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逆势走强,车企切忌急功近利

2018-01-20 18:38李德喆
中国汽车界 2017年7期
关键词:汽车出口管理体系厂商

李德喆

今年全球汽车需求量只会增长0.6%左右,更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中国将继续向新兴市场发力,这也将给雷诺、现代等专攻新兴市场的汽车厂商以及印度塔塔等本地品牌带来烦恼,全球汽车厂商现如今也不得不与中国惊人的汽车产量相抗衡。

与国内汽车市场持续低迷的境遇截然相反,我国汽车出口连续数月高歌猛进。

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今年1-5月,汽车及底盘出口达35万辆,同比增长40.9%,出口金额3257144万元,同比增长32,1%。这是自去年8月以来,我国汽车出口连续10个月保持同比增长。无论是出口量还是出口占比,乘用车和商用车的表现都明显走强。

究其原因,在宏觀层面上,近来国际上资源价格的持续上涨,给目前我国汽车出口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机遇期。众所周知,照比日韩等车企,中国品牌由成本带来的价格优势已经为我们的经济型产品在海外市场赢得了更大的市场份额。

与此同时,自身政策利好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上月中旬,在京召开的“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为国内车企“走出去”再次创造了绝佳的战略机遇。从提出倡议至今,中国车企目前已经在“一带一路”沿线多个国家设立海外ND工厂,而这也为中国的零部件厂商出口创汇带来了更为丰厚的利润。

此外,美国《华尔街日报》日前也在报道中指出:从中国车企在境外的汽车销量来看,今年全球汽车需求量只会增长0.6%左右。更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中国将继续向新兴市场发力,这也将给雷诺、现代等专攻新兴市场的汽车厂商以及印度塔塔等本地品牌带来烦恼,全球汽车厂商现如今也不得不与中国惊人的汽车产量相抗衡。

当然,眼下的形势固然值得欣慰,但对于中国品牌的汽车出口,并不应改过早地贴上“强势”的标签。因为,相较于五年前就已经突破百万辆大关的汽车出口来说,现如今的回暖走势仅仅是实现了一个阶段性的“小目标”。反之,在与国内汽车产销市场接近3000万辆的巨大体量相比,百万辆的出口规模也仅仅是“九牛一毛”。

“可以肯定的是,未来中国车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发展会越来越好。”业内人士称,这给中国品牌走出去提供了一个十分好的机遇。与此同时,部分国家的日系与韩系市场占有率较大,这也将给中国品牌在海外市场进一步开拓带来难度。

《汽车人》认为,随着“一带一路”政策的深入以及当前国际形势的波诡云谲,中国汽车出口短时间能仍将以震荡调整为主,而要想真正实现官方预计的“千万辆级”的出口规模,目前来看,无论是在海外市场建设还是海外产品投放规模上,都应切忌急功近利,而是应该踏实下一番狠功。

目前来看,要扩大中国品牌汽车出口,首先必须要拥有相对灵活的海外运营机制。

灵活性的机制在出口上最重要的体现就是对于市场的快速、高效反应。无论是在对海外新兴市场需求趋势和特征的精准定位,还是在对自身产品质量的把控等方面,抑或是针对出口当地的相关政策的时消化吸收和应对,都需要更加多变灵活。

当然,我们也可以看到,在这一方面,中国的民营汽车品牌向来做得更好一些,而国企品牌在这方面则无需加快脚步。

其次,对于海外新兴市场,我国车企也应主动吸收跨国车企先进的海外管理体系,做到“洋为中用”。

随着中国汽车品牌出口规模的日益扩大,中国车企出口海外当地进行组装的情况也日益增多。如何才能确保中国品牌在海外工厂生产的产品工艺品质不输国内,关键就在于中国品牌要在海内外遵循一套一致的管理体系。

不可否认的是,目前中国品牌整车出口,主要目标市场还是集中在中东、非洲以及东欧等地。相较于这些国家的汽车工业,中国品牌的管理体系还是相对领先的。因此,如果能够实现管理体系的有效把控,就能够确保我国车企在海外更具竞争力。

第三,我国车企在海外出口时也要规避兄弟品牌之间的恶意竞争。

由于品牌间的恶意竞争,导致中国企业在海外市场遭遇挫折的案例屡见不鲜。翻看过去我国制造业的出口历史,以同质化和价格战为典型特征的恶意竞争,最终导致了一些中国产品在海外市场的折戟,摩托车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因此,中国品牌汽车在逐步复苏回暖的大好形势下,也应该避免在海外市场相互之间的恶意竞争。

总体来说,经历过从高峰到低谷再到回暖爬坡,中国的汽车出口的确已经逐渐向成熟过渡,而在国内汽车市场步入了新一轮低速增长的新常态后,做大海外市场也是车企面临的新一轮战略决策。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无论是品牌还是产品,抑或是更深层次的管理和研发领域都仍要继续向外寻求新的突破,而不是急于求成,急功近利。

猜你喜欢
汽车出口管理体系厂商
新建城区消防安全管理体系的完善措施
地铁资产管理体系运行评估研究
基于ERP系统构建协同化的电力物资供应链管理体系
“珠江”荣获《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我国汽车出口与知识产权战略
汽车出口译话语权研究
汽车出口四年下滑40% 自主品牌海外遇冷
从香蕉接手LPL看电竞的转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