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人物形象特点

2018-01-21 19:11刘洪伯
教育界·上旬 2017年10期
关键词:三国演义诸葛亮

刘洪伯

【摘要】《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形象特征为忠诚、睿智、博学,给我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对国家要做到忠诚,培养自身的军人品质,怀有忠贞报国的情怀;在学习方面,要不断积累,努力成为睿智博学之人;在与人交往方面,要真情以待,做到团结有爱。总体来说,从诸葛亮人物形象中,我们能够学到诸多长处,促进自我不断成长。

【关键词】《三国演义》;诸葛亮;人物形象特点;学习启发

在《三国演义》名著中,诸葛亮忠心不二,其个人能力较为突出,足智多谋是诸葛亮给世人留下的普遍印象。诸葛亮给世人在管理、为人处事等方面给予诸多启示,后人多参读《三国演义》来领悟各种道理。

一、《三国演义》人物性格对比分析

《三国演义》主要是以东汉末年与三国时期为背景,描述乱世造英雄,从描写背景便树立了雄主、谋臣、勇士等中心人物,这些人物成为描写的重点。在《三国演义》中,曹操、刘备、诸葛亮等是作者重点塑造的人物形象。人物定位中,唯才是举、重才不重德描述的是曹操形象;聚才高手描述的是刘备;神机妙算为诸葛亮。刘备和曹操均称王,但在用人方面刘备显然更胜一筹。刘备三顾茅庐请来诸葛亮,既是看中诸葛亮的才能,更是礼贤下士的表现,凭借自己的真心实意获得了诸葛亮的有力辅佐。总的来说,诸葛亮性格特点主要为忠心不二、神机妙算。诸葛亮从卧龙岗出山后,为了感谢刘备的知遇之恩,全心全力辅佐刘备,助其实现战略目标。当刘备被东吴陆逊击败退守白帝城之际,诸葛亮带兵救援。此类描述诸多,均表现出其忠心之处。从诸葛亮的“三烧”中能够看出其足智多谋,包括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火烧赤壁。试分析,诸葛亮之所以甘心辅佐刘备,既是对自我的精准定位,更是价值观使然,重情义轻名利,懂得知恩图报。

二、《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人物形象特点

(一)忠臣形象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以忠臣的形象出现在书中,无论是对刘备还是对刘禅,均是忠心耿耿,未出现逾越臣子本分的行为。白帝城中,刘备临终前,将蜀国和刘禅托付给诸葛亮,并说:“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诸葛亮听罢手足无措,立即表忠心。有人解读刘备行为说此举是试探诸葛亮。但从某种角度来说,以刘备对诸葛亮为人的了解,或许仅仅是在交代后事。从诸葛亮后期的种种行为来看,包括平定南蛮与北伐曹魏等,其实是替刘备实施未完成的战略,为蜀汉生存打基础。《三国演义》片段在初中课本中就已经出现,初读时觉得诸葛亮如同神一般,再读时则被诸葛亮之忠心所感染,不禁赞叹此人之大义。

(二)事功形象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事功形象主要表现在足智多谋方面。世人给诸葛亮贴的标签包括运筹帷幄、足智多谋、能谋善断等。诸葛亮善用计谋,和司马懿、周瑜、姜维等用计高手相比,诸葛亮更胜一筹,可以说是技压群雄。通过对《三国演义》的解读,笔者认为正是由于诸葛亮的足智多谋,使得蜀汉维持多年。从书中能够看出诸葛亮的军师形象,以第36回为例,从“此人不可屈致,使君可亲往求之。若得此人,无异周得吕望、汉得张良也”等语段中能够看出诸葛亮之智慧备受称道。当刘备知晓后,遂即前往求才,便有了“三顾茅庐”的佳话。当诸葛亮听过刘备简单陈述后,能够清晰并且简明扼要地为刘备理清大局,并且提出联吴抗曹之策,不难看出诸葛亮的聪明才智。

(三)刚毅形象

通过学习《三国演义》,能够解读出诸葛亮不仅能文,而且善武。与电视荧屏中诸葛亮的文弱形象不同,在文学作品中,诸葛亮既是文人志士,也是刚毅勇猛的代表。虽然在作者笔下诸葛亮没有张飞和关羽等武将那般勇猛,但诸葛亮刚毅勇猛之气十足,是由内而发的,是伴随着才智表现出来的。这一点从诸葛亮在战场上谋划与布置等方面能够体现出来。诸葛亮的刚毅勇猛,充分展现了儒家士人积极抗争的进取精神。以第40回至第46回为例,诸葛亮烧了三把火,击退敌军,并且独自跟随鲁肃去往东吴,劝说孙权联合起来抗曹,以及诸葛亮身处虎穴展现出的泰然,均表现出其刚毅的心态。再比如第57回《柴桑口卧龙吊丧》,正体现出诸葛亮的真诚以及勇敢,巩固了孙刘联盟。除此之外,在七擒孟获、五次北伐等事件中,诸葛亮的坚毅与刚毅形象也尽显。

(四)睿智形象

诸葛亮的足智多谋是依靠其博学支撑的。在著名的《隆中对》中,从诸葛亮为刘备制定的发展战略能够看出他的大智慧。诸葛亮在分析对手心理方面有着超群智慧。从火烧新野城事件来看,此地区不宜火攻,而曹操也断定诸葛亮不可能連续采取火攻之策,但诸葛亮多次运用火攻战术,体现出睿智。诸葛亮的足智多谋和其自身学识有关,能够给当今的学生极大的启示,若想成为睿智之人必先丰富自身。在第43回中,诸葛亮的睿智得以凸显,面对孙权谋士张昭的发难,诸葛亮用“譬如人染沉疴,当先用麋粥以饮之,和药以服之,待其脏腑调和,形体渐安,然后用肉食以补之,猛药以治之,则病根尽去,人得全生也”等言辞,将张昭辩得哑口无言,再运用计策激孙权,实现联盟的目的。从诸多描述片段中,均能够看出诸葛亮之睿智。

三、诸葛亮人物学习启发

(一)严于律己

诸葛亮曾说过:“君臣上下,以礼为本;父子上下,以恩为亲;夫妇上下,以合为安。上不可以不正,下不可以不端。上枉下曲,上乱下逆。”不难看出其为人处事的原则。诸葛亮严于律己,力求做到不偏不倚。在与人交往方面,诸葛亮曾说:“勿以身贵而贱人,勿以独见而违众,勿恃功能而失忠信。”诸葛亮虽然生活在古代社会,但是能够给现代人以很大的启示。如今的学生可以学习诸葛亮严于律己的精神,引申到学习方面,就是要树立明确的目标,制定严格的学习规范,逐步完成设定的目标。在学校期间,学生要严格遵守校纪校规,谨记“无规矩不成方圆”。除此之外,诸葛亮赏罚分明,认为:“教令为先,诛罚为后。赏以兴功,罚以禁奸。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赏赐知其所施,则勇士知其所死;刑罚知其所加,则邪恶知其所畏。”在自我管理方面,学生也可借鉴此方法,利用奖惩方法来鼓励自己努力学习。endprint

(二)积累学识

诸葛亮具有睿智、军师等形象,其之所以能够展现出过人之处,主要是因为具有渊博的学识。现代的高中学生若想努力成为有用之人,需要不断积累学识。现代社会科学技术发展迅速,知识更新换代较快,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自我学习意识与能力,能够积极主动地接受新事物与新知识,不断积累学识,成为现代社会的睿智之人,为国家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诸葛亮是“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的典范,也是世人最想成为的人。作为新时代的高中生,在学习方面要注重找渠道,找方法。比如学生可以观看优秀影视作品,通过声音、动画等来加深对诸葛亮、刘备等人物形象的理解,通过对比原著来分析人物刻画的差异,分别从作者和编剧角度来分析,形成自己的见解。同时将《三国演义》人物解读学习法运用到历史知识学习中,也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不仅可以激发自身的学习兴趣,还能够提高学习效率。

(三)勤劳节俭

在诸葛亮身上,除能够学习其深明大义之外,还能够学到勤劳节俭的精神。诸葛亮五次北伐曹魏,多因“军粮不济”而退军。粮草对于军队是十分重要的。为了节约粮食,他提出:“庶人之所好者,唯躬耕勤苦,谨身节用,丰年不奢,凶年不俭。素有蓄积,以储其后。”并且亲自发挥带头作用,领导官兵躬耕,号召大家勤于躬耕,节约粮食,做到丰收之年不奢侈,灾荒之年有余粮。从点滴小事中能够看出,诸葛亮除了具备人们口中机智勇敢的形象,更是道德典范,值得学生学习。虽然现代人们生活富足,不愁吃穿,但是资源是有限的,很多资源是不可再生的,而人口数量在不断增加。若我们不树立勤俭节约的意识,终有一日会面临资源枯竭的绝境。无论是学习《三国演义》中的各类人物,抑或是学习其他文学作品,在分析人物时,要能够做到联系当今实际,注重学习他人的优点和长处,以规范和督促自己,努力成长为优秀的人才。

(四)刚毅勇敢

诸葛亮虽然不是武将,但从作者对这一人物形象的描述中能够看出,其刚毅勇敢的性情正是当今学生应该学习的精神。我们和诸葛亮生活的环境不同,诸葛亮生活在乱世,与其相比,我们当今的生活较为安定。用当前比较热门的词语形容这份安定便是“我们背后有个强大的祖国”。而作为维护和平的新一代,我们要以诸葛亮为榜样,通过强大内心,武装头脑来展现我们的刚毅勇敢。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具有刚毅形象、睿智形象等,从其为官做人各方面,我们能够学习到现代人身上所不具备的东西,这对规范自身的行为,樹立追求榜样,有着积极的作用。作为高中学生,我们要学习诸葛亮严于律己、勤俭节约等优良习惯,注重积累学识,进而成为诸葛亮一般睿智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贺文锋.《三国演义》诸葛亮形象“近妖”效果探究[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6,37(01):14-21.

[2]陈柏桥.《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影子艺术[J].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7(02):35-40.

[3]郑子运,徐海斌.论《三国演义》诸葛亮故事之移花接木[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6):106-109.

[4]易思平.《三国演义》诸葛亮之杂家形象寻绎[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7,36(07):124-127.endprint

猜你喜欢
三国演义诸葛亮
诸葛亮喂鸡求学
诸葛亮没看过的书
诸葛亮隆中决策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
不划算
三国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