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情况的调查与建议

2018-01-22 13:00陈玉瑚杨玉宝
中国老区建设 2018年9期
关键词:经纪人农民职业

□ 陈玉瑚 杨玉宝

江苏省金湖县吕良镇河道纵横,水产品资源丰富,大部分农民以水产养殖、水产品销售和小麦、水稻种植为主。近些年,吕良镇在市、县融入苏中,崛起江淮及城镇化建设快速推进的背景下,水产养殖及水产品销售因其劳动强度大、资金投入多、收入回报低,外出打工逐渐成为诸多水乡农民的选择。

吕良镇老促会适应新时代新农村需求,会同镇社区教育中心,以村(社区)青年农民为对象,以转变思想、提升素质、培训技能为重点,着力培育现代新型职业农民。

做法

(一)双提升培训。

吕良镇老促会在市、县开放大学和省金湖中专的支持下,利用镇社区教育中心培训阵地,连年举办青年农民双提升培训班。培训主要对象是40周岁以下的青年农民。培训科目既注重文化素质,又重点抓生产技能和专业技术培训,内容有淡水养殖,也有特种种植、养殖,如贝类养殖技术、淡水名特优品种养殖技术、水产动物疾病防治技术;现代农艺类的,如食用菌生产技术、中草药生产技术、花卉生产技术、蔬菜生产技术;技能证书类的,如育婴师培训、花卉园艺师培训、手工编织培训、丝网花制作培训、龙虾烹饪培训等。经过培训,涌现出了一批农业技术骨干,取得了明显成效。

(二)致富骨干回炉。

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腾飞,使得老一批的致富骨干难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为促进培训工作的可持续发展,老促会通过各村(社区)统计,在全镇筛选出头脑灵活、有一技之长、愿意创业的青年农民48名。老促会牵头组织这些青年农民到社区教育中心进行了有计划和针对性培训。培训时,结合各自特长和镇村产业特色分别进行园艺编织、鲜活食品、经济作物、创汇农业等附加值较高的农业生产培训。

(三)农民经纪人学销售。

以往吕良镇的农民经纪人只能依靠两条腿、一张嘴和一部电话拉关系、跑熟人,农产品销量有限,对价格的拉动作用也有限,自身的经济收入更为有限。据此,老促会会同镇社区教育中心及时组织针对农业经纪人的销售培训。培训期间,一方面邀请南京农业大学专家对农副产品、水产品进行品质分析鉴定,用有力的数据作为农产品销售佐证;另一方面,指导农业经纪人学习拍摄视频、制作PPT、制作网页,用鲜活的画面、图片作为销售名片;同时,对农业经纪人进行信息资源共享、销售区域错开等方式避免重复营销。

(四)催生家庭农场和合作社。

培植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对于加快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发挥着主体性、基础性作用。吕良镇老促会在培训职业农民期间,尤为重视家庭农场和合作社的培植。一是项目扶持,即对某一个家庭农场、合作社挂靠某一个项目,给予政策、资金、技术、设备扶持。二是技术支撑,即确定高级农业技术人员为项目的联系人、协调人,负责提供技术、解决技术难题。三是信息导入,对项目的现状、远景规划予以大信息量的支持,避免选项偏颇。四是销售疏导,提供本地销售网络及农业经纪人销售渠道,帮助销售。

(五)派驻科技辅导员。

在当前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时期,大量先进农业科学技术、高效率农业设施装备、现代化经营管理理念越来越为农民所接受,但受知识水平、见闻见识、使用频次等制约,许多农户还不能正确和熟练地使用、操作现代技术设备。就此,老促会及时地推出“新科技辅导员”培训工程。通过对新科技辅导员培训,使其能够了解当前正在推广使用的新项目、新技术(如,水稻插秧机操作和旱育秧技术),能够熟练使用新型农业设施设备(如,无人植保绿色小飞机),能够进行简单的机械维修,能够依据新设备要求进行农药、肥料、种子配比,等等。派驻“新科技辅导员”进村入户驻田头,发挥他们二传手的作用,引导、指导、劝导农户使用新型农业技术。

几年来,吕良镇培训出了一批致富骨干、农业经纪人、种养殖能手、新科技辅导员,在不同的岗位上发挥着极其重要的引领、示范和推动作用,在不同程度上助推了镇村经济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仅2017年,全镇12个经济合作社就创造产值8000万元,产生利税100多万元。

启示

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必须把握新型职业农民内涵特征。

新型职业农民主要包括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职业农民。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是指以农业为职业、占有一定的资源、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有一定的资金投入能力、收入主要来自农业的农业劳动力,主要是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带头人等。专业技能型职业农民,是指在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业企业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中较为稳定从事农业劳动作业,并以此为主要收入来源,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农业劳动力,主要是农业工人、农业雇员等。社会服务型职业农民,是指在社会化服务组织中或个体直接从事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并以此为主要收入来源,具有相应服务能力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人员,主要是农村信息员、农村经纪人、农机服务人员、统防统治植保员、村级动物防疫员等农业社会化服务人员。

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培训制度。

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应掌握当地农业劳动力状况,要以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作为重点对象。培训时要根据不同类型新型职业农民从业特点及能力素质要求,科学制定教育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应坚持生产经营型分产业、专业技能型按工种、社会服务型按岗位开展农业系统培训或实施农科职业教育。除此,还需要明确培训的主要内容、方式方法、培训机构、经费投入和保障措施,建立新型职业农民经常性培训制度。

培养新型职业农民,要着眼培养创新农业后继人才,吸引农业院校特别是中高等农业职业院校毕业生回乡务农创业,支持农村有志青年特别是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合作社带头人的“农二代”,培养爱农、懂农、务农的农业后继者。

落实农业扶持政策。

要协助政府和农业部门做好扶持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合作社带头人、社会化服务人员、农村实用人才工作,使务农不吃亏、得实惠。要认真实施青年农民双提升项目,把项目资金落实到位。

建议

建议乡镇涉农部门、教育部门、老促会、老科协和关工委等组织,在培养、培训新兴职业农民过程中,要充分整合教育资源,统一规划、通力合作。

第一,针对农业生产和农民科技文化需求,以农业实用技术为重点,广泛开展大众化普及性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要借助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将新技术、新信息,以及党的强农富民政策、农民喜闻乐见的健康娱乐文化编辑成多媒体教学资源送进千家万户、送到田间地头,组织专家教授、农技推广人员、培训教师将关键农时、关键生产环节的关键技术集成化、简单化,编辑成好看、易懂的明白纸,综合运用现场培训、集中办班、入户指导、田间咨询等多种方式,宣传普及先进农业实用技术,提高农民整体素质,使广大职业农民的知识和能力在日积月累中不断提高。

第二,依托农民培训和农业项目工程,以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标准化生产技术,以及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知识和技能为主要内容,对广大青壮年农民免费开展系统的职业技能培训,使其获得职业技能鉴定证书或绿色证书。对有一定产业基础、文化水平较高、有创业愿望的农民开展创业培训,并通过系统技术指导、政策扶持和跟踪服务,帮助他们增强创业意识、掌握创业技能、提高创业能力,不断发展壮大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第三,推进送教下乡、下田头服务。采取进村办班、半农半读等多种形式,吸引留乡务农农民,特别是村组干部、经纪人、种养大户以及农村青年在家门口能够就地就近接受正规化、系统化职业教育。◀

猜你喜欢
经纪人农民职业
薛贵生:产业振兴经纪人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
也来应对农民征联
自买自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