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模棱』式干部当戒

2018-01-22 12:35
党员干部之友 2018年2期
关键词:混迹之术肝胆

□ 楚 言

据《旧唐书·苏味道传》中记载:苏味道自小聪颖过人,九岁时便能题诗属辞。唐高宗乾封年间,他便进士及第,此时刚刚二十岁。在武则天当政时期,他三度拜相,居相位九年,却尸位素餐,在朝廷政务上无所建树,只是一味地察言观色,逢迎媚上,阿意取容,圆滑自保,从不多说话、乱说话,对问题的正反两方面意见,往往是这样也好,那样也行。不仅如此,他私下里还大言不惭地对人说:“处理事情不要那么一清二楚,明明白白地表示自己的意见。否则,一旦出现差错,必然后悔,而且还会留下遭受处分和被谴责的后患。因此,凡事只要模棱两可就行了。”于是,人们就给他起了个绰号“苏模棱”。

不难看出,苏味道之所以能混迹于官场,且如鱼得水,左右逢源,靠的就是这种模棱之术。他虽然早已作古,但他的模棱之术却并未销声匿迹,一直影响着后人,甚至成了某些人为人处世的准则。不可否认,在我们的干部队伍之中,的确还存在一些“苏模棱”式的干部,比如:有的奉行“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官场哲学,怕负责任,怕担风险,矛盾面前不敢上,风险面前不敢闯,热衷于玩太极推手,相互推诿,满足于做“太平官”,当起了“甩手掌柜”,生怕引火烧伤自己;有的信奉“多栽花,少栽刺”的庸俗哲学,好人主义思想严重,在想问题、办事情时太顾虑人情,抹不开面子,常说“橡皮话”,甘当“和事佬”,宁可留下隐患、贻误事业,也不敢得罪人;有的采取“明哲保身,见风使舵”的处世哲学,一事当前,首先考虑的是个人得失,对自己有利的就上,没利的就躲,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摇摆,态度暧昧。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试想一下,如果任由这种“苏模棱”式的干部混迹于干部队伍中,既得势又得利,不仅会形成破窗效应,造就更多的庸官懒官,还会极大地挫伤那些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干部的积极性,严重败坏党风政风,贻误事业发展。君不见,在一些地方和部门,深化改革久推不动,事业发展“涛声依旧”,可以说跟这些“苏模棱”式干部的存在不无关系。对此,我们绝不能熟视无睹,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整治,在制度上多想办法,多出实招,精准发力,着力构建“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选人用人机制,大力营造为敢担当的干部担当、为敢负责的干部负责的浓厚氛围,切实树立“有为者有位、无为者失位”的鲜明导向,持续拧紧履责担当的发条,给不担当者戴上紧箍咒,让其无处遁形,从根本上铲除“苏模棱”式干部滋生蔓延的土壤。

古人云:“为官避事平生耻。”为官从政就应在其位、谋其政,就要以敷衍塞责、怕事躲事为耻。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我们做人一世,为官一任,要有肝胆,要有担当精神,应该对‘为官不为’感到羞耻,应该予以严肃批评。”这既是谆谆告诫,更是明确要求。对于领导干部而言,是否有肝胆、敢担当,是检验其党性官德的试金石,也是判断其胸怀、勇气和格调的铁标尺。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和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艰巨而繁重,领导干部尤其需要弘扬敢于担当、攻坚克难的奋斗精神,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绝不做“苏模棱”式的干部。唯其如此,行至中流的改革发展之舟,才能冲过山重水复的艰难险阻,驶进豁然开朗的崭新境界。

猜你喜欢
混迹之术肝胆
吴盂超:肝胆医学创始人的创新灵感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
“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
风筝
短路学校
天凉了
“混迹”金融圈
敬民深处见肝胆
言过其实
言过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