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性深静脉血栓形成与D-二聚体的相关性研究

2018-01-20 15:31
中国民间疗法 2018年5期
关键词:二聚体下肢血栓

姜 勇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内蒙古 呼伦贝尔 021008)

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指患者的血液由于某些原因非正常地在血管深静脉处凝聚,深静脉血栓形成归属于下肢静脉回流障碍系统疾病[1]。其形成大多数发生于制动状态下,发病因素多为血流流动缓慢、血管静脉壁损伤或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深静脉血栓形成之后,除少数血栓能自行溶解外,其余大部分血栓会随血液流动扩散到全身肢体的深静脉处,如不能及时诊疗,多数会发展为血栓,形成后遗症[2]。因此,对深静脉血栓形成进行早期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D-二聚体水平可作为机体高凝情况的重要标志物。笔者分析了创伤性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以及D-二聚体与创伤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性,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在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就诊的住院骨折患者254例,男140例,女114例;年龄15~89岁,平均(52.3±10.6)岁;髋骨骨折174例,股骨干骨折80例。

2 研究方法

依据双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患者的血管进行深静脉血栓诊断,并以此作为诊断的金标准;采用免疫胶体金法测定D-二聚体。患者清晨空腹采集静脉血,并按操作步骤检测D-二聚体,追踪并记录患者的病情发展,分析、整理患者手术前后D-二聚体浓度的变化情况。

3 疗效观察

3.2 结果

(1)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 254例骨折患者行双下肢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后,共有31例患者存在深静脉血栓的形成,阳性发生率为12.2%。

(2)D-二聚体与深静脉血栓的相关性 深静脉血栓阳性患者D-二聚体的浓度为(1 529.39±123.25)μg/L,深静脉血栓阴性患者D-二聚体的浓度为(531.52±98.45)μ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D-二聚体与性别的相关性 男性患者D-二聚体浓度为(727.78±68.35)μg/L,女性D-二聚体浓度为(710.15±71.16)μg/L,两组D-二聚体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4)D-二聚体与骨折类型的相关性 髋部骨折患者D-二聚体浓度为(586.36±73.51)μg/L,骨干骨折患者D-二聚体浓度为(593.48±68.84)μg/L,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4 讨论

骨科手术后患者一般长期处于制动或持续的牵引状态,易出现下肢静脉血液回流变慢,同时由于损伤导致的下肢肌肉、软组织的肿胀等,均可对下肢静脉的血管壁造成挤压,从而引起下肢静脉血液流动缓慢,最终使静脉血液回流受阻、瘀滞,导致血栓的形成[3]。而仅有10%~17%的深静脉血栓患者有明显的临床症状,深静脉血栓发展到严重阶段可导致肺动脉栓塞,血栓栓子脱落,并沿血液循环至肺部终末小血管,从而引起肺梗死,病死率高达90%以上。因此,临床上应该第一时间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并做到早诊断、早治疗[4]。

目前,下肢静脉造影仍是诊断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金标准,但由于其有创伤性和操作价格昂贵,很多地区还不能普及。本课题研究结果显示,D-二聚体浓度与创伤患者的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具有一定的预测诊断价值。表明D-二聚体检查作为一项无创性操作,与医生临床评估、血管多普勒超声检查协同作用,可降低患者血管造影的数量,从而快速提高血栓的诊断率,节省诊疗时间,并有效降低患者医疗费用支出,降低医疗风险,值得进一步研究及推广。

[1]陆芸,马宝通,郭若霖,等.骨科创伤患者深静脉血栓危险因素的研究[J].中华骨科杂志,2007,27(9):693-698.

[2]乔林,王长江,陈福文,等.D-二聚体对老年人骨科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J].医学临床研究,2008,25(2):332-333.

[3]唐颖,郭庆山,赵玉峰,等.创伤骨折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创伤杂志,2010,26(12):1122-1125.

[4]郭雪梅,王鸿利.快速D-二聚体检测在诊断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0,4(1):41-43.

猜你喜欢
二聚体下肢血栓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术后强化护理预防下肢骨折老年患者便秘及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研究
高频超声联合彩超在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诊断价值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降钙素原、D-二聚体联合SOFA评分对脓毒症预后的评估价值
VIDAS 30荧光分析仪检测血浆D-二聚体的性能验证
不孕症女性IVF助孕前后凝血四项及D二聚体变化与妊娠结局
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降解物水平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相关动脉自发再通的相关性研究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
三种血栓各有堵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