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城郊中小学生生活方式和糖尿病知晓率调查

2018-01-19 11:46陆晓怡肖元元王佳
中国医药导报 2018年27期
关键词:生活方式知晓率小学生

陆晓怡 肖元元 王佳

[摘要] 目的 调查分析上海市城郊中、小学生糖尿病认知情况、不良生活方式以及影响因素。 方法 选取2015年10~11月上海城郊地区某中学预备班学生174名和同一区域的某小学五年级学生88名进行问卷调查,了解糖尿病认知情况、不良生活方式及其影响因素等,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上海城郊中、小学生糖尿病总体知晓率为84.4%,糖尿病预防知识知晓率为50.4%,有不良生活方式者占88.2%,超重及肥胖的中、小学生占25.6%。其中,小学生以喜饮饮料为最多(77.27%),中学生以喜食油炸食品为最多(73.61%)。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家族史是上海城郊中、小学生糖尿病知晓率、预防知晓率以及参与预防行动的影响因素,年龄是糖尿病知晓率的影响因素,糖尿病预防知晓率是参与预防糖尿病行动的影响因素(均P < 0.05)。 结论 上海城郊地区中、小学生有不良生活方式者占比较高,中、小学生对肥胖及糖尿病的认知不足,应针对中、小学生开展糖尿病健康教育,提高糖尿病预防及干预能力。

[关键词] 中、小学生;生活方式;糖尿病;知晓率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8)09(c)-0046-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diabetic cognitive situation, lifestyle in Shanghai suburb elementary and middle school students and analysis the related influence factors. Methods From October to November 2015, 174 suburban preparatory classes students and 88 fifth grade students in the same area middle school were selected to carry out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the cognition of diabetes, bad lifestyle and its influence factors were investigated and statistically analyzed. Results The overall awareness rate of diabetes and diabetes prevention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were 84.4% and 50.4%. The percent of students who had poor lifestyle was 88.2%, the percent of overweight and obesity was 25.6%. Among them 77.27% pupils like drinking beverage and 73.61%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like eating fired food. Single factor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family history of diabetes was the influencing factor of awareness rate of diabetes and diabetes prevention and participation in preventive action among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in Shanghai suburb, and age was the influencing factor of awareness of diabetes, and the awareness rate of diabetes prevention was the influential factor in the prevention of diabetes action (P < 0.05). Conclusion The proportion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poor lifestyle with in Shanghai suburb is much higher and most of them lack of the awareness of obesity and diabetes. It is necessary to carry out diabetes health education among them and develop the ability of diabetes intervention.

[Key words] Primary and secondary students; Lifestyle; Diabetes; Awareness rate

目前,肥胖和糖尿病的發病率显著升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1-3]。临床研究表明[4],儿童及青少年肥胖是引起糖尿病低龄化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儿童及青少年糖尿病发病率的升高,将对儿童及青少年的身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必须了解青少年的不良生活方式,以及对糖尿病的认知情况,针对性的预防青少年糖尿病。本研究对上海城郊同一区域262名中、小学生的不良生活方式以及糖尿病的认知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为肥胖和糖尿病的早期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5年11月上海市城郊某中学预备班学生174名,其中男81名,女93名,平均年龄(12.67±0.60)岁。选取同一区域的某小学五年级学生88名,其中男40名,女48名,平均年龄(10.85±0.74)岁。

1.2 方法

借鉴国内外糖尿病相关国际量表[5-6],自行编制《糖尿病家庭化管理、关爱和健康促进中、小学生问卷调查》,并对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264份,收回有效问卷262份,有效回收率为99.2%,应答率为100%。问卷内容包括人口学信息、糖尿病认知情况(知晓糖尿病、知晓如何预防和控制糖尿病、参与预防糖尿病的行动)、不良生活方式(喜食甜食、喜食零食、喜食油炸、喜饮饮料、电脑手机游戏、运动过少或无等)。现场匿名独立填写,并当场回收。其中不良生活方式占比统计中,凡是满足喜食甜食、喜食零食、喜食油炸、喜饮饮料、电脑手机游戏、运动过少或无中任意一项的,仅做1次统计。超重、肥胖采用了中国肥胖工作组(WGOC)制定的《中国学龄儿童超重、肥胖BMI筛查分类参考标准》[7]进行统计。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上海远郊中、小学生不良生活方式及超重肥胖患病率比较

所有调查对象中,中、小学生总体不良生活方式(喜食甜食、零食、甜饮料、油炸以及手机电脑游戏)为78.6%。其中饮食方面,喜食甜食为66.8%,喜食零食为69.1%,喜食油炸食品为72.9%,喜饮甜饮料为73.7%。在饮食行为上,中、小学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在户外运动方面,运动量少或无的中、小学生分别占13.8%、2.3%,中、小学生户外运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在电脑手机游戏方面,中、小学生总体占比为73.7%,其中中学生占比为73.0%,小学生占比为7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在超重和肥胖的统计中,中、小学生总体发生超重肥胖者占比为26.0%,中、小学生超重肥胖分别为26.7%和2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2.2 上海远郊中、小学生糖尿病、糖尿病预防知晓率及干预情况比较

在所有调查对象中,知晓糖尿病的人数占总人数的84.4%,知晓如何预防和控制糖尿病的学生占比为50.4%,参与预防糖尿病的行动的学生占比为19.8%。在知晓糖尿病方面,中、小学生占比分别为89.7%、7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在知晓如何预防和控制糖尿病方面,中、小学生占比分别为51.7%、47.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在参与预防糖尿病行动方面,中、小学生占比分别为20.1%、19.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在糖尿病家族史方面,有家族史的中学生占比为42.5%,小学生占比为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2.3 上海市城郊中、小学生糖尿病知识、预防及参与的影响因素的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糖尿病家族史是糖尿病知晓率的影响因素(P < 0.05)。糖尿病家族史、糖尿病知曉率是糖尿病预防知晓率的影响因素(P < 0.05)。糖尿病家族史、糖尿病预防知晓率是参与预防糖尿病行动的影响因素(P < 0.05)。见表3。

3 讨论

3.1 上海城郊中、小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的现状分析

近年来,2型糖尿病发病逐渐趋于低龄化,儿童及青少年的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明显上升,已成为社会关注的问题[8-9]。有研究表明[10],肥胖是儿童及青少年2型糖尿病最重要的危险因子。因此,中、小学生肥胖和糖尿病防治成为了慢性疾病防治的一个重要领域[11]。

有研究[12]显示,我国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率逐年增加且有加速上升趋势,大城市更甚。王向军等[13]研究发现,2014年上海市7~18岁男、女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31.0%、18.0%;自1985~2014年学生超重与肥胖检出率持续增高,已处于国际高位水平。本研究中,上海城郊中、小学生超重及肥胖检出率为26.0%,低于王向军等[13]的研究结果,说明上海市区中、小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高于城郊,这与文献[14]报道结果一致。国内其他城市数据显示,北京海淀区[15]2017年青少年超重肥胖率34.2%,广州[16]2014年为14.6%,深圳[17]2014年27%,武汉[18]2014年13.7%,提示上海城郊中、小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居于高位。因此,将糖尿病防治的关口前移,控制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的快速增长势在必行。

3.2 上海城郊中、小学生不良生活方式的现状分析

不良饮食行为与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有着密切的关系。甜食、油炸食品深受我国儿童喜爱,进而导致超重与肥胖儿童迅速增多[19]。另有研究显示[20],静态行为(手机电脑游戏、下棋、做作业等)与肥胖显著相关。本研究中,上海城郊中、小学生不良生活方式总占比为78.6%,其中,小学生以喜饮饮料为最多(77.27%),中学生以喜食油炸食品为最多(73.61%);对比调查发现,在饮食行为上中、小学生无差别(P > 0.05),提示中、小学生均喜欢吃甜食、零食以及油炸食物,喜欢喝饮料。在爱好手机电脑游戏方面,中、小学生总体占比73.7%,且中、小学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说明中、小学生均喜爱手机电脑游戏。在户外运动方面,中学生占比低于小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提示学生户外运动少,可能与中学生学习压力大,作业多有关。超重、肥胖检出率中学生高于小学生,可能与中学生不良饮食习惯以及忙于学业没有时间运动导致的超重、肥胖有关。本次调查发现,上海城郊中、小学生生活方式还存在很多问题,学生对引起肥胖的原因,不良生活方式认识不足,建议家长和学校加强正确的健康指导。儿童、青少年时期是接受能力最强、可塑性最大的时期。因此,加强这个时期的健康教育,改变青少年的不良行为和生活方式将影响其一生。

3.3 上海城郊中、小学生糖尿病知晓率、预防以及参与的影响因素

本研究显示,年龄是中、小学生糖尿病知晓率的影响因素,年龄越大糖尿病知晓率越高,这与李晓静等[21]的研究一致;原因可能是中学生接受能力较强,学习文化知识相对较多,接受健康信息的来源增多,故糖尿病知晓情况也较高。糖尿病家族史是中、小学生糖尿病知晓率、预防知晓率以及参与预防糖尿病行动的影响因素,有糖尿病家族史的中、小学生糖尿病知晓率、预防知晓率以及参与预防行动高于无糖尿病家族史的学生,说明有糖尿病家族史的家庭关注糖尿病相关知识较多[22],家长对糖尿病的认知程度会对儿童及青少年造成一定影响[23]。因此,对儿童及青少年开展积极的家庭教育,普及肥胖和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对有效降低儿童及青少年肥胖和糖尿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还显示,糖尿病知晓率是糖尿病预防知晓率的影响因素,糖尿病预防知晓率是参与预防糖尿病行动的影响因素。这说明对糖尿病知识掌握越多的学生在预防糖尿病方面也了解越多,参与预防糖尿病行动也越多。本研究中参与预防糖尿病行动的人数仅为19.8%,且中、小学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提示中、小学生对于糖尿病防控重要性认识不足,对糖尿病并发症知之甚少,在预防糖尿病方面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家长和学校可以加强在这方面的教育,为糖尿病的早期预防和发现奠定良好的基础。

综上所述,糖尿病是遗传、环境等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目前认为肥胖是糖尿病的一个重要诱发因素。糖尿病发病日趋低龄化,我们应加强学校和家庭健康教育,从小抓起,积极有效地普及肥胖与糖尿病的相关知识,提高中、小学生对糖尿病的正确认识,降低其糖尿病的患病率,对参与干预糖尿病行动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Ogden CL,Carroll MD,Lawman HG,et al. Trends in obesity prevalence among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in the United States,1988-1994 through 2013-2014 [J]. JAMA,2016,315(21):2292-2299.

[2] 冯伟,曹云生.奉化市居民糖尿病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调查[J].浙江预防医学,2011,23(5):26-28.

[3] 孙颖,段佳丽,米杰,等.超重肥胖中学生代谢性疾病风险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4,35(3):407-409.

[4]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4,6(7):447-498.

[5] Campbell KJ,Crawford DA,Ball K. Family food environment and dietary behaviors likely to promote fatness in 5-6 year-old children [J]. Int J Obes,2006,30(8):1272-1280.

[6] Goodman E,Hin den BR,Khandelwal S. Accuracy of teen and parental reports of obesity and body mass index [J]. Pediatrics,2000,106(1Pt1):52-58.

[7] 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季成叶.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重指数值分类标准[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2):10-15.

[8] 黄少毅,江源,庄向华.青少年与儿童糖尿病研究进展[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7,15(4):398-400.

[9] 史言菲,崔静,辛化磊,等.青岛市2004年和2014年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状况比较[J].中国学校卫生,2016,37(4):573-575.

[10] 季成葉.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J].中国学校卫生,2007, 28(4):290.

[11] Cynthia W. The Bienestar/NEEMA early childhood obesity and diabetes prevention program:a formative evaluation [J]. J Nutr Educ Behav,2013,45(4):S75-S76.

[12] 季成叶.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研究报告:我国中小学生超重肥胖流行现状、群体特征和动态发展趋势[R].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63-78.

[13] 王向军,杨漾,吴艳强,等.上海市7~18岁学生1985至2014年的超重和肥胖流行趋势[J].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17,12(2):126-130.

[14] 陈贻珊,张一民,孔振兴,等.我国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流行现状调查[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7,21(9):866-878.

[15] 冯星淋,罗昊,沈娟,等.中国儿童死亡状况的国际比较[J].中国妇幼保健,2010,25(3):339-343.

[16] 陈静仪.广州市儿童青少年1985-2014年超重肥胖流行趋势[J].中国学校卫生,2016,37(12):1915-1917.

[17] 王艳,王瑞,卓志鹏,等.深圳市某小学青少年超重及肥胖现况调查分析[J].当代医学,2014,20(11):3-4.

[18] 陈艳琳,孙艳,卞晨阳,等.武汉市中学生超重肥胖及其相关行为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4,35(1):73-75.

[19] 张吉甜,蔺新英,胡丽丽,等.济南市8~12岁超重、肥胖儿童的膳食结构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2,29(7):554-556.

[20] 胡菡琼.杭州市余杭区中学生静态行为现狀及其与超重肥胖的关联[D].上海:复旦大学,2013.

[21] 李晓静,崔静,史言菲,等.青岛市中小学生糖尿病认知调查[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7,25(2):114-117.

[22] 于畅洋.家庭教育对儿童及青少年肥胖和糖尿病认知的影响[J].糖尿病新世界,2016,19(3):194-196.

[23] Nightingale CM,Rudnicka AR,Owen CG,et al. Influence of adiposity on insulin resistance and glycemia markers among U.K. children of South Asian,Black African-Caribbean,and White European origin:child heart and health study in England [J]. Diabetes Care,2013,36(6):1712-1719.

(收稿日期:2017-12-15 本文编辑:任 念)

猜你喜欢
生活方式知晓率小学生
社区老年人群早期胃癌防治相关知识知晓率的调查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社会生活方式变迁对散打运动发展影响研究
肥胖青少年开放式运动减肥模式的理论研究
我是小学生
提高糖尿病患者饮食健康教育知晓率
提高住院患者健康教育知晓率
社区全科医师糖尿病三级预防知识知晓率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