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常态经济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研究

2018-01-19 11:49王海波卞小燕
现代营销·经营版 2018年12期
关键词:经济环境分析探讨就业能力

王海波 卞小燕

摘 要:在我国当前这种新常态的经济背景下,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遇到很多难题。随着新常态的经济变化,社会上的就业岗位不断减少,很多高职院校不断扩招,使得很多高职院校学生在毕业时面临着更加巨大的就业压力。当前高职学生就业能力存在一定问题,相应的职业意识较为欠缺,专业技能不强,毕业后不能很好地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当前想要有效地解决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能力,需要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增加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对学生专业技能进行不断的锻炼和培养,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就业指导,从而显著提高学生就业率,增加学生对走向工作岗位的就业质量。

关键词:经济环境;新常态;高职院校;就业能力;分析探讨

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就业问题是整个社会十分关注的话题,随着我国经济新时代的到来以及高校应届毕业生数量不断增长,使得高职院校院毕业生就业更加困难。高职院校学生与普通院校相比专业基础知识较差,往往起点要比普通高校学生低,因此高职院校毕业生在社会上的就业能力较低。2016年江苏高校以本省为例,对省内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能力进行了分析,最终得出结论:由于当前省内高职院校应届毕业生大多都从事技术应用型、劳动生产型的技术工作,因此这些人大多数最终会进入到江苏省内一些中小型企业工作,这类企业相比于国企来说获取社会资源的能力较弱,缺乏一定的创新能力,并且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极差。随着新常态经济背景的到来,对这类私营企业的影响尤为突出,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很难产生新的工作岗位,使得高职院校毕业生很难找到工作。通过此次调查发现,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普遍较低,本文主要对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并针对这类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一、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所表现出的问题

(一)缺乏职业意识

学生的职业意识是个人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使人们对待不同的职业有着理性的认识以及良好的工作态度。在当前的社会生产当中,对各个工作岗位的分工越来越细致,产品的生产流程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因此当前很多工作岗位不仅对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有要求,还需要工作人员具备一定的个人素质,而职业意识又是其最基础的部分。一个人具有良好的职业意识会对所从事的职业有一种认同感,并且从内心热爱这份职业,并且能够全面充分地认识到所从事职业的职业道德、职业信念等,确保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有着积极的工作态度。当前很多企事业单位都开始重视员工职业意识的发展,在招聘应届毕业生时对学生的职业意识往往会有较高的要求。因此不同专业的高职毕业生需要表现出与自身相匹配的职业意识,例如工程类专业学生需要保持成熟稳重,而一些服务类专业就要保持高度的热情以及耐心。但是在当前社会,很多应届毕业生存在着一种消极心理,甚至学校为学生创造了获取工作岗位的机会也不珍惜,以一种十分消极的心态应对,最终错失良机。

(二)学生专业技术能力不强

职业技术是学生未来走向工作岗位后赖以生存的手段,若是学生专业技术能力过硬,就可以省去企业对学生的培训工作,节省了大量的开销,因此企业更愿意要这样的人才。但是在新常态下高职院校对于学生的培养出现了两个问题,第一个就是由于当前社会企业发展速度较快,各种各样的新技术、新设备不断地投入到企业生产当中,但是相应的高职院校却对教学内容没有进行及时的调整,使得学生在校学习到的专业技能在与实际工作岗位的要求存在着一定的差别。第二点就时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需要在职工作人员不断适应新的生产工艺,但是很多高职院校学生对专业基础知识实际的应用能力较差,导致其职业技术能力存在着诸多不足。

(三)高职院校学生对于社会的适应能力不强

随着当前市场经济竞争越来越激烈,很多现代化的生产工作都需要团队协作来完成,尤其是在新常态背景下各个企业的生产工作变得更加复杂,组织更加严密,因此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对于员工的团队意识要求较高。高职院校毕业生只有具备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才可以快速地适应工作岗位,在岗位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大多都是獨生子女,在生活中大多愿意以自我为中心,往往这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与适应能力较弱。虽然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具有较高的持续学习能力,也能够很好地接受和适应新知识,但是与他人的沟通协作能力往往达不到企业的要求,使得高职院校学生在实际就业时十分困难。

二、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的措施

(一)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

在当前高职院校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职业意识的培养力度较低,一般职业意识的培养都是通过相应的素质教育课程以及实践实训环节来完成的。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相应的任课教师需要让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以及未来想从事的工作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还需要学生明确地了解其所学专业课程的具体要求以及在未来就业时需要哪些资格认证等,最为重要的一点是需要学生意识到自己所学专业在社会上的重要性与意义。帮助高职院校学生可以对自己所学专业有一个明确的定位,激发他们对工作岗位的兴趣以及提高他们对于从事这项工作的自豪感,有效地增加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意识。在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的实践实训工作时,相应的任课教师不仅需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以及专业知识,还需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在实训结束后不仅需要学生可以很好地掌握各个机器设备具体的操作流程,还需要组织学生总结心得体会,让学生真正具备职业意识。

(二)在教学过程中做到与时俱进

在高职院校教学过程中需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将职业技术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和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有效地结合起来,结合社会实际的变化对于人才培养目标做出及时调整。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确保应届毕业生可以很好地适应市场的需求,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及时地对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做出调整,并且确保在调整过程中具备一定的针对性以及实用性。以往高职院校在对相应的企事业单位进行调查工作时仅仅是了解这些企事业单位的发展现状,但在新常态下还需要对企事业单位的发展前景以及技术更新有着更加详细的了解。这就要求高职院校不仅需要了解企事业单位当前的发展现状,还需要对未来的发展前景做出预测,以便于及时地对课程内容做出调整。

(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训练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在当前高职院校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增加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训练,不断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让学生确立一个长远的目标,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适当地参加一些课外学习活动,不断培养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可以在学校内部适当的参加学生会以及社团组织的活动,在活动中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可以找机会参加一些实习和实践活动,培养自己吃苦耐劳的能力。在假期可以参加一些职业技能或时就业培训,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知识以及对所从事职业的认同感。相应的任课教师需要鼓励学生积极的参加课外实践活动,以便让他们在实践过程中对社会有着更加充分的认识。

结束语:

结合着江苏省高校对于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的调查结果来看,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问题可以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并且关系到高职院校学生个人发展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在新常态经济背景下,想要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能力需要考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所需要涉及的层面非常广,因此需要学校、社会以及学生自身一起努力。在这一背景下高职院校的就业工作在给我们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机遇,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实际的教学工作过程中对于出现的问题及时改进,对专业进行针对性的调整,对于教育方式进行不断的改进和完善,不断提高大学生实际的就业能力,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王海波.新常态经济背景下的就业问题探析[J].现代交际,2018,(15):18-19.

[2] 王海波.在新常态经济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能力现状分析[J].农家参谋,2018,(15):146-147.

[3] 鲁 晔.新常态经济背景下人力资本投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研究[J].人力資源管理,2018,(06):48.

[4] 仝丹娜,杨卫军.新常态经济对高职教育的影响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7,(28):180-181.

[5] 夏海军.新常态经济下会计高等教育发展变革及趋势[J].时代金融,2016,(09):187.

作者简介:

王海波(1978-),女,黑龙江哈尔滨,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高职学生就业,计算机软件技术。

卞小燕(1979-),女,副教授,江苏省淮安,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职学生就业。

猜你喜欢
经济环境分析探讨就业能力
高中英语课文阅读教学的策略探讨
核电厂交流不间断供电系统分析及改进
新疆企业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研究
浅谈宏观环境对企业战略制定的影响
现代会计发展对经济环境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