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制定中国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指南的思考

2018-01-22 07:30徐金成高璨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2018年4期
关键词:全民指南体质

徐金成 高璨

1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北京 100061)2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北京 100061)

前言

2016年11月,在活力健康儿童全球联盟(Active Healthy Kids Global Alliance,AHKGA)的协调努力下,来自全球6大洲的38个国家或地区共同发布了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报告[1,2]。 上海体育学院和上海市学生体质健康研究中心开展的上海市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physical activity,PA)研究作为中国的一个示例参与到此次全球性合作调研中[3,4]。此次全球性调研以AHKGA的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评价指标体系为依据,主要涵盖3个方面的9项PA相关指标:(1)行为相关的身体活动水平(overall physical activity)、有组织的体育运动参与(organized sport organization)、积极性活动(active play)、积极的交通方式(active transportation)、静坐少动行为(sedentary behavior);(2)环境相关的家庭和同龄人环境(family and peers)、学校环境(school)、社区环境(community and the built environment);(3)政策投资(government strategies and investments)[1,3]。令人惊讶的是,92%的国家或地区全部指标的总平均分是C或D(共有由高到低A、B、C、D、E、F五个评分等级),且不论国家发展水平和所在大洲,身体活动水平和静坐少动行为通常都是得分最低项[1,2,5]。对于中国而言,由于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和经济领域的深刻变迁(如工业化、城市化和经济快速发展等),中国儿童青少年中同样普遍存在身体活动不足(physical inactivity)的情况也就不足为奇[3,4,6,7]。虽然已有国内学者呼吁全社会关注并促进儿童青少年中的PA水平[7],但令人遗憾的是,目前国内尚无专门针对儿童青少年的PA指南。更重要的是,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已经强调了针对不同人群的PA指南的重要性,且推荐不同国家或地区结合社会、经济、文化等实情制定适合自身的PA指南[8]。因此,在当前建设健康中国和倡导体医融合的大背景下,尽快制定中国儿童青少年的身体活动指南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1 PA与儿童青少年健康

自20世纪50年代起,大量的研究已证实PA可带来众多健康效益,因此PA已被WHO等权威机构推荐用于不同年龄段人群(从儿童到老年人)的健康促进和非传染性疾病(noncommunicable diseases,NCDs)预防[6,8],继而帮助改善国民健康水平[9]。2012年柳叶刀身体活动系列工作组(Lancet Physical Activity Series Working Group)甚至倡议将个人参与PA的自由和机会视为一项基本的人权,且应该将PA视为公共卫生领域的一个独立优先议题[6]。2016年美国心脏病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公开呼吁将心肺耐力(cardiorespiratory fitness)视为临床生命体征之一[10]。此外,更有学者建议直接将运动锻炼(exercise)视为一项生命体征,并将其加入到电子病历档案和病史采集中[9,11]。相反地,身体活动不足被WHO在2009年确定为影响全球死亡率的第四大危险因素,全球6%(约320万人/年)的死亡、21%~25%的乳腺癌和结肠癌、27%的糖尿病和30%的缺血性心脏病与其相关[8,12,13]。此外,与身体活动不足相关的健康医疗花销已给全球诸多国家带来了沉重的社会经济负担[6]。以中国为例,身体活动不足相关疾病的经济成本在2007年已达67亿美元,占比超过了当年主要NCDs相关医疗和非医疗花销的15%[14]。因此,有学者认为身体活动不足是21世纪全球最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已成为一种全球“流行病”[6,15]。

对于儿童青少年而言,大量高质量研究已证实规律的PA和运动可有效提升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1)改善骨健康;(2)提高心肺耐力和肌肉适能;(3)降低体脂;(4)减轻焦虑和抑郁;(5)改善认知功能;(6)改善注意力[16,17]。而儿童青少年中的身体活动不足已被证实与肥胖、不良膳食习惯、低心肺耐力的风险增加相关[18]。

2 身体活动不足在中国儿童青少年中的流行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疾病谱变化、生态环境及生活方式变化等给维护和促进国民健康带来一系列新的挑战[19]。作为全球“流行病”的身体活动不足,显然也是上述健康新挑战之一。《2014年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公报》显示在6~19岁的中国儿童青少年中,仅有33.2%可以每周至少参加7次体育锻炼[20],而WHO推荐所有5~17岁的儿童青少年每天至少应累计参加60分钟的中高强度身体活动(moderate-to-vigorous-intensity physical activity,MVPA)[8]。但令人遗憾的是,该全国性健身活动调查并未提供有关身体活动水平和静坐少动行为的详细完整信息。1997~2006年的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显示,不论年龄、性别、城市或农村,6~18岁中国儿童青少年中的静坐少动行为(如视频时间等)持续显著增加[21]。上海市2016年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报告显示,80%的抽样儿童青少年不能达到每天至少60分钟MVPA的推荐量[4]。此外,上海市约75.2%的儿童青少年工作日每天至少有2个小时的静坐少动时间,周末则上升到88.6%。身体活动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相反地,静坐少动行为则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在9项指标中,身体活动水平、静坐少动行为和有组织的体育运动参与评分均为最低的F,其余6项则分布在B+和D-之间。另一项针对北京市中学生身体活动和静坐少动行为的调查研究显示,在抽样的1715名13~15岁中学生中,绝大多数均不能满足每天1小时MVPA的推荐量,且42.9%的学生有过多静坐少动行为,主要体现在电脑、电视等静坐视屏时间[18]。另外,《2014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指出在学生体质健康总体有所改善的同时,还存在以下3个方面的问题:(1)大学生身体素质继续呈现下降趋势;(2)视力不良检出率仍然居高不下,且呈现低龄化趋势;(3)肥胖比例持续上升[22]。这些问题均可能与中国儿童青少年中的身体活动不足相关,也进一步反映出在儿童青少年中促进和提高身体活动水平的重要性。

从全球视角来看,儿童青少年中的身体活动不足还是一个世界范围内的共性问题。有研究指出全球范围内80.3%的13~15岁青少年不能满足WHO每天至少60分钟MVPA的建议[23]。而2016年AHKGA 38个国家的调研结果也进一步证实身体活动水平不足和静坐少动行为在全球儿童青少年中的流行[1,2]。在此基础上,AHKGA和其他知名学者共同发出了一项全球性呼吁,号召采取多学科的、系统的方式来促进儿童青少年中的身体活动[1,2,6]。

3 国内促进儿童青少年PA的专项活动和政策现状

1995年,国务院颁布实施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成为发展我国群众体育和全民健身事业的纲领性文件,儿童青少年一直是推广全民健身活动中的重点人群[24,25]。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年)》进一步明确将青少年作为重点人群,大力普及青少年体育活动,提高青少年体质[26]。文件进一步要求:(1)加强学校体育教育,将提高青少年的体育素养和养成健康行为方式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保证学生在校的体育场地和锻炼时间,把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纳入到工作考核体系;(2)全面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积极发挥“青少年阳光体育大会”等体育品牌活动的示范引领作用,使青少年提升体质、掌握运动机能、培养锻炼兴趣,形成终生体育健身的良好习惯。自2007年起,为了促进儿童青少年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提高学生体质水平,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共同开展了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27]。阳光体育运动的目标是使85%以上的青少年学生能够实现每天锻炼1小时,达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格等级以上,掌握至少2项体育锻炼技能,形成良好体育锻炼习惯,提高体质健康水平。2016年,《“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发布,文件也同样强调了儿童青少年中的PA与体质健康促进[19]。《纲要》要求制定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培养青少年的体育锻炼爱好,基本实现青少年熟练掌握至少1项体育运动技能,确保学生校内每天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到2030年,学校体育场地设施与器材配置达标率达到100%,青少年学生每周参与中等强度体育活动达到3次以上,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秀率25%以上。此外,自2015年起的全国性的校园足球推广活动也可帮助青少年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帮助达到权威机构推荐的PA水平,改善体质健康[28]。

显然,在全民健身、健康中国等国家战略中,儿童青少年的PA和体质健康促进都被给予特别的关注,然而令人遗憾和惊讶的是,目前国内仍然缺乏针对儿童青少年这一特殊群体的国家或地区性的权威PA指南。而制定以促进体质健康为目的的国家或地区性PA指南被WHO视为促进和推广PA的一个最基本步骤[8]。

4 儿童青少年PA指南的重要性

儿童青少年中的身体活动不足与社会、文化、政治、法律和经济等诸多因素相关,因此需要通过一个多学科协调的、系统的方式去解决,需要政府部门、社团组织和社区间的共同努力,尤其对中低收入国家而言[2,6]。此外,有学者指出要在不同年龄段全人口中成功促进和推广PA,应考虑到17个关键要素,国家发布的权威PA指南和建议就是其中之一,其还被WHO强调为最主要和基本的一个步骤[6,8,29]。

WHO指出一个国家或地区制定和发布PA指南和建议(健康益处、类型、活动量、频率、强度、持续时间和对促进健康所必须的总PA水平等)具有以下8个重要作用:(1)发布国家的PA政策和其他公共卫生干预策略;(2)为建立国家层面的PA促进和推广目标设定一个起始点;(3)培育跨部门合作,有助于共同建立PA促进和推广的目标;(4)为各项PA促进和推广举措提供一个必要的基础;(5)有助于不同PA促进和推广措施间的资源调配;(6)为努力实现同一目标的利益相关方建立一个合作框架;(7)通过合理资源调配,为各利益相关方将政策转化为行动提供了一个循证文件依据。(8)有助于开展全民水平的PA监测[8]。因此,WHO 于2010年发布了以促进健康为目的的全球PA指南,覆盖了从儿童青少年到老年人的不同人群,并且提供针对不同人群的专门性PA建议。同样地,全球主要发达国家或地区,如美国[30]、欧盟[31]、英国[32]、澳大利亚[33]、日本[34]等,均已发布了各自的PA指南和建议。2008年发布的《美国国民身体活动指南(2008 Physical Activity Guidelines for Americans)》[30]和1999年发布的《日本国家身体活动和健康促进指南(Japanese National Physical Activity and Health Promotion Guidelines)》[34]甚至早于WHO的全球身体活动指南。相反地,中低收入国家或地区要么缺乏PA指南,要么PA指南还不够完善。中国国家体育总局2017年发布了《全民健身指南》[35]。

WHO的全球PA指南和建议推荐5~17岁的儿童青少年每天至少累积60分钟的MVPA,60分钟之外的PA能够带来额外的健康效益[8]。有氧运动应该是主要的PA形式,同时每周还应进行至少3次的强健骨骼和肌肉的PA。需要注意的是,WHO的上述建议是能够带来健康促进和预防非传染性疾病的每日最低PA量。因此,不同国家或地区应该在WHO建议的基础上根据各自的社会、文化、经济等背景进行必要的调整,以更好地在本国或本地区促进PA[8,31]。事实上,上述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儿童青少年PA指南也是按照这样的方式进行的。《2008美国国民身体活动指南》将儿童青少年定义为6~17岁的群体,并提供了有关PA健康益处、频率、强度、类型和时间的详细信息和示例,还以真实生活场景为例说明如何保持积极的生活方式,达到规定的PA推荐量[30]。在英国的国家PA指南中,儿童青少年被分成了3类:5岁以下不能行走的婴儿、5岁以下能够行走的幼儿和5~18岁的儿童青少年[32]。3类不同的儿童青少年都有用于健康促进的专门性PA建议。在澳大利亚的国家PA指南中,儿童青少年则被划分为了0~5岁、5~12岁和13~17岁3个年龄段,并分别制定了各自专门的PA建议[33]。

作为当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仍然没有制定和发布用于青少年健康促进的国家PA指南。这显然与全民健身、健康中国等国家战略中强调促进青少年体育活动锻炼水平不相称。目前国内唯一的权威PA指南是卫生部于2011年发布的《中国成人身体活动指南(试行)》[36]。卫生部2007年发布的《中国学龄儿童少年超重和肥胖预防与控制指南(试用)》只是简要介绍了一些防控儿童少年超重和肥胖的PA建议,且与膳食营养等诸多其他因素整合在一起,而非将PA作为一个独立优先的公共卫生议题[37]。即使在最新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也仅仅是期望到2030年中国儿童青少年能够实现每周至少3次的MVPA,明显低于WHO建议的每天至少60分钟MVPA的建议[8,19]。2017年发布的《全民健身指南》也未针对儿童青少年PA做出专门建议。

5 结论和启示

国家或地区的权威PA指南和建议已被WHO强调为成功促进全民PA水平的一个关键基本步骤。随着中国社会、经济领域的巨大变革,儿童青少年中的身体活动不足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这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去解决。虽然在全民健身、健康中国等国家战略中,促进儿童青少年中的体育活动水平一直是受到重点关注的一个问题,但目前国内依然缺乏科学循证的以促进健康为目的的儿童青少年PA指南和建议,反映了PA的重要性和身体活动不足的危害尚未在我国得到足够的重视。

儿童青少年是国家和社会的未来,他们的健康应该被给予特别的关注。国内儿童青少年PA指南的缺失已成为国民体质健康促进的一个不利因素,相关科研人员、机构组织、政府部门等应携手努力,尽快制定适合中国国情的儿童青少年PA指南和建议。

猜你喜欢
全民指南体质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全民·爱·阅读
全民阅读 让师生遇见更好的自己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一场全民答题狂欢
指南数读
全民健身 参与快乐
论碰撞的混搭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