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城市生态健康养殖的实践

2018-01-20 23:30刘应明湖北省应城市畜牧兽医局
中国畜牧业 2018年8期
关键词:示范场无害化粪污

文│刘应明(湖北省应城市畜牧兽医局)

近年来,在湖北省应城市委、市政府的重视和领导下,以生态高效健康畜牧业为发展方向,加快产业布局的调整、结构的优化和增长方式的转变,全市生态健康养殖形势趋好。

1.突出规划指导,切实加强生态养殖源头管控。

(1)认真落实三区规划。为科学优化畜禽养殖业的布局和结构,从源头上控制畜禽养殖面源污染,突出环境保护,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促进全市畜禽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市政府出台了《应城市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适养区划定方案》,科学合理地划定了三区,对养殖业生产实行了规范管理。

(2)严格把关项目审批。市畜牧部门积极配合环保、国土部门进行项目审批,对新建、扩建的规模养殖场执行严格的并联审批制度,确保项目选址符合规划定点和防护距离等相关要求;督促养殖场在新建、改建、扩建时,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生产设施与治污设施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同时使用的环保“四同时”制度。

2.突出生态养殖,积极开展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工作。

(1)积极推进标准化生产。按照标准化的要求规范养殖场畜禽舍的建设,规范种畜禽、饲料、兽药、畜牧机械等投入品的使用标准,规范饲养、管理各个环节的操作规程。重点推广生猪“150模式”、蛋鸡“124模式”、肉牛“165模式”和“温控360模式”、肉羊“1235模式”等先进的养殖模式,指导畜牧业生产发展。据统计,全市建成生猪“150模式”565栋、蛋鸡“124模式”33栋、肉牛“165模式”52栋和“温控360模式”5栋、肉羊“1235模式”145栋。

(2)积极推进示范场创建。积极引导规模养殖企业向“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处理无害化、监管常态化”方向发展,进一步提升养殖企业的标准化生产水平。目前,全市已创建各级示范场336家,其中,部级示范场3家、省级示范场9家、孝感市级示范场46家、县级示范场278家。

(3)积极开展“三品”认证工作。全市有13家畜禽养殖企业获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证书和湖北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证书。

3.突出分类指导,积极开展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工作。

(1)大力推广生态节能养殖技术。市畜牧部门结合实际,重点推广无公害畜禽饲养技术、雨污分离和干湿分离技术、臭气污染控制技术及沼气生态模式、发酵床处理模式等多种先进的养殖技术。同时,印制宣传资料2000份发给广大畜禽规模养殖场户,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增强养殖户生态养殖的意识。

(2)大力推广生态立体循环种养模式。重点推广“猪—沼—果(林、茶、菜)模式”,如祝墩村双平养猪专业合作社千头猪场配套的千亩林果基地,粪污农牧结合零排放;推广“猪—沼—肥—鱼”模式,如华兴养殖场、学强养殖场配套大型水库,粪污综合利用零排放;推广“林地果园养鸡”模式,如龙池农业生态土鸡养殖场在杨岭镇租赁荒山荒坡千余亩建设了1个3万只生态土鸡场,粪污养地育林零排放;推广“猪(鸡)—肥(沼)—稻”模式,如三合永盛畜牧公司铺设沼液管道直通宜和村300亩水稻基地、膏都盐海猪场承包80亩水稻基地,粪污适时还田防控面源污染。

(3)因地制宜推广畜禽粪污综合治理模式。以“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为原则,按照“一场一策”的要求,使用“一改三建”、建设污水深度处理系统、建设有机肥场、建设干粪池、建设沼液池、建设畜禽粪便一体化生产设备等治污设施,对粪污进行有效处理,实现达标排放。据统计,全市建成并运行污水深度处理系统14家,建造畜禽粪便一体化设施2家,建成有机肥场2家,建成干粪池12333立方米、积尿池30765立方米、沼液池15321立方米。全市畜禽规模养殖场建成粪污配套处理设施率达到90%以上,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0%以上。

(4)积极推进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体系建设。应城市投资215万元(其中,市项目资金40万元、禾和公司投资175万元)在陈河镇汤庙村新建了1个高标准无害化收集处理中心,全年收集病死猪3.2万头,运往监理无害化处理中心进行集中处理,有效防止了重大动物疫情的发生。

猜你喜欢
示范场无害化粪污
湖北出台磷石膏无害化处理技术规程
鄱阳县富大种养专业合作社种羊示范场
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现状 存在问题及对策
我国大型畜禽规模养殖场全部配套粪污处理设施装备
猪场每天利用粪污发电1.8万度
两种高温法无害化处理病死动物灭菌效果比较
规模化养殖场粪污无害化处理技术
全国启动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创建活动
潍坊新增5家国家级畜牧养殖示范场
蔬菜制种废弃物无害化处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