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2018-01-20 03:28殷红秋于红霞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19期
关键词:胃管性肺炎呼吸机

殷红秋 于红霞

呼吸机在重症监护病房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重症病房中的患者由于呼吸功能发生衰竭而需要呼吸机来维持[1],但患者病情较重、意识不清楚、自主能力较差, 不能及时将分泌物排出体外, 从而发生肺炎[2]。这种情况的发生率较高,若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和合理的护理, 会大大增加患者的病死率[3,4]。为了研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原因以及进行护理干预对患者恢复的影响, 特以本院ICU采用呼吸机进行通气治疗的8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7月~2017年8月本院88例在ICU使用呼吸机进行通气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比组, 每组44例。所有患者均符合治疗的相关指征。观察组:男21例, 女23例;年龄31~72岁, 平均年龄(60.1±4.4)岁;16例为颅脑外伤、17例为脑出血、11例为心脏病。对比组:男24例, 女20例;年龄30~72岁, 平均年龄(61.8±4.1)岁;17例为颅脑外伤、15例为脑出血、12例为心脏病。所有患者均符合入组条件(使用呼吸机前无肺部感染情况出现), 家属对本次研究均知情并且同意。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比组 对入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方案:观察一般情况, 维持原发病治疗, 抗感染治疗, 给予相应护理等。

1.2.2 观察组 在对比组基础上增加护理干预方案, 包括:常规方面、监测方面、气道方面、饮食方面、口腔鼻腔方面[5]。①常规方面:抬高床头, 使患者处于半坐卧位并保持;规范准入制度和消毒制度, 尽量减少探视次数和时间, 在探视或对患者进行治疗和检查时, 医护人员、探视者及时消毒自己双手, 及时对病房和患者用具进行消毒, 防止出现交叉感染。②监测方面:严密观察、监测患者各项指标和身体状况。若出现不良情况, 立即进行相应的处理, 以免加重病情。③气道方面:适量完善医务工作人员清理呼吸道和吸引分泌物的职业技能, 并做好保护;定期消毒呼吸机, 降低感染程度。④饮食方面:医护人员监督对患者进行的鼻饲, 采用小口径的鼻饲管, 方法为泵入, 在鼻饲时要使患者处于半坐卧位并保持, 及时更换鼻饲管。⑤口腔鼻腔方面:每日为患者清理口腔和鼻腔, 保持口腔和鼻腔的清洁。可以用以下溶液来为其擦拭:硼酸溶液(在患者的pH高的情况下使用)、碳酸氢钠溶液(在患者的pH低的情况下使用)、生理盐水溶液(在患者的pH为中性的情况下使用)。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留置胃管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情况及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后的恢复效果。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后恢复效果判定标准:恢复理想为肺部感染情况消失;恢复正常;恢复一般为肺部感染情况有所好转;无效为肺部感染情况无缓解。恢复总有效率=(恢复理想+恢复一般)/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留置胃管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情况比较 对比组37例(84.09%)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明显多于观察组的21例(47.7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12.947, P<0.05);对比组留置胃管时间(12.1±3.7)d、呼吸机使用时间(10.4±2.5)d明显长于观察组的(9.2±3.2)、(8.9±2.1)d,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932、3.047,P<0.05)。

2.2 两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恢复情况比较 对比组37例肺炎患者中, 恢复理想15例(40.54%)、恢复一般9例(24.32%)、无效13例(35.14%), 恢复总有效率为64.86%;观察组21例肺炎患者中, 恢复理想11例(52.38%)、恢复一般9例(42.86%)、无效1例(4.76%), 恢复总有效率为95.24%。观察组患者恢复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比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6.749, P<0.05)。

3 讨论

目前临床治疗中呼吸机是ICU病房很常见的、很重要的治疗仪器[6]。呼吸机可以保持患者的呼吸, 对维持患者的生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但也存在着风险:容易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7-10]。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对比组37例(84.09%)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明显多于观察组的21 例 (47.7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12.947, P<0.05);对比组留置胃管时间(12.1±3.7)d、呼吸机使用时间(10.4±2.5)d明显长于观察组的(9.2±3.2)、(8.9±2.1)d,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932、3.047, P<0.05)。由此说明ICU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与患者留置胃管的时间和呼吸机的时间有关;经过护理干预, 观察组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恢复总有效率95.24%(20/21)明显高于对比组的64.86%(24/3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6.749, P<0.05)。所以, 患者的在治疗中及时采用科学的护理干预是非常有必要的, 不仅可以及时掌握患者情况, 还可以有效调控方案, 达到理想的结果。

总之, 对进入ICU采用呼吸机进行通气治疗的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的方案, 能使患者在相对科学的护理过程中有效控制病情, 降低呼吸机使用时间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的发生几率, 使治疗得到良好的结局。

猜你喜欢
胃管性肺炎呼吸机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喘憋性肺炎婴幼儿血清维生素A、D与肺功能的相关性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强化口腔护理在预防ICU昏迷病人并发坠积性肺炎中的应用
重症昏迷患者可视喉镜在胃管插管中的临床应用
不同胃管固定法对急诊昏迷患者非计划拔管的影响
极低出生体重儿胃管喂养后采用空气冲管的临床效果
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发病相关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