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暖冬我的强群死亡率高

2018-01-20 15:51张大利
中国蜂业 2018年4期
关键词:巢门群势暖冬

张大利老师:

我有个问题咨询下,我养的是中蜂,都是用木桶饲养。每年到10月末天气稍冷时取蜜,巢内都留些蜂蜜越冬,为了防止蜂群受冻,现每年都在院子里用棉被包裹蜂桶,包装应该没什么问题。有时天气好,就有蜜蜂出巢飞行,蜜蜂也很健康,可一到春季查看时,蜂群所剩无几。这种情况已经连续两年了,特别是秋季较强壮的蜂群死亡率更高。书上介绍强群好越冬,为什么我的强群死亡率反而高呢?有人说是暖冬的原因,请张老师帮忙解答下,我该怎样才能降低蜂群的死亡率?

读者:倪宏权

倪师傅您好:

您说的问题是我省中蜂饲养户普遍存在的问题。从您说的情况看,按照传统经验越冬,从某些方面说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是您的做法有些教条,忽视了群势、气温和保温之间的辩证关系。近几年来,我省冬季呈现出暖冬趋势,气温经常在0℃以上,特别是晴天中午。您保温措施做得比较好,群内温度上升较快,蜜蜂就会因温度高而散团,活动加剧,外出飞行,越是强壮的蜂群,蜂桶内温度上升得越快。给蜂群以春天来了的错觉,蜜蜂就会出巢飞行,飞行较近、时间较短的可以飞回蜂巢,但飞行较远和时间较长的,就会因外界温度低逐渐出现麻木而无法飞回。蜜蜂活动加剧后,因外界无蜜可采集,也就加快了巢内饲料消耗,如果贮蜜不足,蜜蜂就有可能被饿死。损失蜜蜂的同时,还造成了蜜蜂“空飞”现象,如果这种现象持续时间较长,就会大大损耗体力,减损寿命,所以经常出现强群越冬后变弱群或全部死亡,而有的弱群却能保留下来,这就是您的蜂群越冬死亡率高的主要原因。

针对当前暖冬情况,建议您采取如下措施:

1.将蜂群放置于背阴处

传统越冬讲究背风朝阳,但在暖冬情况下,要将越冬蜂置于背阴处,使阳光不能直射蜂桶。如果无法移动,可以采取遮荫措施,特别是巢门更要遮荫,但不能堵巢门。

2.加大蜂桶空间

蜂桶空间大小也是影响蜂群越冬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蜂桶空间较大,有利蜂团散热,巢内温度处于可调状态,蜜蜂越冬就相对稳定。建议您采用空间较大的蜂桶饲养,也可以采用加一节的方式进行调控。

3.轻包装

蜜蜂越冬的原则是宁冷勿热,因此在蜂群的包装上,要根据蜂群的群势灵活掌握,如果蜂群强壮或者蜂桶的桶壁较厚,可以采取不包装或轻包装;如果蜂群群势较弱或蜂桶的桶壁较薄,可以适当厚一点包装。

4.保证通风

蜜蜂越冬死亡率高最主要的原因不是包装的厚薄,而是包装是否严密,如果包装较严,蜂群不透气,就会导致巢内潮湿,温度升高。因此越冬一定要保证巢门通畅,同时蜂箱或蜂桶上部也要留出一定空隙,保证蜂群通风。

5.保证饲料充足

保证越冬饲料充足是蜜蜂越冬最基本要求,但是随着暖冬出现,温度升高,蜂群可能会消耗更多饲料,因此,在贮备越冬饲料时要比正常年份多留一些,避免出现饲料不足。

6.密切观察蜂群越冬状态,及时调整

蜜蜂越冬期应没有蜜蜂外出飞行,如果发现蜜蜂大量外出,则蜂群内部就有可能出现温度高、饥渴等现象,此时就要采取开大巢门或减少外包装物方法给蜂群降温,使蜂群回归到正常的越冬状态。

7.冬季干旱,注意喂水

如果冬季干旱无雪,蜂群干渴时,也会出巢寻找水源,如果不能及时采到水或采冷水后因天气寒冷不能起飞而冻死。因此,应在晴暖天气中午气温较高时,将装有温水(20~30℃)巢门饲喂器插入,让蜂饮水。一般半月左右一次即可。

总之,蜜蜂越冬好坏关系养蜂成败,采取措施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还有蜂群越冬与蜂群的群势有密切关系,建议不要照搬书本上的越冬方法,要根据天气变化情况以及蜂群群势灵活掌握。但核心是保证越冬蜂群保持稳定的结团状态,不出巢空飞,才能保证蜂群的正常越冬而不造成损失。

张大利

猜你喜欢
巢门群势暖冬
蜂箱木巢门改梭拉门的简易方法及优点
弱群自然合并的启发
关于巢门设计的几点思考
如何处理好分蜂与产蜜的关系
我对蜂箱巢门的改进
黑布罩巢门防盗蜂效果好
小麦胚芽作为意大利蜜蜂春繁期饲料蛋白源的研究
徐祖荫谈中蜂
暖冬
趣味暖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