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南蒋氏迁徙源流与家训文化的形成

2018-01-21 05:45蒋燕记
陕西档案 2017年6期
关键词:蒋氏刺史家训

文/蒋燕记

传承中华民族优秀家训文化,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从商南蒋氏迁徙源流、蒋氏家训家风的形成与发展以及蒋氏家训的教化功用三个方面,论述了商南蒋氏家训文化之特色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讲话指出:“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庭、重视亲情。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开启了传承中华民族优秀家训家风文化新时代。我们要把握住这一历史新机遇,集中精力抓好家庭传统教育,智慧地总结和寻找现代传承的路径,把具有家族优秀的德行文化,凝聚在体现氏族文化的族谱里,把它当作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的教材,让古老的、文明的家训家风文化代代传承,永远延续。一个家族如果重视家风世泽建设,就能够团结族人,凝聚人心,形成良好的家族风气。家风对社会而言,是一种积极向上道德的力量。

一、商南蒋氏迁徙源流

商南蒋姓族人从迁徙源流上看,主要有三支,即试马镇红庙支(复迁毛河、清泉、曹营、水沟、白玉、县城),湘河镇打鼓洞支(复迁梳洗楼、三官庙、豹子河、金斗沟、冷水河、马龙滩、黄洲魁),富水镇赤地支(复迁杨琪、松树沟、县城)。据光绪29年、民国23年等多部《蒋氏族谱》记载,他们都是乾隆初年从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宿松县迁到商南来的,他们同为迁潜始祖蒋发显(第93世)的后裔,红庙、湘河支为蒋文通的后裔,赤地支为蒋文政的后裔,蒋文通和蒋文政是亲兄弟,同为蒋发显的曾孙蒋良一的儿子,他们原来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据《元和姓纂》记载,蒋氏为姬姓,出自周王族,乃周公旦第三子蒋伯龄之后,以蒋国国名为姓。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43位,人口约700万,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43%。河南省淮滨县为蒋姓的最初发祥地。楚灭蒋后,蒋姓除部分留居河南外,大部外迁。秦汉之际,蒋姓西迁入陕西杜陵,东迁入山东的东莱郡。据史料记载,在中古代,蒋氏一直都是北方之望族,人才辈出,事迹辉煌。期间,有9人封为国公,8人拜为宰相,33人封侯,26人任太尉、太史令、大司马、大司徒、大夫等职。自东汉大将军、九江太尉、逡遒侯蒋横(47世)遭祸平反之后,其9个儿子全部就地封侯。蒋颖封“金华侯”,居婺州金华乡,任中散大夫,车骑大将军,青州刺史;蒋郑封“会稽侯”,居浙江绍兴;蒋川封“临川侯”,居四川忠县,任酒泉太守;蒋耀封“镇湖侯”,居湖州安吉;蒋渐封“临苏侯”,居苏州;蒋巡封“蒲亭侯”,居浙江余杭,任员外郎,散骑长侍;蒋稔封“平阿侯”,居江西九江,任殿中将军,袭爵九江侯;蒋默封“云阳侯”,居义(宜)兴,任谏议大夫;蒋澄封亭侯,居宜兴山以东,任婺州刺史。蒋氏九侯,声震东汉,名扬朝野。其子孙繁衍于苏、皖、浙、赣4省,故谓之“江南无二蒋,尽是九侯裔”。九侯蒋澄后裔文人蔚起,其长子蒋孟,任冀州刺史,次子蒋通,任南阳刺史,三子蒋休,任丹阳刺史,四子蒋政,任荆南刺史,五子蒋玄,任兖州刺史,时称“蒋氏五龙”、“蕃阳五牧”。52世蒋堪舆,任徐州刺史,汉恒帝诏为相,其子裕民封武英侯;55世蒋佩,拜冀州刺史、尚书令,为政清廉。其子蒋錞,有文武才干,以总统军事,建安初持节燕、冀、青、幽4郡军事,功拜太尉;57世蒋昕,以才学显名,汉、魏、吴、晋4朝历任颖、益、湘、桐4州刺史。其长子蒋琬,随刘备入蜀,封大将军,录尚书事,封安阳亭侯,加大司马,辅佐刘禅,总揽蜀汉军、朝事;次子蒋瑜,西晋任雍、梁二州刺史,封阳羡侯;62世蒋世熊,南朝宋文帝护军征讨有功,封武定侯,其子蒋大成,南朝时封晋公、武定侯;69世蒋师传,隋拜御史中丞、荆州刺史,其子蒋承黼,书法家,隋文帝拜为侍中左光禄大夫;71世蒋朝宣,唐高祖武德初为陇西抚慰大使,击突厥有功,陟殿中丞,其子蒋孝俨,唐太宗朝擢明经第散大夫,官至尚书,封义兴侯;75世蒋环,唐肃宗朝为太子洗马,复诏拜宏文馆大学士、尚书。其子将明,唐集贤院大学士,其子蒋义,唐德宗朝判集贤院,父子并为学士,后封义兴县。义子偕,唐历史馆修撰,唐僖宗召拜为相;79世蒋莘,唐僖宗拜为歙州别驾,因黄巢僭乱,遂避迹西沙溪,为徽州蒋氏始祖;81世蒋谊,五代时,迁居黄山龙源;88世蒋文熹,南宋建炎间,金人入寇宣州,率乡众捍贼有功,补进义校尉;宋高宗时,蒋文熹率领乡民抗击金军,保卫家乡,后升任校尉。宋末战乱,蒋发显由徽州黄山走出,一路逃难,颠沛流离,其迁徙路线为:从黄山至江西瓦屑坝蒋家湾,后复迁到安徽省潜山县,再到湖北省英山县杨家桥。蒋发显生子万浩,蒋万浩由英山县迁居安徽省岳西县五河镇茅山小河南,其子蒋元二世居小河南,其后裔又复迁到来榜镇斑竹村的蒋家坳。蒋元二共生四子,即蒋良一、蒋良二、蒋良三、蒋良四。蒋良一(第96世)为商南三支蒋氏族人共同的祖先。

二、蒋氏家训家风的形成与发展

蒋氏家训家风文化可谓源远流长。据《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西周政权建立以后,遍封功臣,建立诸侯国。周武王之弟周公旦,受封于鲁国。由于周公旦要留在京城辅佐侄子周成王,不能就封,他就让自己的儿子伯禽就封于鲁,伯龄就封于蒋。伯禽、伯龄临行之前,周公戒其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周公训子,就是父母对子女当面进行训教,这是一段关于中国家训文化、最早、最具体、又最可信的记载(详见周公诫子书)。

在古今蒋氏家训中,对家训家风孝道文化都十分重视。西汉蒋诩(公元前69-前17年)任职兖州刺史,清正勤明,以廉直著名。王莽篡权后,不愿同流合污,辞官归乡,在门前辟三径隐居,常以“我家世受汉朝恩典,怎么能一身二姓呢?”他婉拒王莽三聘而不出仕,为后裔传下高风亮节、忠君守信,清正勤明,忠厚传家“三径家风”的成语典故。

三国蜀相蒋琬,位高权重,始终坚持“忠雅开王业,艰难继老臣”,其主政时期,不计私仇,不排异己,与人为善,宽厚待人,正派为官,其气度与雅量堪称蒋氏家风为官的典范。

孟子曰:“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一个家庭要想兴旺发达,离不开家规的道德行为规范,家规作为教育后代子孙的准则,也叫家法,是做人做事都要遵守的规矩。家人违背家规,就要像国民触犯法律一样受到处罚。

蒋氏家风是指蒋氏族人的传统风尚,即蒋氏族人的生活方式、文化氛围等。顾名思义,就是蒋氏族人的风气、风格与风尚。将这种家风归炼成文字,则是家训。正因为蒋氏族人有着规范族人的家规家训和良好的家风,蒋氏族人在中国历史的各个时期都人才辈出,名人众多。如:东周八侯、杜陵八秀、东汉五杰、柱国五牧、唐之五贤、晋廿八秀、蕃阳五牧、九子封侯、兄弟三相、一科三凤、一科三鼎甲和四世六翰林等等,这些脍炙人口的人文故事被世人广泛传颂。

带着远古基因,经历一代代处世立身的磨砺,蒋氏家训家风性格特征的核心为“善良诚实、忠厚传家”。其内容大致可慨括为:守先茔、孝父母、宜兄弟、笃宗族、和夫妻、教子孙、正婚姻、谨闺门、慎丧祭、急赋税、慎交游、崇俭约、勤职业、严过记、驭奴仆、戒嫖赌。明、清以后,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历史的发展,蒋氏先辈们又制定出“十守”“十戒”“十箴”和“十二之本”等家规、家训,特别是“十二之本”,内容与时俱进,与现代人的行为规范具有异曲同工之妙,内容为:“忠勇为爱国之本,孝顺为齐家之本,仁爱为接物之本,信义为立业之本,和平为处世之本,礼节为治事之本,服从为负责之本,勤俭为服务之本,整洁为治身之本,助人为快乐之本,学问为济世之本,有恒为成功之本。”“十二之本”是蒋氏家训家风文化的又一次升华,是家训家风文化与时俱进的典范。蒋氏家训家风文化,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和不断完善,这种氏族文化,对蒋氏子孙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至今仍对蒋氏子孙从事伟大的社会实践活动,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三、蒋氏家训的教化功用

蒋氏家训文化同全国的家训文化一样,一开始就有着明确的教化功用,无论社会怎样发展,都离不开家训对子女的教育。综合起来,其教化功用有三个方面:

一是训导教育子女成人成才。这是家训文化最基本的一个功能。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都应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

二是实行家庭的自我控制。任何一个家庭都不是孤立的,它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人们必须接受来自外在的社会控制。这种社会控制,包括法律控制、行政控制、道德控制以及习俗的控制,同时,还必须要有家庭的内在控制及家庭的自我控制。这种自我控制的途径,就是通过家训(包括家规、家约等),以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对全体家庭成员的教育、起着引导和约束作用。

三是确立良好的家风。家风是一个家庭在长期生活中逐渐形成的生活作风、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的总和,是家庭长辈和主要成员潜移默化和教诲的结果,其核心是注重孝道,和谐相处。家风的形成,家庭中长者的表率作用十分重要。从多部《蒋氏宗谱》刊载的《蒋氏家训》看,能培养出顺应时代前进的优秀儿女,这和其先祖制定的家训并代代相传是分不开的。

家训的践行,是通过父母对子女的当面训诫来体现的。在一个家庭的家训家风的传承中,父亲肩负起建立家训规范准则的职责,并以身作则引导孩子养成坚强勇敢、积极向上的秉性;母亲是家风传承的重要载体,直接影响子女养成坚韧勤劳、宽厚温润的良好性格。一个家庭家训家风的传承,必须以家庭和睦、相亲相爱、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为基点,培育子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平、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对真善美的追求,成为家训家风核心。

家训的践行,无关贫富,无关老幼,只关德行。它的践行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当一个家庭的家规、家训成为家庭成员共同的行为习惯,即构成了家风,家风就是一个家庭或一个家族的家文化。只要每一个家庭都能把家训家风践行好,人们就会潜移默化地遵守社会规范,社会风气自然会得到改善,就能涵养出一个好的党风、政风和民风来!

猜你喜欢
蒋氏刺史家训
为何唐代文人多任“刺史”
为何唐代文人多任“刺史”
张载家训不只是横渠四句
传统家训里的廉政观
三坊七巷 名人家风家训馆
清女诗人庄盘珠外家蒋氏家族考
The Establishment of Administrative Institutions in Ethnic Minority Areas of BaShu in the Tang Dynasty
家训伴我成长
鲜明的对比 逐层的揭露
公事公办,私事私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