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高职《基础护理学》课程衔接

2018-01-21 15:58张萌刘书莲侯晨辉
教育界·上旬 2017年10期
关键词:基础护理学技能竞赛

张萌+刘书莲+侯晨辉

【摘要】现代职业教育要求健全职业教育课程衔接体系,而涉及护理专业的中高职课程衔接,《基础护理学》无论在中职还是高职都是核心课程。文章从护士资格证考试和技能竞赛两个方面就中高职《基础护理学》课程衔接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中高职课程衔接;《基础护理学》;护士资格证考试;技能竞赛

一、研究中高职《基础护理学》课程衔接的必要

2014年6月,国务院正式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其中第十六条指出建立健全课程衔接体系。课程衔接无疑已成为中高职衔接最为重要的一环。无论中职还是高职课程都是落实到“职业”二字上,也就是强调职业性和技术性。《基础护理学》课程是最为体现护理职业技术性的。但是中高职《基础护理学》课程出现内容雷同的问题,有些章节的内容重复率甚至在90%以上,教师授课方式变化不大,这样就造成考进高职继续学习的中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技能操作内容重复,导致其学习兴趣下降,造成教学资源浪费,削弱了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因此对中高职《基础护理学》课程衔接的讨论势在必行。

二、从护士资格证考试和技能竞赛两个方面分析中高职《基础护理学》体现的岗位能力

(一)护士资格证考试方面

从历年护士资格证考试中可以看出《基础护理学》这门课出题越来越贴近临床,也就是越来越体现临床护士核心胜任能力。如运用护理程序把控技能操作全过程,懂得人文关怀和沟通,遵守职业道德法律和医院管理等,无论哪个方面都包括相关理论知识并体现护理思维。

但由于中职护生年龄小,逻辑思维能力不强,无论是技能操作的理解度,运用护理程序把控操作全局方面,还是专业基本理论知识都相对高职较薄弱,更对护理管理法律知之甚少,导致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低,可以说无法达到临床护士岗位胜任力,最终影响了就业率。这与郭茂华等《中高职衔接过程中护理学基础课程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一文结论一致。

(二)技能竞赛方面

技能竞赛都是从技能操作和病例分析两方面考核,技能操作比重为90%。

技能操作方面,中职组技能操作较为偏向基础护理(如静脉输液),而高职技能操作拓展更深(如留置针静脉输液),拓展更广(如床边综合能力考核),并融入相关专科护理操作。病例分析方面,中职组由病例直接给出护理问题,让护生写出相对应的护理措施,高职组由病例分析出护理问题并找出首要问题,然后写出护理措施。从中可以看出并沒有对中职护生考察其评估判断能力,而对高职护生既考查评估判断能力又考查相对应的护理措施。

(三)综合而论

可以说护考和技能竞赛殊途同归,体现的都是临床岗位核心胜任力。只是中高职护生在护士资格证考试方面需要考试,没有体现出岗位层次性,而在技能竞赛方面中高职有了明显的岗位层次差异。

三、由护考和技能竞赛的分析对中高职《基础护理学》课程衔接提出几点建议

(一)设立助理护士考试

护考和高职技能竞赛体现的都是临床护士岗位核心胜任力与国家对高职护生的培养目标;但中职护生护考通过率低,对就业也产生了影响,中职竞赛难度也明显低于高职,同时喻志英等调查结论也显示临床实际需求与现行中等卫生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目标不统一。这充分说明中职护生无法达到临床护士岗位胜任力。

因此,中高职要想在《基础护理学》课程上衔接,首先应该从岗位胜任力上衔接。特建议中职设立助理护士级别,并进行相应命题,同时将助理护士考试作为中职护生高考专业课成绩,这样对于中职护生来说,无论是毕业后参加工作,还是继续进入高职学校学习,都有专业课统一考查,可以让中职护生拥有“一次考试两个出路”。

(二)中职《基础护理学》课程改革

护考和技能竞赛都体现了临床对中高职护生岗位胜任力要求的差异性。王淑玲在《中职护理专业对接岗位需求技能培训的探索》中,提到了中职岗前培训内容为基础护理技术中的核心操作项目,如无菌技术、生命体征的测量等。由此建议中职《基础护理学》核心操作项目结合历年中职国赛竞赛项目,形成中职自己的以实践带领理论的教材。如无菌操作以操作步骤为主线,其基本概念、操作前物品准备、相关理论知识、操作中原则、操作后的相关注意事项均插入每步操作,同时以操作引领理论知识的方式教学,结合中职护生形象思维和动手能力较强的特点进行教学,如每项操作以及相关知识在进行课堂讲解前后可以上传微课让护生提起兴趣。每个核心操作严把实践练习,可借鉴肖继红《练习次数对中职护生护理操作技能掌握的影响研究》结果,中职护生练习操作 8 次,能达到护理操作技能的记忆保持,同时应该结合国赛考核标准严格操作考核。

(三)高职《基础护理学》课程模块化改革

无论高职技能竞赛还是护考方面都体现了高职的培养目标和临床岗位胜任力。现有高职《基础护理学》教材比较适用于普通高中进入高职的护生,但是对于从中职考入高职的护生并不适用。因此对高职《基础护理学》衔接教材提出以下建议:第一模块可以根据护考内容及能力要求设置,如护理程序、医院感染防控、医院管理、临床护理沟通等;第二模块为中职《基础护理学》教材核心操作考评标准;第三模块为技能拔高模块,主要根据高职国赛技能项目进行拔高,如静脉留置针输液、输液泵的使用等操作;第四模块为床边综合护理模块,可加入专科操作。

教学方式上,第一模块部分可以结合第二模块中职核心技能考核标准,每次学习第一模块相关内容之前,让护生完全处于主动地位,拓展讨论并总结展示出整个操作过程,同时讲解有什么步骤,为什么这么做。然后进行第一模块相关内容讲解,让护生在理论上与自己的实践结合得到升华,如在操作中用到什么思维,需要怎么把控全局,从而提高护生自主分析评判的能力,最后教师进行总体评判,拔高护生思维能力。第三模块拔高技能则重点学习技能和思维的合并,让第一和第二模块得到的升华用到第三模块的学习,由教师讲解,学生自主练习,课前课后可由微课连接。第四模块为床边综合护理模块,主要方式为案例分析、标准化病人引进练习等。案例分析以护考和国赛相关案例为准进行分析、评估、判断,同时进行操作和健康教育。

总之,中高职《基础护理学》课程衔接的具体内容需借鉴护士资格证考试和技能竞赛,同时考虑临床对中高职岗位胜任力的不同要求。这样中职护生既能以符合自己心理和能力的发展特点完成学业目标,有动力考入高职,又能有准确的临床工作定位;而从中职升入高职的护生既能有针对性地拔高技能,又能在理论上升华,还可以增强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最终能为进入临床打下坚实的岗位胜任力基础。

【参考文献】

[1]郭茂华,冯晓敏,黄敬堂.中高职衔接过程中护理学基础课程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6,34(01):97-98.

[2]喻志英,任艳萍,牟爱玲,等.护理学基础、护理专业技术实训教学大纲与临床实际操作能力需求的差异性对比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5(10):102-104.endprint

猜你喜欢
基础护理学技能竞赛
浅谈多种教学法在《基础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技能竞赛与常规教学融通的研究与实践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应用Delphi法重构高职《基础护理学》教材的研究
以问题为基础的实验教学方法在《基础护理学》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