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是我发现了你,还是我创造了你?!

2018-01-19 11:55杨凌霞
大学生 2018年12期
关键词:马利翁皮格雕像

杨凌霞

S入大学时朝气蓬勃,对学校各种社团都感兴趣,最终他选择了自己有优势的诗社。起初他以为自己多年的文学积累终于能够有所发挥了,却发现社团中藏龙卧虎。他开始觉得社团中的同学排挤他,甚至有一名同学总是看不起他的感觉。

有次两人因为竞争参赛名额起了冲突,他感觉社团的人都向着这个同学,认为最后的结果不公平,大家都在针对他,一气之下他退出了社团。可是他仍然感觉那些同学会在背后议论他,用异样的眼光看自己,这让他越来越不舒服,甚至出现了社交障碍。

在与S的一次面谈中,他说道:“我觉得他们都嫉妒我,所以才会那样。”

当我问到是什么让他有这样的感觉,他回复我说:“我妈从小就跟我说,我很优秀,我身边的同学、朋友都是因为嫉妒我,羡慕我,才不跟我好的。”

我又问他:“那为什么会有被看不起的感觉呢,那不是该觉得骄傲吗?”

S明显愣了愣,陷入了沉默,接着说道:“其实,我内心一直有一个声音,我感觉自己不够好,至少没有我认为的那么优秀,我以为我进入社团有绝对的优势,却发现比我牛的人多的是,所以一度我是不自信的,甚至有时候参加活动都挺心虚的,生怕被社团同学看出来,有时候他们说的话,现在想想可能就是调侃或者玩笑,因为我现在回忆他们之间好像也总是那样说话,但我就总觉得他们是在针对我。”

分析

通过S的陈述,我们不难发现,在他朝气蓬勃的外表之下有着一颗不自信的心。他会把内心的担忧“偷偷地”和现实中的遭遇进行连接。也许别人一句玩笑的话,对他来讲就成了贬低他的言语;也许一场公平的竞争,因为没能如他所愿,就成了所有人针对他的“阴谋”。

其实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一种自我保护,在告诉自己:我是优秀的,所有的不好都是你们的或都是你们造成的,这样会让他不自信的感觉减轻一些,他仍然可以相信自己是优秀的,可这并没让他感觉到更舒服,反而更加的心虚。

接下来,我们先来看一个神话故事。

皮格马利翁是塞浦路斯的国王,他精心雕塑了一位美丽可爱的少女,并深深爱上了这个“少女”。皮格马利翁给她穿上美丽的长袍,拥抱它、亲吻它,期望自己的爱能被“少女”接受。但它依然是一尊雕像。皮格马利翁感到很绝望,他不愿意再受这种单相思的煎熬,于是,他就带着丰盛的祭品祈求女神能赐给他一位如盖拉蒂一样优雅、美丽的妻子。

这就是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当我们看到一个人,你可能感觉他道貌岸然,趋炎附势;也有人感觉他温和谦卑,审时度势。他人在我们看来就是我们所看到的样子吗?你感觉:哦!看,我“发现”了他是這样的人!可是,这其实是我们用自己内心构建的方式去感受他人,再将自己原有的经验、体验投射到了他人身上而产生的,准确的来说是你“创造”了他人,而非你“发现”的,而反过来,我们也无时无刻不在被他人所构建着。在心理学上我们称之为——投射。

S的案例和神话故事,虽然都是投射,S投射出去的是消极的部分,所以他体验到的感觉并不是那么的爽;国王投射给雕像的是积极的部分,所以看一座雕像都是那么的痴迷。

在我们早年成长过程中,会受周边人和环境的影响,对某类人或某些现象形成固有的思维模式,比如小学班主任让你整个小学生涯都过得很不爽,当你长大后,每当遇到类似的人时就会无缘由的厌恶对方,其实对方什么都没有对你做;这就是你将自己早年的经验投射出去,直接“安装”在了另一个人身上的结果,而他人也有可能是那么投射我们的。

那么,如何做可以避免那些让我们受伤的投射再次对我们造成伤害呢?

当面对一段新的人际关系时,我们首先要“保持清醒”,早年的经验可以做为参考,但不要让它成为你唯一的标准,我们可以凭经验大致猜测这可能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在日后的接触中用事实说话;这样可以避免很多无畏的冲突或者是过于理想化的幻想。

其次,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他人也可能用他们早年的经验来评判我们,我们要保持理智,不要因为不好听的言语而轻易动怒,也不要因为那些动听的言语而失去理智。也许那个人对谁都是那个样子,也许你就正好是他的某个固有类型,所以你要明白,你在他的眼里也许并不是你本来的样子。在你认为有必要的时候,学会去核实或是别太在意。

最后,看到自己。一个自我价值感明确的人,无论在什么样的人群中、环境下,都可以很自在地做自己,成为自己,不会轻易受周边的影响。

猜你喜欢
马利翁皮格雕像
有奖问答
因期待而成长——“皮格马利翁效应”在高中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跟踪导练(四)3
谷歌尊重雕像“隐私权”的启示
沙漠里的无名雕像
论皮格马利翁效应对盖茨比成败的影响
像侦探一样解读名画
创伤·延续的记忆·救赎——解读阿特·斯皮格曼的《鼠族》
拥有大爱之心的小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