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微孔手术与内科保守治疗对患者中小量基底节脑出血后脑水肿及预后影响

2018-01-20 05:23刘进文张小义王爱国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81期
关键词:小量基底节血肿

刘进文,张小义,王爱国

(吕梁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山西 吕梁 033000)

高血压脑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心脑血管类疾病,高血压引起的基底节脑出血术后脑水肿是脑出血患者病情加重以及致残或致死的常见原因,其致病机理为脑出血引起神经系统破坏以及血肿代谢异常,进而继发脑损伤[1]。临床上治疗脑出血疾病时需尽量清除脑内血肿,防治脑血肿进一步发展,并减少或预防术后并发症[2]。临床上对脑出血引起的脑血肿危害患者生命安全的报告较多,但有关中小量脑出血的临床研究较少,目前临床医师对中小量脑出血后脑水肿采取手术方案和手术治疗必要性分歧较大。本研究对早期微孔手术与内科保守治疗对中小量基底节脑出血患者脑水肿及预后影响进行探讨,旨在为基底节中小量脑出血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意见,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中小量基底节脑出血患者94例,随机将其分两组(保守组47例和手术组47例)。手术组中男28例,女19例,年龄42~60岁,平均(50.1±2.2)岁,出血量19~36 mL,平均出血量(27.0±5.7)mL,伴有嗜睡者21例、浅度昏迷者14例、中度昏迷者12例,NIHSS评分4~22分,平均评分(17.0±1.5)分;保守组中男25例,女22例,年龄45~63岁,平均(49.7±2.4)岁,出血量18~34 mL,平均出血量(27.3±5.5)mL,伴有嗜睡者20例、浅度昏迷者17例、中度昏迷者10例,NIHSS评分5~21分,平均评分(16.7±1.7)分。不同组患者一般资料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临床诊断标准均与中华医学会第四届脑血管疾病会议制定的相关诊断标准相符合,并经CT检查确诊。排除标准:临床体征较轻者,伴随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积血和颅内多发出血者,具有严重心肺功能异常者。

1.3 方法

两组患者住院后均采取常规控制颅内压、血压、抗感染和营养神经等治疗。保守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常规内科保守治疗,治疗期间出现脑水肿引起的脑疝者采取开颅血肿清除。手术组患者在住院24h内接受颅内微孔穿刺引流术治疗:首先予以患者消毒麻醉,接着行颅骨钻孔探入穿刺,同时连接引流管,初次血肿抽取量根据CT检查计算血肿量,术后复查CT,待血肿清除后予以拔除穿刺针,术后采取止血治疗。患者出院后接受定期康复治疗。

1.4 观察指标

(1)记录并比较不同组患者治疗3 d后壳核和丘脑血肿体积以及治疗14 d后血肿和水肿体积。(2)评估并比较不同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进行评估,评分越低说明神经功能越佳。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手术组患者治疗3d后丘脑血肿体积和壳核血肿体积明显低于保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剩余血肿体积和水肿体积均明显低于保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治疗前,手术组和保守组患者NIHSS评分相近差异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手术组和保守组患者NHISS评分较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患者NIHSS评分降低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不同组患者治疗后血肿和水肿体积比较(±s)

表1 不同组患者治疗后血肿和水肿体积比较(±s)

注:与保守组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组别(例数) 治疗3天后血肿体积(mL) 治疗后14d血肿和水肿体积(mL)丘脑 壳核 血肿 水肿保守组(47例) 19.5±2.2 23.8±2.5 14.9±2.8 56.8±10.2手术组(47例) 10.1±3.0# 11.1±1.7# 4.8±2.1# 23.2±4.0#t 17.322 28.799 19.783 21.024 P 0.000 0.000 0.000 0.000

表2 不同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评分比较(±s)

表2 不同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评分比较(±s)

注:与保守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保守组和治疗前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组别(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t P保守组(47例) 22.4±1.2 19.0±1.5# 12.134 0.000手术组(47例) 22.1±1.6* 15.1±2.2# -17.641 0.000 t 1.028 -10.041 P 0.153 0.000

3 讨 论

高血压脑出血主要是因脑组织发生局部出血,血肿导致脑水肿,进而引起脑组织受压、软化,甚至出现坏死。近几年来,高血压手术治疗指南提出,对于血肿体积在30 mL以上的可实施手术治疗,而对于中小量的基底节出血(低于30 mL)选择保守治疗,然而内科保守治疗仅仅适合于脱水以及并发症治疗,无法有效改善血肿导致的颅内压身高、占位效应以及脑疝等,导致患者预后效果不良,甚至致死。虽然临床骨瓣成型开颅手术能有效清除血肿,快速减少颅内压力,但较易对邻近组织造成损伤。因此寻找一种更为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早期微孔手术是近几年来临床治疗高血压中小量基底节脑出血的治疗方法,其临床疗效也得到了认可。文献报道,脑水肿是高血压脑出血预后影响的重要因素,患者在患病48 h时水肿程度达到高峰,微孔引流手术能在早期阶段及时清除血肿,消除血肿占位效应,并降低颅脑功能损伤。赵伟[3]等研究报道,早期微孔手术治疗3 d后未有脑疝形成,其血肿完全吸收时间均显著低于内科保守治疗患者。本研究结果显示,手术组患者治疗3 d后丘脑血肿体积和壳核血肿体积明显低于保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剩余血肿体积和水肿体积均明显低于保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手术组和保守组患者NIHSS评分相近差异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手术组和保守组患者NHISS评分较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患者NIHSS评分降低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研究结果与李晖等研究报道相类似。

综上所述,与内科保守治疗相比较,早期微孔手术不仅有助于减少中小量基底节脑出血患者脑水肿程度,同时还能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其值得推广借鉴。

[1] 李 晖,戴孝森,侯德文,等.早期微孔手术治疗中小量基底节脑出血后脑水肿的疗效及对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1):65-67.

[2] 杨国强,马晓伟.两种手术方法治疗基底节脑出血的临床比较[J].中国基层医药.2015,22(10):1540-1542,1543.

[3] 钱 明,赵 伟,蔡 刚.小骨窗微创手术与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的疗效比较[J].实用医学杂志.2015,31(23):3889-3891.

猜你喜欢
小量基底节血肿
毁渠造地要不得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头皮血肿不妨贴敷治
有主观小量倾向的“数+量/名+之+形/动”格式
保守与微创穿刺治疗基底节脑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探讨
探讨预防基底节脑出血钻孔引流术后再出血及早期治疗
阿托伐他汀联合中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观察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较小量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
问题2:老年患者中硬膜外血肿的手术指征?
基底节区出血与中医证候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