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腹部全麻手术患者的苏醒期躁动影响分析

2018-01-20 03:28孙美娴宋鲁燕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19期
关键词:躁动全麻苏醒

孙美娴 宋鲁燕

腹部手术是治疗许多疾病的常用方式, 需要适宜的麻醉措施, 而全麻带来的苏醒期躁动属于常见而特殊的并发症,需要有针对性的干预[1]。目前研究显示[2], 有针对性的护理可对患者产生有效的干预效果, 以降低苏醒期躁动的发生,本研究中探讨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则可收到较好的干预效果, 对患者有利,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10月~2017年7月收治的行腹部全麻手术患者84例, 采取分层随机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42 例。观察组中男25例, 女17例;年龄28~76 岁,平均年龄(49.4±11.0)岁;平均麻醉时间(4.5±1.5)h。对照组中男 26 例 , 女 16 例 ;年龄 26~75 岁 , 平均年龄 (48.8±11.7)岁;平均麻醉时间(4.3±1.4)h。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取常规护理, 需进行术前访视, 了解患者的病情, 协助患者进行术前准备, 术中协助麻醉师进行麻醉,完成手术后送回病房, 术后让患者头部偏向一侧, 等待患者苏醒。

1.2.2 观察组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 术前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宣教, 为患者介绍疾病、麻醉相关的知识, 并嘱咐注意事项, 尤其是麻醉后可能出现的症状, 减轻患者可能出现的紧张、焦虑等情绪。为患者介绍全麻可能会出现的情况, 例如口腔放置喉罩等, 减轻患者的焦虑、恐慌等情绪, 减少躁动发生。术后患者需要去枕头,保持平卧体位, 注意检查, 避免有器械会压迫神经, 保持呼吸道通畅, 约束带要注意松紧程度适宜, 将床栏升起, 避免患者坠床, 保持四肢的血循环状态, 避免皮肤受压造成损伤。根据术中患者的情况, 合理的给予患者镇痛药物, 避免在全麻苏醒期躁动, 随着麻醉缓解后, 患者可能出现疼痛, 根据医嘱以给予镇痛药。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 了解患者麻醉苏醒期的情况, 若有异常, 及时告诉医生处理。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心率、血压水平,并观察躁动发生情况。0分:患者安静, 无躁动表现;1分:在吸痰时, 患者发生肢体躁动, 但是为患者介绍及安慰后,患者躁动减轻;2分:患者在无刺激时, 出现躁动症状, 经过拔除引流管、各种导管, 并制动;3分:与上述不符。躁动发生率=1分率+2分率+3分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心率及血压水平比较 观察组心率(76.6±10.3)次 /min、舒张压 (86.1±11.0)mm Hg(1 mm Hg=0.133 kPa)、收缩压 (136.5±13.3)mm Hg;对照组心率 (87.9±11.5)次 /min、舒张压 (96.0±11.7)mm Hg、收缩压 (147.6±13.8)mm Hg;观察组患者心率、舒张压、收缩压水平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744、3.995、3.753, P<0.05)。

2.2 两组躁动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0分患者35例(83.33%)、1分患者 5例 (11.90%)、2分患者 2例 (4.76%)、3分患者0例(0);对照组0分患者27例(64.29%)、1分患者 10例 (23.81%)、2分 患者 4例 (9.52%)、3分患者 1例(2.38%);观察组躁动发生率为16.67%, 对照组躁动发生率为35.71%, 观察组患者躁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3.941, P<0.05)。

3 讨论

全麻是腹部手术较为常见的方式, 麻醉效果固然重要,而因为麻醉药物带来的一系列不良反应也值得探讨。全麻后可能出现感官异常, 减少苏醒期焦虑以及苏醒期躁动的发生对患者是重要的举措, 探讨适宜的麻醉护理方法可能对减少麻醉并发症有利[3-6]。常规的麻醉护理无法针对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给予全面的照顾, 具有不少弊端, 需探讨更加有效的护理方法。

本研究探讨的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 首先, 术前对患者以及家属的麻醉相关知识教育十分重要, 一方面可增加患者对手术以及麻醉了解, 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心情, 另一方面可增进患者的配合, 而在麻醉中, 应用体位护理等保障患者四肢血液循环, 术中给予合理的镇痛药物, 可明显减少全麻苏醒期躁动情况[5,7]。而麻醉后需要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全面监测, 了解麻醉苏醒期的情况, 做好异常情况应对以保证护理质量[8-10]。本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心率、舒张压、收缩压水平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躁动发生率为16.67%, 对照组躁动发生率为35.71%,观察组患者躁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说明了全面而高质量的护理方法对患者确切有利,可改善麻醉期间患者体征, 并且减少苏醒期躁动。

综上所述, 腹部全麻手术需要配合适宜的麻醉护理方法,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是一种全面而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法,全面的改善了护理质量, 对患者苏醒期躁动有着明显的改善作用。

猜你喜欢
躁动全麻苏醒
腹部神经阻滞联合静吸复合全麻在中老年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视频宣教对全麻患者麻醉术前焦虑及配合程度的影响研究
植物人也能苏醒
许巍 从躁动中沉潜
肥胖与全麻诱导期氧储备的相关性
绿野仙踪
道路躁动
会搬家的苏醒树
护理干预在手术室全麻留置导尿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向春困Say No,春季“苏醒”小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