mes adversaires,je ne gagnais jamais un combat.Avant,je ne résistais pas à limpact initial,la secousse mexpulsait du ring.Maintenant,plus gros,plus fort,jencaissais le choc,jentamais le duel; ensuite,malgré mes connaissances techniques et stylistiques,je ne prenais pas la bonne décision ou trop tard.Je perdais avec la régularité dune canalisation qui fuit.

原文節选自《长不胖的相扑手》。“ring(土表)”的含义对大多数中国读者来说都是陌生的,因此若不加解释直接出现在译文中会显得十分突兀。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可以通过加注的方式(土表:相扑场地)弥补“侵入”和“吸收”过程中的损失。这样,日本相扑文化就通过注释呈现在了读者的面前。

Le vestibule énorme était tendu de tapisseries qui représentaient laventure de Mars et de Vénus.A droite et à gauche partaient les deux bras dun escalier monumental, qui se rejoignaient au premier étage.

这是《漂亮朋友》中杜洛瓦在参观瓦尔特先生新购置的宅邸时见到的景象。译者没有把“Mars”和“Vénus”简单地直译为“马尔斯”和“维纳斯”,而是在后面加上了“战神”和“女神”来说明他们的身份,译为“马尔斯战神和维纳斯女神的爱情故事”。这就帮助了那些对于希腊神话不熟悉的中国读者来理解其中的寓意。由于译出语和译入语之间存在语言和文化的差异,译者在侵入和吸收的过程中难免损失部分内容。在翻译过程中,为了对损失进行补偿,译者首先采用了直译的方式翻译“Mars”和“Vénus”,然后在译文内加以补偿,这样既可以消除中国读者的疑惑,又忠实地传达了原文的意义,实为翻译良方。

六、 小结

不难看出,斯坦纳的四个翻译步骤始终强调译者的能动性。首先,译者信赖其选择的文本。然后调动自己的知识、情感、想象力等侵入原语文本。再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吸收作品的深层含义。最后译者还需尽力恢复译作与原作之间的平衡。因此在整个翻译过程中,译者要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才能再现原文的思想。

参考文献:

[1] 耿强.阐释学翻译研究反思[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2).

[2] 屠国元,朱献珑.译者主体性:阐释学的阐释[J].中国翻译,2003(6).

[3] 袁洪庚.阐释学与翻译[J].外国语,1991(5).

作者简介:

温煜东,辽宁省大连市,辽宁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斯坦纳阐释学乔治
《意象之美
——意象阐释学的观念与方法》简介
“阐释”与“训释”——中国古典阐释学的语文学形式
训诂与阐释——阐释学体系建构讨论
欧拉线的逆斯坦纳点性质初探
不同翻译研究范式与批评中的批评者阐释学立场①
乔治的宇宙大爆炸
斯坦纳定理的证明及应用
游乐场(上)
Faster Approximation for Rectilinear Bottleneck Steiner Tree Problem
乔治和他的斧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