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明园社区居民心肺复苏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2018-01-19 11:46徐爱华杨慧钱淑艳
中国医药导报 2018年27期
关键词:社区居民心肺复苏对策研究

徐爱华 杨慧 钱淑艳

[摘要] 目的 了解温州市社区人群对心肺复苏技术(CPR)的认知现状,为开展全民CPR的推广和普及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并借助自行设计的CPR调查表,对2017年1~3月明园社区18岁以上符合纳入标准的330名社区常驻人口进行现场调查,并应用四象限分析法分析知信行(KAP)现状。 结果 本研究共调查330人,有效问卷300份,有效率为90.90%。CPR急救知识知晓率为40.00%~97.50%,正确态度持有率为42.10%~89.29%,正确行为持有率12.50%~50.00%。四象限分析法显示,落入第Ⅰ象限(知识行为均正确)、第Ⅱ象限(知识不正确行为正确)、第Ⅲ象限(知识行为均不正确)、第Ⅳ象限(知识正确行为不正确)的人群比例分别为46.33%、26.33%、19.33%、13.33%。 结论 社区人群对CPR认知程度低而学习意愿强,应该有效加强社区人群CPR知识及技能培训,从而提高心跳骤停病人抢救成功率。

[关键词] 社区居民;心肺复苏;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 R459.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8)09(c)-0042-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cognitive status of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 among community residents in Wenzhou City, and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promotion and popularization of national CPR. Methods Using a random cluster sampling method and using a self-designed CPR questionnaire, an on-site survey was conducted on 330 resident populations of the Mingyuan Community over the age of 18 who met the inclusion criteria from January to March 2017, and the status quo of knowledge, attitude, practice (KAP) was analyzed by four-quadrant analysis. Results A total of 330 people were investigated, 300 valid questionnaires were collected, and the effective rate was 90.90%. The awareness rate of first aid knowledge of CPR was 40.00% - 97.50%, and the rate of correct attitude was 42.10% - 89.29%, correct behavior holding rate was 12.50% - 50.00%. Four quadrant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proportion of population falling into the first quadrant (knowledge behavior are correct), the second quadrant (incorrect knowledge, and correct behavior), the third quadrant (knowledge behavior are not correct), the fourth quadrant (incorrect behavior, and correct knowledge) was 46.33%, 26.33%, 19.33%, 13.33%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The community has a low awareness of CPR and a strong willingness to learn.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effectively strengthen the CPR knowledge and skills training of the community, so as to improve the rescue success rate of patients with cardiac arrest.

[Key words] Community residents;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ountermeasure research

在平時生活、工作中,每个人都有可能突然遇到意外伤害或突然发病,而心脏骤停是最致命性的。若能在心脏骤停后迅速、有效地实施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患者的生命可能被挽救、悲剧的发生也会减少。有资料[1]显示,70%~80%的心脏呼吸骤停患者发生在家庭、行路中和一些公共场所,而心脏骤停的“第一目击者”多为医院外的社区居民。有证据显示[2-3],基本生命支持技能培训在社区中是非常有效的干预措施,可以改善社区居民健康,增加心脏骤停患者的存活机会,而延误CPR 1 min,生存率将下降7%~10%,迅速、有效、正确的CPR极为重要。因此,以每个社区为单位,逐渐普及CPR等相关急救理论知识、抢救技能,提高社区居民实施CPR的意愿尤为重要。及时有效地CPR能挽救意外受伤害者的生命,减少后遗症,带来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知信行理论(KAP)是有关行为改变及应用比较成熟的理论之一。KAP的目标为行为改变,基础是知识、信息,动力为信念、态度,从而达到行为的改变[4]。为了解浙江省温州市社区居民对CPR的KAP状况,为未来社区开展CPR培训计划提供科学依据,笔者于2017年1~3月在温州市鹿城区明园社区开展了CPR KAP现状调查。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在鹿城区抽样,选取2017年1~3月温州市鹿城区明园社区的居民为调查对象。纳入标准:①在温州市,年龄≥18岁同时在温州市连续居住≥6个月的常住人口。②能正确沟通并同意本调查。排除标准:语言障碍、精神疾病、行动不便者[5]。

1.2方法

1.2.1 测量工具 采用自行设计“温州市社区居民掌握2015版心肺复苏的情况调查表”。首先,在查阅大量文献和结合研究目的的基础上,以美国心脏协会于2015年10月15日正式发布的2015版CPR新指南为标准[6],请教5名相关CPR专家对调查问卷进行3次修改;同时,结合社区情况形成最终的调查问卷。以《2015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为标准[7],内容包括:一般资料年龄、文化程度和性别、2015版CPR掌握现状20个条目、CPR培训需求及方法4个条目、社区居民未掌握2015版CPR的主要主观原因4个条目、CPR实施的意愿4个条目,对CPR掌握现状20个条目做成选择题,每题5分,满分为100分。问卷由课题组专人负责发放,居民自己填写,不识字者由调查员协助填写,复核后确认,问卷当场收回。本研究自制调查表,先在社区选取15位社区居民进行预调查,调查结束后采用统计学软件进行信效度分析,该调查表信度为0.6,效度为0.5。

1.2.2 质量控制 现场调查问卷由课题组专人负责的调查员发放,遵循保密原则。调查前向社区居民解释调查目的、意义,调查员运用统一的指导语,以便减少偏倚;在调查问卷时,统一管理,填写完毕后,问卷当场回收,保证资料的真实、客观;调查问卷全部回收后,两人再次进行审核,剔除漏填、错填、字迹模糊等问卷。数据由双人录入并核查,确保调查问卷的准确性。

1.2.3 四象限分析法 又称波士顿矩阵,是一种企业战略管理方法,将公司分解为战略业务单元,根据市场份额和增长率将公司业务分成不同类型。本研究采用四象限分析法,对社区居民CPR知识、行为和态度定位3个问题分别进行四象限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问卷回收

调查问卷采用当场发放、当场填写、作答及当场收回的方式。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30份,回收329份,回收率为99.69%,剔除漏填、错填、字迹模糊等问卷,回收有效问卷300份,有效率為90.90%。社区居民的一般人口学特征、相关知识、正确态度及正确行为,见表1。结果显示,对于CPR知信行状况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文化程度与CPR知信行状况成正相关(P < 0.05),调查人群中18~40岁社区居民对CPR认知程度相对高。CPR相关知识、态度、行为、学习方式及意愿,见表2。结果显示,当自己身边有人出现人事不醒时,仅0.01%选择进行现场CPR;67.33%的人选择拨打120急救电话,并等待救护车到来;而选择通知他人或家属的为31.67%。CPR技术普及率较低,社区人群对CPR的意义不了解。知识、态度、行为之间的关系,见表3。四象限分析法显示,落入第Ⅰ象限(知识行为均正确)、第Ⅱ象限(知识不正确行为正确)、第Ⅲ象限(知识行为均不正确)、第Ⅳ象限(知识正确行为不正确)的人群比例分别为46.33%、26.33%、19.33%、13.33%。

3 讨论

3.1 社区人群CPR现场急救知识总知晓率低

本研究结果说明社区居民没有认识到CPR对挽救生命的重要性。心脏停跳后的4~6 min是现场CPR救治的黄金时间[7-9]。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心脏骤停多数发生在医院外,社区居民多为第一目击者。本研究显示,大部分社区居民认为CPR不用学,是由医务人员来做的。这说明社区居民缺乏CPR急救知识,对现场CPR的认识严重不足;同时,也说明CPR急救知识的宣传力度不足,宣传范围不广。这可能也与CPR宣传的形式、培训的方法有关[10-12]。因此,提高社区居民急救意识还需借助大众传媒力量,可以通过广播、电视以及网络进行宣传,促进社区居民对社会急救理念的认同,提升社区居民自救、救他及互救意识。

3.2 社区加大CPR宣传,加强CPR培训力度

社区居民全民掌握CPR急救知识、急救技能,是提高社区居民抢救成功率的关键,有利于降低社区居民意外伤害,降低居民致死率、致残率。社区居民共同学习,共同培训急救技能;医院联合社区加大CPR知识的宣传,加强教育,开展多样化培训;在事业、企业单位及各个社区开展CPR技术、技能专场讲座,并进行现场模拟培训,普及社区CPR急救知识;在公众场合宣传CPR。本研究显示,愿意为家人开展CPR的较多,为陌生人开展CPR较少;愿意开展胸外按压的为89.00%,愿意开展CPR为69.33%,愿意开展人工呼吸的为35.67%。民众不愿意开展CPR的主要原因是不会CPR,担心实施不好,造成伤害、或被讹诈、可能与院前急救一样具有较大的风险,会产生法律问题有关。由此可见,除了进行院前急救培训,提高社区居民CPR相关急救知识技能外,还应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保护施救者。因此,需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同时国家相关部门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实施CPR救治者的利益,促进社区居民自觉、自愿接受CPR培训和急救。因此,应从加大培训力度上着手,以提高公民自救、互救意识,并在培训中加入对引发传染病和引起纠纷问题的讨论,讲授预防传染病及避免纠纷的方法。

3.3 CPR知识、行为、态度之间的关系

社基四象限分析法显示,落在第Ⅰ象限的占比为46.33%。这一部分人是CPR培训的理想人群,急救知识知晓率及正确态度持有率均良好,是CPR培训和实施的目标,CPR培训的目的应是增大该象限人群。但这一部分人中,仍有33.67%的人持不正确的态度,说明CPR培训任务之艰巨。落在第Ⅱ象限的占26.33%。这一部分人未掌握正确急救知识但出现了行为的改变,其中13.00%的人具有较好的态度,但是易受外部因素干扰而影响他们正确态度的维持,故应首先培训这些人,去除外界干扰因素,反复CPR培训、宣传,熟悉CPR并能正确实施。落在第Ⅲ象限的占比为19.33%。这一部分人是CPR培训、宣传的难题,三项调查均不理想,CPR培训、宣传起效慢,效果差,应多部门、多单位共同协调合作,端正态度,做好持久作战的心态,徐徐图之。落在第Ⅳ象限的占比为13.33%。这一部分人急救知识知晓率较高,其中6.67%的人拥有较好的态度,但其没有正确的实施CPR行为,故加强宣传和培训,争取早日加入Ⅰ象限人群。

综上所述,温州市明园社区居民CPR知识掌握情况不容乐观,自我效能还存在严重不足,四象限分析法显示落于第Ⅰ象限者所占比例很小。建议相关部门结合四象限分析法,对于落在其他象限的居民采取各种措施,反复宣传培训,尽量将这一部分人拉到第Ⅰ象限中去。本研究显示,公众参与CPR培训和施救的意愿较强,但实际培训率低、相关知识匮乏,CPR技能培训对提高公众CPR相关知识、自我效能和施救意愿有积极意义。目前,我国急救技术培训起步晚,师资力量相对不足,培训支持系统还不完善,政府应采取措施加大投入和宣传力度,提高公众急救意识;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专业人员现场急救的义务和责任,保护专业和非专业施救者的利益。CPR培训应成为学生的必修课。利用现有的基层医疗网络在社区和乡镇卫生所开设急救技术培训点,使之成为普及CPR培训的基础[12-13]。培训课程应紧跟国际指南。内容尽量简化、统一,保护专业和非专业施救者的利益。培训形式以理论讲解、视频录像、模拟演练、边看边练为主,注重培训后的评估和再教育。同时,政府加大力度建立健全急救培训机构,加快完善院前培训体系;社区联合医院定期开展培训,提高全民参与意识,提高院外心搏骤停患者存活率,减轻患者心脑组织缺血性损伤,有利于患者预后[10,14-15]。采取多部门合作、统一培训标准、多种培训方式并行的培训策略,进行切实有效的急救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有效提升社区居民的急救水平,为保障遭遇心脏骤停的农村社区居民生命安全提供一条有效途径[14-15]。

[参考文献]

[1] 邹强.呼吸心脏骤停1683例院前急救死亡分析[J].四川医学,2014,25(3):307-308.

[2] Friesen J,Patterson D,Munjal K.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in resource-limited health systems-considerations for training and delivery [J]. Prehosp Disaster Med,2015, 30(1):1-101.

[3] Committee E. 2005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Guidelines for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and emergency cardiovascular care [J]. Circulation,2005,112(24):1-203.

[4] 趙迎风,赵姜楠.住院糖尿病患者知信行现状调查及干预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3,8(35):246-247.

[5] 孙丽霞.莱芜市社区居民心肺复苏知信行情况调查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14,20(6):59-60.

[6] Chair SY,Hung MS,Lui JC,et al. Public Knowledge and attitudes towords cardiopulmendary resuscitation in Hong Kong:telephone survey [J]. Hong Kong Med J,2014,20(2):126-133.

[7] Kim J,Kim K,Callaway,et al. Dynamic prediction of patient outcomes during ongoing cardiopul-monaresuscitation [J]. Resuscitation,2016,9(4):85-86.

[8] Sugiyama A,Duval S,Nakamura Y,et al. Impedance threshold device combined with high-quality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improves survival with favorable neurological function after witnessed 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 [J]. Circ J,2016,80(10):2124-2132.

[9] Mdedi E,Weber C,Hassan MA,et al. Tidal volume delivery and endotracheal tube leak during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in intonated newborn piglets with hypoxic cardiac arrest exposed to different modes of ventilatory support [J]. Neonatology,2016,111(2):100-106.

[10] 梁昌芬,朱勇德,林保冠,等.心肺复苏仪与徒手心肺复苏在心搏骤停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17,34(2):239-243.

[11] 袁静娇,许嘉霖,江流焕,等.粤北地区大学生对心肺复苏认知现状与实施意愿的横断面调查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34):162-165.

[12] 金晓胜,杨向红,叶侃,等.影响基层医务人员心肺复苏技能掌握因素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6,54(18):92-94,98.

[13] 陈仙丹,金超平,朱海豹.2010版心肺复苏在基层医院中推广策略[J].中国现代医生,2017,55(33):137-140, 144,169.

[14] 张映坤,崔秀平,孙电,等.急诊实施心肺复苏术救治危重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7,14(24):84-87.

[15] 吴章,吕望.某院心肺复苏机在临床心肺复苏术中的临床观察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7,37(3):366-367.

(收稿日期:2017-12-29 本文编辑:任 念)

猜你喜欢
社区居民心肺复苏对策研究
82例心脏骤停患者急诊心肺复苏效果分析
浅析提升石化社区居民文明素质的相关策略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
全科医生制度对社区居民就医行为影响路径分析
试析社区治理中提高居民参与度的台湾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