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政县农业布局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018-01-19 00:23何芳
考试周刊 2018年19期
关键词:林果业经济作物种植业

摘 要:和政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河谷、沟谷地区,但无大面积载畜牧场,只有被林地和农业用地分割,林业在县西南太子山区,自然条件限制了农业产业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农业集约化程度比较低,农业的支持力度还不足。

关键词:种植业;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畜牧业;林果业;问题

和政处于青藏高原与西北黄土高原交汇地带,地势由南向北递降,海拔1900米—4368米。全县地貌呈现出山丘起伏、沟壑纵横、山多川少,农业主要受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和市场、交通、政策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

一、 布局

(一) 种植业区

1. 粮食作物 主要为小麦、玉米、洋芋、蚕豆等,其播种面积约占1.348万公顷,分布在四个河谷(吊滩、达浪河谷;新庄、关滩沟河谷;新营、买家集、城关、三合河谷;罗家集、马家堡河谷)和两个沟谷(三十里铺沟谷;陈家集梁家寺沟谷)地带及坡度小于15度的山前,土地较平坦,光热条件较好,水力资源丰富,年日照时数2400~2500小时,无霜期130天,年均温6度左右生长季平均气温大于10℃,年均降水量大于600毫米。

小麦耐寒、耐旱,分布较广,农民根据自己的需求自行决定种植其数量的多少,科技的发展使很多耕地都能种植冬小麦,提高了产量。

玉米种植主要集中在气候较热的马家堡镇、三十里铺镇、三合镇等中北部干旱半干旱的乡镇,近年来,大力推广玉米全膜双垄沟播技术,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在三十里铺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种植水果玉米50亩。

洋芋主要分布在陈家集、梁家寺等北部地区北部干旱半干旱地区,其中梁家寺干旱的气候和水分含量较低的麻土使当地种植的洋芋淀粉含量高,味佳,深受县内位消费者的青睐。

和政有“蚕豆之乡”之美誉,种植历史悠久,蚕豆性喜温凉,故在山阴、二阴地区普遍种植,在南部山区(关滩沟、买家集)这里生产的蚕豆以粒大、色白、饱满、味美、氨基酸多而著称。

2. 经济作物 主要有油料作物油菜、蔬菜、中药材、花卉等。

和政属典型的二阴山区,雨量充沛,环境无污染,适宜油菜的种植与生长。得天独厚的地域条件,吸引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傅廷栋走进和政,设立油菜北繁试验研究基地,从事双低杂交油菜制种推广,带来油菜产值翻番,种植效益提升。现已建成大南岔河流域、松鸣镇、达浪乡等乡镇万亩油菜花金色长廊,做到油菜成带和连片种植,使全县油菜种植面积达到16万亩。

和政居民农户为了自给在自家土地上种植各类蔬菜,其分布比较分散,今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郊农民用溫室大棚种植黄瓜、茄子、西红柿、辣椒等蔬菜,丰富了居民的餐桌,其中“和政辣椒”因其皮薄肉嫩、辣味适中、色泽鲜美而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是和政不可多得的特色蔬菜之一。

自2012年来和政县共栽种鲁冰花达到800余亩,分布于松鸣镇、城关、三合、新庄、买家集、新营等乡镇。和政县富农种苗专业合作社更是在松鸣镇中心村打造了一个鲁冰花主题公园,鲁冰花、大花葱、独尾草、香水百合、彩色马蹄莲等十余种。

和政县降雨充沛、光照充足、土壤肥沃,适宜多种中药材的种植、生长,药材种植主要在山阴和二阴山区,主要有当归、党参、冬花、柴胡、甘草等,近年县上引进医药企业投资建设中药材文化产业园,带动三谷村、城关、陈家集、松鸣、新营现已建成2个千亩中药材示范基地和1个产业带,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6万多亩,产值达1.2亿多元。

(二) 畜牧业区

和政虽阴湿多雨,有种类繁多、生长茂盛的牧草,但无大面积载畜牧场,只有被林地和农业用地分割、包围的小型牧坡分布各地,共计草场约52.28万亩,可利用面积47.74万亩,长期以来畜牧业依附于农业。

大家畜饲养从来都以舍饲和放牧结合,中北部以舍饲为主,南部山区个别放牧与舍饲相结合,全县建成规模养殖场83个,规模养殖户3679户;投资350.3万元的3000头肉牛育肥基地扩建项目,年产500吨黄油粉、4000吨酸奶生产线扩建流动资金贷款贴息项目。目前,三十里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内,已完成占地55亩的规模养殖场。

(三) 林果业区

全县林区总面积有3.88万余亩,其中有林面积1.97万亩,主要分布在县西南太子山区。

啤特果是生长在甘肃省和政县海拔2200~2400米山区的一种独特山珍,该树种树龄高、挂果期长、产量大。截至目前,和政县啤特果栽培面积达到13.9万亩,主要分布在三十里铺镇、罗家集乡、陈家集乡、新庄乡城关镇、卜家庄乡等乡镇。

二、 存在的问题

(一) 自然条件限制了农业产业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

近年来和政县加大了农业技术推广力度,但受当地自然条件的限制其空间布局进一步优化受限。境内海拔高低悬殊,地形复杂,气候变化大。尤其南部受太子山影响,春季回暖慢,多连阴雨雪,低温冷害对农业影响大,夏季冰雹等气象灾害频发;北部主要受旱灾,山区农作物产量极不稳定;靠天吃饭的农业结构难以改变,农业综合生产力比较低;农业优势区域分布不广,优势带动性不明显。主要表现在:农业产业基地集聚种植主要分布在河谷、沟谷等土壤肥沃、热量较充足的地区,其布局初具规模,但尚未根本扭转种植业比重较大的局面,与种植传统的农作物相比,仅对农民带来较多的经济利益。

(二) 农业产业化水平低

近年来县上引进了以农畜产品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加大了农业基地建设,但数量相对偏少,总体规模不大,对农业的带动和支撑力度不足;农业生产仍以家庭经营为主,产业化举步维艰,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改变自给为主的农业生产类型。就目前引进的龙头企业和农业基地而言,其产业化程度不高。农业供、产、加、销环节联系不紧密,农业产业化效应不强,易发生产品滞销,农民收益难以保证的问题。

(三) 农业的支持力度还不足

农业服务机制不够健全,技术力量不足,推广手段落后,推广体系薄弱;市场信息不对称,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作用不明显的问题依然存在,制约了农业产业化水平的提高。尤其农业资金投入相对不足,特别是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流动资金季节性严重短缺,农业的弱势地位没有得到根本性扭转,制约农业的发展。如城镇化建设需要,半数以上种植和政辣椒的大棚被拆除,而新建大棚资金太大,农民无力投资,县里又缺乏资金支持,和政辣椒很难扩大规模,无产量,无法继续扩大。

作者简介:

何芳,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和政中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林果业经济作物种植业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
奥林果业
保护地高效经济作物的栽培技术
种植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六种经济作物实用新机具
浅谈丹凤县林果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咸阳德丰农林果业高新技术应用研究所
种植业
现代林果业种植中设施果树栽培技术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