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暗示 也有“药效”

2018-01-22 06:17杨华渝
职工法律天地 2018年19期
关键词:新鲜空气挂钟窗子

□杨华渝

“新鲜空气”缓解了病痛

某人出门旅行,途中投宿于一个旅馆。睡至半夜,他的哮喘病又发作了。他坐起来,靠在床头,依然感到呼吸困难、胸部憋闷。他不得不挣扎着起身,去把窗子打开。

黑暗中,他摸索了好一阵子,方才找到窗户。可是任凭他怎么使劲,也无法将其打开。情急之下,他只得挥拳把窗子的玻璃击碎。顿时,一股凉爽的新鲜空气迎面扑来,他对着被击破的窗口深深地吸了几口气,感觉哮喘明显减轻了,便又摸索着回床躺下,不一会儿就安然入眠。

次晨醒来后,他想起夜间发生的事情,赶忙察看到底是哪一扇窗子被他打破了。奇怪,所有窗子的玻璃均完好无损。当他转而往墙上看时,才恍然大悟,原来,被他打破的是墙上那面挂钟的玻璃。

这个人哮喘发作是事实;打破挂钟玻璃后,哮喘发作被控制了也是事实。而“治”好他哮喘发作的那一股凉爽的“新鲜空气”却并不存在。

没有主见,容易受暗示

不难看出,那一股“新鲜空气”是由他想象出来的。这种“想当然”就是心理上说的暗示。确切地说,是“自我暗示”,这种暗示来源于被暗示者自己。

暗示是客观存在的一种心理活动现象,几乎人人都有,只是程度不同,有些人暗示的感受性高,有些人感受性低,催眠治疗就是基于这个原理而实施的。

催眠术,无处不在

提起催眠术,不少人会感到神秘莫测。这主要是人们对这种现象不甚了解,又加上有些人将催眠术吹得神乎其神导致的。其实,催眠状态在日常生活中并不罕见。

一个人全神贯注于某一活动时,由于精神的高度集中,以至于对外周环境以及周围所发生的事情一无所知,这就属于催眠的一种形式。显而易见,这种状态会经常出现于狂热的宗教活动之时。至于“催眠术”,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功夫。

做母亲的哄孩子睡觉,轻轻地摇晃、轻轻地拍、反复不断地哼唱轻柔而单调的旋律,孩子由哭闹渐渐安静,由安静渐渐入睡,就是在施行催眠术。

当然,作为起治疗作用的催眠术并不是像母亲为婴儿催眠那样使被催眠者入睡,而是使他们处于一种特殊的意识状态,被催眠者对催眠师的指令“言听计从”。

这时,被催眠者与催眠师之间仍然保持着联系,被催眠者按照催眠师所暗示的感受去体验(如“你的病轻多了”“你的肚子不痛了”),同时按照催眠师的指令去做(如“你会自己走路了”“你的腰直起来了”),治疗效果就是这样产生的。

催眠,有一定“疗效”

催眠术自古以来就被用于治疗疾病、减轻疼痛。人类社会先有巫后有医。巫师经常运用催眠术的技巧来消除人们对疾病的恐惧和彷徨所产生的焦虑,并增强安全感。

18世纪,维也纳医生麦斯默创造了一种轰动欧洲的“磁气”疗法,后来人们才知道,这根本不是“磁气”的作用,而是心理暗示所起的效果。

由此看来,古今中外,医也好,巫也好,都在利用人们心理上的暗示现象作为治病的途径。而今,临床各科仍可见到不少由暗示作用而造成的躯体病症。这些病人,无疑是暗示治疗的最佳人选,并可由此而产生戏剧性的“疗效”。

猜你喜欢
新鲜空气挂钟窗子
一不小心打了个“光喷嚏”
把窗子打开吧
偷懒的挂钟
挂钟
两只挂钟
快把窗子打开
野外,心中的一方“静”土
玩色逃逸
两个小挂钟
城市中的一缕新鲜空气——新鲜空气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