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浅谈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培养

2018-01-20 14:39张丽
读写算 2018年12期
关键词:兴趣培养新课改数学

张丽

摘 要 孔子认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走向成功的基礎,是学习动力最直接、也是最持久的来源。

关键词 新课改;数学;兴趣培养

中图分类号:C9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12-0006-01

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数学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发展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要把乏味性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内化素质,必须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常常处于最佳的心理状态。为此,教师必须想方设法去触及学生的情绪领域,唤起学生心灵的共鸣,让学生因情感的驱动发生浓厚的兴趣。本文就谈谈在新课改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唤起学生审美意识

在数学教学中,不断唤起学生的审美意识,是维系学生学习兴趣的最为有效的方式。

数学里包含了众多的美好东西,数学的有序性,数学的两级无限性,几何图形的对称性,黄金分割原理与优选法的协调性,数学言语的精炼性,解题过程中的殊途同归性等,无一不显示数学中的美。要把学生的思维引向广阔的天地,引向广博的时空之中。一个定点线绕着定长运动后的轨迹便是圆,将平面的圆作立体旋转后的轨迹集后便是球,球体的运动大到宇宙天体,小到微观粒子的运动,人类就繁衍生息在这小小的地球上,而人类的思维早已摆脱了地球的局限,投向了广阔的宇宙空间。恰当的唤起学生的审美意识,学生智慧的火花便会熊熊燃烧,自觉追求自然美的过程便能永恒地维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将抽象变为具体,加强直观教学

加强直观教学,将抽象变为具体,驱散学生的乏味心理,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直观化、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最佳途径。

(一)制作教具。教学中力所能及地自制一些教具会辅助教师进行直观教学。如在讲数轴时带上一支温度计,学生对正、负数的概念便很快形成了。讲抛物线的顶点、对称轴、弧度,平移时用铁丝制作一个抛物线模型会使知识变活,解柱、椎体时带一个胶泥制成的模具会使原体、剖体跃然于学生眼前,再用一张裹在锥体上的纸作展开图,那学生很难理解的展开问题及计算也变得容易了。

(二)实地教学。课本上很多知识都是从实践中抽象出来的。数学教学的目的也是为学习数学服务,这正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我们在教有些知识时,可以把学生带出去进行实地教学。如在讲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时,带学生去操场去测旗杆高,去水塔旁测塔高。枯燥一旦转化为具体,记忆的轨迹变回清晰;乏味一旦转化为形象,便会被兴趣所取代。

(三)通过PPT课件来创设教学情境,激起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通过有效巧设疑问、激发唤醒学生的求知欲。如我在教学三年级下册《有趣的推理》时,我首先播放动画片《一分钟小侦探》的第二集《跷跷板》,鼠大和鼠二是一对双胞胎,不仅外貌一模一样,体重也完全相同。一天,鼠爸爸买了一个蛋糕放在餐桌上,背过身去拿盘子,可是一转脸蛋糕却不见了。于是,鼠爸爸就报警,熊探长让鼠大和鼠二玩翘翘板,发现沉下去的那一端坐着鼠二,所以判断是鼠二偷吃了蛋糕。鼠二的滑头滑脑,熊探长的机智沉着,故事的情节内容,吸引了每一个学生的注意力,第一步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实现了。然后,在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问同学们想不想当一个小侦探,学生们大声的回答:“想”,接着进入本节课学习的主题《有趣的推理》。新课改强调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我在设计教学过程中,每个环节都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进行精心的设计。

三、及时满足学生的成就需要

学生不断领悟到成功的快乐,用学生自己的智慧闪光点驱散学生的沉沦意识,是唤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最为切实的方法。

心理研究表明,成就需要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需要,在许多场合,它比物质需要更显得重要。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有相当部分学生的成就需要处于“饥饿”状态之中,甚至出现全身乏力之感,以至怀疑自己的智力是否处于正常之列。在班级群体之中,中下等学生几乎全部处在成就需要的“饥饿”之列。要满足学生的成就需要,首先是课堂教学中实施“一班多制”,“分层提问”的方针。班级群体中各层次学生的教学能力是不是相同的,有时群体之间的落差是极大的。因此,教师提问时,要注意问题的难度。一般而言,对后进学生的提问要停在“知道”这一层次上;对中等学生提问的难度要在“理解”的层次中;对优等生的提问可以设计到“综合运用”的范畴内,使其各得其所,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及成就需要。

其实,要设置“梯形作业与练习”,不同层次的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不相同的,因此,布置作业要区别对待。具体操作可将作业及练习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全体同学的必作题,还可以布置“兴趣题”,这一部分题一般难度较大,留给有能力完成的学生去做,不应要求所有学生都完成。这样,能使所有学生都有能力独立完成作业。减轻中下学生的学业负担,学生总是对经过努力能胜任的任务表现出较大的热情和兴趣,恰当的设计教学要求是使学生保持这种兴趣和热情的保证。

最后,为了维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及时解释。差生的“差”,并不是一天形成的。我们常发现有些学生在学习的初始阶段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可渐渐地这种热情便在困难无助面前消失了,沦为“差生”,究其形成的原因,主要是在学习中出现的障碍没能力排除,一次次地留下疑点,积少成多,堆沙成塔,就自然对数学不感兴趣了,甚至“甘愿放弃”。为此,教师必须严格要求,通过检查测试,课堂即席完成作业,鼓励提问等手段来杜绝“问题欠账”以保证大面积丰收。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课堂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的重要阵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若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味口”,寓教于“趣”,使生乐学,教学效果必定事半功倍。

猜你喜欢
兴趣培养新课改数学
新课改下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新课改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探索
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
新课改下开展数学建模教学之浅见
高中生物学习兴趣培养方法探讨
灵动指尖的艺术
扩展阅读在小学高段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