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导平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

2018-01-19 11:46李军范肃张振宇
中国医药导报 2018年27期
关键词:甲钴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效果

李军 范肃 张振宇

[摘要] 目的 观察经络导平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17年2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及北京市通州区永乐店社區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门诊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予降糖、控制相关危险因素和口服甲钴胺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经络导平治疗,连续治疗8周。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感觉及运动神经的传导速度变化以及血流变学指标水平。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腓总神经、正中神经的运动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在治疗后均有升高,且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两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均较治疗前下降(P < 0.05);且治疗组各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 结论 经络导平联合甲钴胺治疗可缓解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感觉及运动神经的传导速度以及改善血流变学指标水平,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 经络导平;甲钴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 R7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8)09(c)-0110-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meridian guide flat combined with Mecobalamin in the treatment of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Methods Eighty patients with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admitted in Wangjing Hospital of Chinese Academ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Yongledian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 of Tongzhou District in Beijing City from May 2016 to February 2017 were selected an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treatment group according to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with 4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Mecobalamin simply, while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treated with Mecobalamin combined with meridian guide flat. The two groups were treated for 8 weeks. Clinical symptoms, conduction velocity of sensory and motor nerves, blood rheology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Motor and sensory conduction velocity of common peroneal nerve and median nerve were higher after treatment in both groups, and treatmen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control group (P < 0.05). Whole blood high, medium, low shear viscosity and plasma viscosity declined after treatment in both groups(P < 0.05), and those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control group (P < 0.05). Conclusion Meridian guide flat combined with Mecobalamin can relieve symptoms of patients with diabetes peripheral neuropathy and improve conduction velocity of sensory and motor nerves, it also can improve blood rheology and have satisfied effect.

[Key words] Meridian guide flat; Mecobalamin;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Clinical effect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主要并发症之一,随着病程延长,其发病率可达30%~90%[1]。据文献报道,中国糖尿病患者已达到9200万[2]。DPN可累及周围神经系统的任何部位,最常见的是慢性、远端、对称性的多神经病变和自主神经病变。DPN增加患者的死亡率,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社会、家庭、患者的负担。传统中医疗法在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治疗方面有显著优势,特别是在改善临床症状,延缓DPN进展方面有较好的疗效[3]。经络导平疗法是在中医经络体系和中医“阴阳”学说指导下,以生物电子运动平衡为基础的一种中医新疗法。本研究采用经络导平联合甲钴胺治疗DPN,观察其临床症状、感觉及运动神经的传导速度以及血流变学指标的改善情况,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80例2016年5月~2017年2月于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及北京市通州区永乐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就诊的DPN患者。经患者知情同意,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中,年龄39~70岁,平均(57.62±8.14)岁;糖尿病病程3~32年,平均(12.13±2.87)年;DPN病程6个月~24年,平均(4.36±1.31)年。对照组中,年龄35~70岁,平均(56.91±7.82)岁;糖尿病病程4~36年,平均(12.31±3.01)年;DPN病程8个月~22年,平均(4.22±1.27)年。两组年龄和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标准

①符合DPN的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13年中华医学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诊断标准[4]制订;②符合中医诊断标准[5]: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中“痿病”制訂;③肌电图显示周围感觉或运动神经传导障碍;④年龄30~75岁;⑤经生活方式干预及降糖药物治疗,血糖控制良好:空腹血糖≤8.0 mmol/L,餐后2 h血糖≤10.0 mmol/L;⑥患者均同意参与试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保证配合治疗,完成全部疗程。

1.3 排除标准

①严重代谢紊乱(酮症酸中毒)、严重感染、恶性高血压,有足部溃疡或坏疽;②心肺、肝肾、血液、神经精神等严重并发症;③携带心脏起搏器等植入医疗器械或体内有金属植入物(例如钢板等);④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⑤对本研究中药物不耐受;⑥依从性差不能配合治疗。

1.4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予糖尿病教育,饮食、运动干预,控制相关高危因素(如高脂血症、肥胖、高血压等),口服降糖药和/或胰岛素控制血糖,并在研究期间维持在达标水平。对照组给予甲钴胺片500 μg[卫才(中国)药业有限公司],3次/d,口服,治疗8周。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经络导平治疗。操作方法:①将数码经络导平治疗仪(南京举世数码导平仪有限公司,型号:举世SMD-C)连接到治疗穴位上。穴位选取以手足阳明经腧穴、背俞穴及足太阴脾经腧穴为主,主穴选取足三里、胃脘下俞、脾俞、三阴交、曲池,随证选取配穴,如下肢麻木明显者选太溪、阳陵泉、绝骨等穴,上肢麻木明显者选取合谷、外关、手三里等穴,瘀血较重选取膈俞、阴陵泉、血海等穴,痰浊较盛者选丰隆、膻中、条口等穴,乏力明显者选取阳陵泉、气海、关元等穴,疼痛明显者选取局部阿是穴。②打开电源,将所有调平旋钮旋到最大。③调节参数:选择频率(2.5 Hz),脉宽(0.4 ms)、时间(30 min)、治疗部位(躯干或肢体)、极性(正负交替)。④按下治疗/停止键,开始治疗,先用粗调调整强度,使患者自感经穴部有捶击感,转用微调调整强度,边调边询问患者感觉,以患者当时最大耐受量80%为度。⑤治疗结束后取下电极,关闭电源。治疗组每周治疗6次,治疗8周。

1.5 观察指标

①中医证候积分:依据《DPN中医临床诊疗指南(2016年版)》拟定[6],观察症状有:麻木、疼痛、气短、乏力、多汗、肢体感觉与触觉、跟腱反射,根据症状有无及严重程度分别积0、2、4、6分。②肌电图检测:采用美国凯威实验室(CADIVELL)生产的WAVE型肌电诱发电位仪,测定正中神经、腓总神经运动传导速度(motive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MCV)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ensory nerve conductionvelocity,SCV)。③血流变检测:包括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及血浆黏度。检测仪器采用北京赛科希德公司生产SA-5600型自动血流变分析仪。④安全性:观察经络导平治疗期间头痛头晕、胸闷、心慌、疲乏无力、局部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

1.6 疗效评定标准

临床疗效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7]制订,总体疗效指标包括显效、有效和无效。显效: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或消失,深浅感觉及腱反射基本恢复正常,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较前增加>5 m/s或恢复正常,或者中医证候积分减少≥70%。有效:自觉症状改善,腱反射好转,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较前增加<5 m/s,或者中医证候积分减少≥30%。无效:自觉症状无改善或恶化,腱反射和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无变化。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神经传导速度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腓总神经、正中神经的运动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腓总神经、正中神经的运动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或P < 0.01);且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或P < 0.01)。见表2。

2.3 两组患者血流变学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两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3。

2.4 两组患者安全性比较

治疗期间,治疗组患者在经络导平治疗过程中未发生头痛头晕、胸闷、心慌、疲乏无力等症状,亦无局部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

3 讨论

DPN是在排除其他原因的情况下,糖尿病患者出现周围神经功能障碍相关的症状和/或体征[6],其中最常见的表现为肢体远端麻木疼痛或感觉异常。DPN是糖尿病患者致残的主要原因,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抑或与神经电生理变化、氧化应激损伤、免疫代谢紊乱等机制有关[8]。严格、稳定地控制血糖可延缓DPN的进程,但并不能完全防治神经病变的发生发展。目前西医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多采用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等方法[9]。甲钴胺是一种活性维生素B12制剂,参与体内甲基的转换功能,参与细胞内核酸、蛋白质和脂肪的代谢,修复周围损伤的神经轴突细胞,促进神经传导,改善糖尿病患者肢体麻木、自主感觉异常等症状,临床广泛应用于DPN治疗[10-11]。中西医结合治疗具有一定互补优势,临床多用中西医结合、辨证论治治疗DPN。

糖尿病隶属中医“消渴”范畴,其病机为本虚标实,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多为先天禀赋不足,五脏柔弱,素体阴虚,多在情志失调、饮食不节、过于疲劳等情况下表现出多种多样的证候。糖尿病神经病变为消渴病日久出现肢体麻木、冷痛等症状的总称,多归于“痿病”等,以气阴两虚,脉络瘀阻的证型最为常见[12-13]。近年來,针刺疗法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损害方面显示出了一定的优势,大量研究表明[14-15],穴位刺激能调节糖尿病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兴奋迷走神经,改善胰岛β细胞的相关受体,降低血糖水平,同时对受损的周围神经有较好的修复作用,使神经营养因子数量增加,减轻因周围神经病变而引起的麻木、疼痛等临床症状。

经络导平疗法是在中医经络体系和“阴阳”学说指导下,以生物电子运动平衡为基础的一种中医新疗法。一方面,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起到类似针刺点刺作用[16]。另一方面,经络导平仪将超高电压、超低频率的单向大功率脉冲电能直接作用于人体经穴,强制疏通、激导、平衡病变经络,从而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是针对多种疑难病症的—种无痛、疗效显著、安全可靠、无毒副作用的治疗方法[17-18]。经络导平促使机体内生物电子运动由不平衡向平衡转化,在体内形成强电流回路,使机体病理经络的导通量由不平衡转向平衡,从而达到活血化瘀、通经活络、阴平阳秘的目的[19]。同时,直流脉冲电对人体产生的电离、电解、电泳、电渗等作用,使血管通透性增高,血黏度降低,血液循环加快,激发神经功能,调节神经递质的释放[20]。

与传统针刺相比,经络导平选用电极片代替直接针刺,采用不同参数的电脉冲对人体有关穴位通电定点治疗,具有无创、安全可靠、无创伤、无痛苦的特点;直流脉冲电的单向性,具有定向疏导经络的作用;较强的电压,远远超过针刺的剌激量,疗效大大提高;独特的自增设计,克服了人体的惰性,始终保持仪器对人体强剌激量。也不会因医师经验不足、针刺技术不高而影响治疗效果。

本研究结果中,发挥中西医结合治疗优势,在常规血糖治疗及相关危险因素控制基础上,治疗组予经络导平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治疗组腓总神经、正中神经的运动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升高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提示经络导平联合甲钴胺在提高神经传导速度方面优势明显;治疗组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中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则证实中西医结合用于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有助于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微循环。且治疗期间,治疗组患者未见头痛头晕、胸闷、心慌、疲乏无力等,亦无局部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说明经络导平治疗安全可靠。

综上所述,经络导平疗法联合甲钴胺治疗DPN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可有效控制疾病进展,且操作方便、安全、无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使用。

[参考文献]

[1] 王瑞阳,马文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西医研究进展[J].中医临床研究,2016,8(3):89-90.

[2] 王鸿庆,孙继飞,徐云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研究进展[J].江苏中医药,2015,47(1):83-85.

[3] 缪軻軻,葛静.中西医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研究进展[J].河南中医,2017,37(4):742-743.

[4]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4(7):447-498.

[5]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2:38.

[6] 方朝晖,吴以岭,赵进东.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临床诊疗指南(2016年版)[J].中医杂志,2017,58(7):625-630.

[7]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33-237.

[8] 杨秀颖,张莉,陈熙,等.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药理学通报,2016,32(5):598-602.

[9] Callaghan BC,Cheng HT,Stables CL,et al. Diabetic neuropathy: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current treatments [J]. Lancet Neurol,2012,11(6):521-534.

[10] 高宏艳.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J].糖尿病新世界,2017,20(3):158-159.

[11] 邢诗敏.甲钴胺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24):22-23.

[12] 廖二元.内分泌代谢病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375.

[13] 周仲英.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427,481,500.

[14] 袁锡林.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概况[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6,30(12):118-121.

[15] 任辉.针罐联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4):59-60.

[16] 赵卫东.针刺联合经络导平治疗语言发育迟缓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14):281-282.

[17] 冯丽萍,李科信,苏国华,等.经络导平仪在脑卒中后偏瘫康复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急症,2014,23(7):1386-1387.

[18] 王佩玲.针刺结合经络导平治疗儿童过敏性鼻炎临床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6,8(3):100-101,106.

[19] 庄伊洢,黄晓卿,陈玄,等.电刺激参数在电针疗法中的选用现状及存在问题[J].中医临床研究,2015,7(23):139-141.

[20] 刘川.语言训练联合经络导平仪治疗语言发育迟缓的临床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2017,33(3):81-82.

(收稿日期:2017-11-27 本文编辑:金 虹)

猜你喜欢
甲钴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效果
黄芪泡服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0例临床观察
甲钴胺在乳腺癌多西紫杉醇化疗所致外周神经毒性中的防治效果分析
依帕司他联合甲钴胺治疗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震动感觉阈值的影响
黄芝通脑络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前列地尔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
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研究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成人腹腔镜疝修补术92例临床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25例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