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话语修辞学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

2018-01-19 15:28宋立亚
考试周刊 2018年21期
关键词:无意识因素

摘 要:同一话语理论是美国修辞学家肯尼斯·伯克新修辞学的核心,不仅丰富了修辞学和哲学,对翻译教学的研究也有借鉴意义。本文拟从同一话语修辞学角度探讨该理论对翻译教学的应用。

关键词:同一;对立;翻译

一、 “同一”的实质

在伯克之前,西方古典修辞学的代表人物是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修辞学的核心是“劝说”,强调“有意”的设计。亚里士多德说:“修辞术是一种能在任何一个问题上找出可能的说服方式的功能。”而伯克新修辞学的关键词是“同一”,强调部分的“无意识”因素。

伯克新修辞学中的“同一”并不是简单地与古典修辞学的“劝说”对立起来,而是在“规劝”的基础上实现“同一”。“劝说”是低级的“同一”,“同一”是最高级的“劝说”。

二、 “同一话语”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 “同情认同”策略

“同情认同”策略强调译者与原文作者、读者之间的共同情感体验等。在翻译中要设身处地的考虑原文作者的生活背景,价值观等,从而理解文字背后的寓意。译者在翻译时要不断做出假设,揣摩从原文作者输入的信息所表达的意思以及自己将要输出的是什么信息,同时还要时刻推测自己输出的信息是否为读者所理解。

以英国首相丘吉尔的一段演讲稿为例:

We shall go on to the end, we shall fight in France,we shall fight on the seas and oceans, we shall fight with growing confidence and growing strength in the air, we shall defend our island, whatever the cost may be, we shall fight on the beaches, we shall never surrender!

根据同情认同的策略,译者要想翻译好本段必须要了解当时英国在二战中所处的位置,把自己与丘吉尔联系起来,以求跟丘吉尔达到有共同的反法西斯情感和在危难时刻要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共同抗战的迫切心情。

(二) “对立认同”策略

“对立认同”策略强调的凝聚力不是因同情而得来的,而是“一种通过分裂而达成凝聚的最迫切的形式”。这里所说的分裂是指相互对立的一面,即共有的敌人,两者因具有某种对立面而认同。在翻译中,要想达到译者、原文作者、读者之间的同一,首先要跟原文作者联合起来,以读者为共同敌人来实现译者与原文作者的同一。

以《论语》一段话为例: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首先,译者要与孔子达成同一,理解这段话的涵义。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起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在我看来就像浮云一样。”这段讲孔子的生活态度,一方面,他们对以不正当的手段取得的富贵,看得如浮云一样;另一方面,他们一碗饭,一瓢水,住破屋,身处贫困而不改其乐,还乐在其中。一般人不能忍受贫困,为什么他们能不改其乐?我们又应该以什么为乐?这实际上是反映了对人生意义的理解和根本的人生态度。

译文为:

The Master said, “With coarse food to eat, with water to drink,and my bent arm for a pillow, I still have joy in these things. Wealth and honors obtained by unrighteousness are to me as floating clouds.”

在翻译中,译者要准确地理解原文的信息,从而达到与原文作者的同一。而与原文作者的同一,只是翻译的前提。译者应尽可能地表达自己所理解的信息,使读者最大程度地理解原文作者的所要传达的信息,使翻译交流过程获得成功。

(三) “误同”策略

“误同”策略是伯克同一话语修辞学中最具特色也是最具有哲学色彩的一个策略。伯克认为,误同能够使人们不知不觉地进入一定的特定情境中。伯克的这一观点在很大程度上具有现实意义。能够提醒人们不断地从各角度审视自己的行为及想法,调整自己认知的误区。

在翻译过程中,要灵活运用“误同”策略,将自己置身于一定的翻译环境中,让译者以为自己就是原作品中的人物,翻译过程只是换了个语种而已,但是表达的意思不管是与原文作者还是与作品中的人物没有任何差别。如翻译莎士比亚的小说《哈姆雷特》时,不仅要与莎士比亚同一,也要把自己“误同”为哈姆雷特。译者翻译时自己翻译出来的东西就是哈姆雷特想说的话。如“To be or not to be, this is the question.”在翻译时把自己误同为哈姆雷特,想象自己像王子一样经历过各磨难之后踌躇不定的总结——生存或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此刻再也没有比这更好的翻译了。

三、 结语

伯克修辞学中同一话语理论对翻译教学具有巨大的指导意义,告诉译者翻译过程不仅是译者与原文作者实现同一,更要与读者达到同一。在翻译过程中要有效地利用同一的三策略:同情同一、对立同一和误同同一。正如伯克所说,只有当交际的双方实现同一,交际才能够现实化,同一程度越高,交际就越理想。

参考文献:

[1] [3]李鑫华.伯克新修辞学认同说初探[J].外语学刊,2001(1):54-58.

[2] 亚里士多德.修辞学[M].羅念生译,北京:三联书店,1991(24):46.

[3] 肯尼斯·伯克.当代西方修辞学:演讲话语批评[M].常昌富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20):161.

作者简介:

宋立亚,副教授,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东北林业大学外国语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无意识因素
解石三大因素
影响进化的因素
无意识: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思想中被遮蔽的维度
压抑、替代与发生
浅析《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中的“群体心理”
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对策
短道速滑运动员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心理学启动技术对心理干预的启发
超越与反叛——论王尔德唯美主义中“恶”的因素
怎样理解人是战争的决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