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及其价值探究

2018-01-21 19:09樊依蓉
教育界·上旬 2017年10期
关键词:民本思想现代价值传统文化

樊依蓉

【摘要】我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其中民本思想对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推进作用,对现代社会的发展十分重要。因此,文章针对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及其历史作用、现代价值做出了进一步探究,对民本思想的基本内容、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的现代价值给出了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传统文化;民本思想;现代价值

历史上,有许多学者针对民本思想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表达了君主与百姓之间的关系。对先人的民本思想进行探究,可以发现这些哲学理论大多都是从统治阶层的治理层面、朝代的发展兴衰层面等强调百姓的重要性和民众力量的强大。因此,爱民、重民等思想成了我国的优良传统,“以人为本”的民本思想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深入探究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及其历史作用、现代价值,对弘扬我国传统文化,构建社会主义文明有着非常深远的意义。

一、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的基本内容

(一)以德配天、敬德保民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对现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历史上多位学者在著作中表达了对民本思想的见解,如表1所示。

但在相关的调查研究中发现,人们对传统文化当中的民本思想以及现代价值的了解并不多。笔者对此作了专门调查,具体情况如表2所示。

调查结果显示,人们对于传统文化以及民本思想的了解并不深刻,因此要不断地对其进行探究。民本思想有一个缓慢发展的过程。在商代,人们便已经开始尚鬼和尊神,无比崇拜天神,这种崇拜思想影响所有的行动。在对卜辞的研究中发现,商代的人们通过卜来接受神明的旨意,由此来决定农耕等事物,简单来说便是非常注重天,忽略了对人的重视。在周朝,尽管依旧注重天,但已经有了明显的变化,统者治者在思想政治中由于吸取了纣王残暴统治而亡国的教训,开始意识到民心的重要性,所以有了以德配天和敬德保民的思想。西周统治者思想观念转变,逐渐开始重视人民,知道了人民对于国家的重要性,虽然依旧尊拜天神,但天神已经逐步开始人化,成为人民思想的一种展现。因为思想观念逐步转向了人,在对殷商的文化进行继承时,两周统治者制定了礼乐制度,即周礼。此外,西周统治者非常注重民生发展,其保息养民的发展策略,使西周的发展更加强大,在保民和惠民中展现了德。虽然相关思想依然是为了对统治者的地位进行巩固,但在思想层面上已经有了很大的進步,肯定了人们之间全面的发展关系,在不知不觉中已经相互尊重,为爱护人民、敬重人民的思想形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尊重人的地位和价值

孔子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其思想理论当中可以发现他继承了西周的重民思想,并将重民、爱民的思想提升到了全新的高度,创建了仁学,进一步表明了尊重人民和爱护人民的思想。在孔子的思想观念当中,仁是最核心的思想,是道德的根本,将仁视为重要的道德原则,其主要展现的内容便是对人的关爱。但对人的关爱需要有基础,简单来说便是要将爱的对象作为人对待。从仁者爱人的角度思考,孔子提出了各项主张,将其视为统治者与人们之间协调关系的重要原则,主张将劳动者看作人,并非为统治者服务的工具,这样才能让统治者通过道德的力量,对劳动者的精神进行统治,才会产生一定的道德原则对剥削统治进行调整,注重对人们的爱护和尊重,实现安民和教民等发展内容。在孔子的思想中,一个国家的统治者一定要有仁爱的胸怀,这样才能使人民安康,四海升平。

二、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的历史作用

(一)促进了劳动者之间产生助人为乐的思想,团结友爱

爱护人、尊重人的民本思想一直都是我国的传统美德,可对统治者起到有效的约束作用,要求统治者有仁德之心,将百姓视为天,时刻牵挂人民的疾苦。这一传统思想理论对古代社会知识分子的影响非常深远,使其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忧国忧民思想成为古代社会知识分子的重要特征。此外,民本思想对普通百姓的影响也是非常巨大的,推进了社会的团结友爱。尽管仁爱的思想理论存在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但从道德伦理的层面进行分析,它强调了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爱,并以此作为前提,将自己对家庭成员的爱扩展到社会,使人们能够做到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中彼此关爱,相互照应。传统文化当中的民本思想使人们彼此之间形成了团结友爱、助人为乐的道德品质,并且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依然适用。

(二)爱民重民的思想体现了人民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清醒认识

统治阶级和人民为一对矛盾当中的两个层面,这一点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渐渐总结得出的。但是最初的统治者还没有这种思想认识,他们将自己的权力当成上天的恩赐,并没有将人民放在眼中。所以,人民群众开始对其进行反抗,与统治阶级进行斗争,这时统治阶级才意识到人民是自己的对立面。对于人民的力量和地位问题,从西周开始,统治者逐步引起重视。首先,统治者开始意识到人民在社会经济发展当中会产生非常重要的作用,财富是国家社稷的基础,国家的人才要为君所用,这些都来自人民;其次,统治者开始意识到人民在政治经济中会产生非常重要的作用,人心的向背决定了国家政治的兴衰。可以这样认为,在一个国家当中,如果没有人民群众的激烈斗争,统治阶级是不会意识到人民的重要作用的。这种思想认识在不断的发展中渐渐形成了统治者治理国家的策略,并对统治者起到了良好的约束作用。

(三)民本思想反映了人民的要求和愿望,限制了统治者的剥削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人民直接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兴亡。统治阶级要时常思考这样的问题:怎样才能安定民心,使其成为载舟的工具,如何赢取民心,使人民对自己给予大力的支持。对于这些问题的提出,统治阶级当中有一些有学识和远见的人慢慢意识到了民本思想的重要性,并建议统治阶级接受民本思想,制定一些惠民的政策,如减轻赋税等,在政治上反对暴政,用仁政治理国家,做到爱民如子。统治阶级的一系列做法,主观上是为了对自己的统治地位进行巩固,以便能够长久地治理国家,客观上给了人民休养生息的机会,有益于改善民生,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使社会更加和谐稳定。因此,我国历史上曾多次出现太平盛世的局面。endprint

三、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的现代价值

在对民本思想探究的过程中,将其视为文化思想的宝贵遗产,直接转换成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是民本思想在现代社会重要的价值体现。

(一)领导层敬重人民,热爱人民

传统思想对现代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领导层具备了热爱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情感,将人民视为天,懂得了如果没有人民,国家便一无所有。

(二)勤奋学习,为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

对人民的热爱之情,不能停留在表面,要切实体现在行动上。只有热爱人民,能够为人民的事业无私奉献,才能成为人民拥戴的领导。

(三)注重人民的物质利益以及精神文化的各项需求,全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准和生活品质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在奋斗过程中所追求的一切,与其需要的利益有很大的关系。其中物质层面的利益和政治层面的利益为人民需要的基礎利益,物质利益是人民在相关生产活动中追求的根本目标。当前,要大力提倡“以人民为中心”,扎实搞好群众教育实践活动,切实将人民的利益作为出发点,满足人民的物质需求以及精神需求,切实为人民办实事,坚决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四)团结同志,互相帮助

毛主席曾说,领导干部要关心战士,革命的队伍要互相帮助,互相爱护。这便是同志与同志之间、人民与人民之间产生的革命原则,是对领导干部和人民的道德规范,并捍卫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坚决同危害人民利益的敌对势力做斗争。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将其转变为现代的思想便是要做好人民利益的保护者,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四、结束语

总之,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的思想哲理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民本思想对国家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作用。在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的今天,我们不能将传统文化抛弃,要继续弘扬传统文化,并对其进行探究,挖掘出对现代社会的巨大价值作用,以便运用传统文化和思想促进现代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尚菲菲.浅议“以人为本”与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J].科教导刊,2010(17):104-105.

[2]陈洪娟,王黎明.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演进[J].重庆社会科学,2015(11):73-77.

[3]金辉.浅议欧阳修的民本思想[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2(05):112-113.endprint

猜你喜欢
民本思想现代价值传统文化
《孟子》折射出的契约精神
论蔡元培的科学教育思想及现代价值
中国传统道德的现代价值
浅析彭德怀庐山上书事件体现出的民本思想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儒家廉政思想对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启示
儒家民本思想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