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短命有个很特殊的原因

2018-01-22 08:06甘肃秦四晃
金秋 2017年20期
关键词:扶苏赵高

◎文/甘肃·秦四晃

事情很蹊跷,秦始皇有子女二三十个,翻遍史籍,却无一处文字提到其后妃。他的皇后是谁?宠妃何人?嫔妃若干?统统不知。我疑心始皇爷专有旨意,不许人言及他的女人,或严禁他的女人抛头露面。如若不是,千古一帝怎么可能形同清教徒,丝毫与女子无涉?宫墙建得再高,历来是没有不透风的墙啊!

扫灭六国,实现华夏一统,始称皇帝,大秦帝国勉强凑合到二世,加起来立国不过十五年。曾经强大而不可一世的秦王朝为何如此短命?话题又得回到女人身上,因为,大秦严重阴阳失调,后宫建制不全,缺少一位母仪天下的皇后。

中国的封建王朝,君民达成的一个基本共识,就是“家天下”。虽然陈胜曾颇为超前地喊出过“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但一旦江山既定,“国”即“家”,“治国”即“持家”,“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是中国历朝历代上下一致的无字契约。

那么就“家”来说,男权社会里,男主人亦即丈夫,当仁不让是一家之主。民间借用商铺的一个词汇,形象称作“掌柜的”。女人自然属于附庸,儒家设了个“三从四德”——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及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对其加以约束。但事实上“三从”的前“两从”大致能兑现,最后“一从”往往都打了折扣。掌柜的一蹬腿儿,儿女——尤其是男儿再弱一些,仿佛天塌一般,一家人的目光自然投向母亲,即便暂为过渡,也多希望老娘挺身而出,来当这个家。何况,对儿子而言,儒家还有个“孝顺”高堂的框框。总之也就是说,“夫死从子”这一条,经常落空,“老娘说了算”,成为心照不宣的事实。

“家”即“国”,“国”即“家”。先皇驾崩,幼帝冲龄或贪恋声色或懦弱无能,这时候,在这个“家”里,再大的功臣都是“外人”,而母后出面主持局面,起码在一个相对特殊的时间段里,王公大臣们最无话可说,情势只能如此嘛。

西汉刘邦一死,太子刘盈怯懦仁慈,与刘邦一同闹革命的老哥儿们,不光个个如狼似虎,还都自视甚高,年轻的刘盈怎能被这帮人放在眼里?“家国”的女主人吕雉,看得很清楚,她该出面了,否则觊觎刘氏基业者多,出乱子的可能性极大。虽然说吕氏太后称制,大量培植吕氏子弟,开了女主干政的先河,但对西汉王朝总体来讲,正因为有她,老臣不敢造次。戚姬命丧厕中,奸佞收起野心,就算是一个以吕家人牺牲作代价的过渡期,汉刘的根基没被动摇,政权顺利回归,此后刘恒登基,汉祚延续。

唐朝,高宗李治是个庸懦之主,体弱多病,但他找了个强势的女人来做帮手。武则天人美、会生、野心大,一连给李治养了四男二女。李治在位时,她已参与政权运作。其强悍,竟连废两任储君——太子李弘、李贤,这哥儿俩可都是她十月怀胎亲生的。

李治驾崩,名义上三儿子李显继位,军政大权事实全在老娘手中。仨月不到,武后一把推开李显,废作庐陵王,表面上让四儿子李旦为帝,却明令他不得干政,做做样子就算完成任务。如此酝酿筹划直到天授元年(690),改国号为周,自称女皇。

人们每说到这一节,皆认作大唐已亡国。没错,公元690至705这十五年间,唐改名叫周,由这家的女主人掌管。如同西汉的吕后提拔吕氏子弟一样,武氏子侄位居要津。可再怎么折腾,关起门来,也是人家母子们的内讧。就李唐来说,长达276年的家国,不过是在一个自家婆娘手里起了点小波澜,转而不就很快步入到开元盛世吗?历史地看,你能说大唐国运延续近三百年,武皇则天客观上就没有承前启后之功?

再举一个宋朝的例子,仁宗朝的太后刘娥。公元1022年三月,宋真宗赵恒归天,十二岁的太子赵受益继位,是谓仁宗。十二岁的娃娃,社稷是个啥东西还没完全搞明白呢。好在赵恒有先见,在死前提早做了安排,将大宋一摊子家务事交给内人,由皇后刘娥做主。遗诏:军国大事权取皇太后处分!

此后长达十一年,刘娥驾驭着赵宋的国家机器运转。这位也是个奇女子,沉着冷静,精明强干,赏罚有度,号令严明,是武则天之后涌现的又一个不让须眉的女性政治家。她甚至比武则天更有条件另起炉灶,但她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刘娥告诉臣子们,她绝不干对不起祖宗的事!虽强势临朝,但谨守妇道,直到囫囵完整地把大宋交到长大成人的仁宗手里。

历史上,封建王朝这样的“内当家”不在少数,比如还有大辽的萧太后、大清的孝庄太后等等。

回过头我们再来说大秦。

公元前210年十月金秋,秦始皇踏上了他的第五次巡游天下之路,随行的文武要员有左丞相李斯、中车府令赵高及小儿子胡亥。先南后北转了一大圈,耗时七八个月,返程走到山东境内黄河边的平原津,始皇病倒,艰难行至河北邢台沙丘平台,回天无力,始皇驾崩。感觉自己快不行时,嬴政给远在上郡的大儿子扶苏写了一封信,要扶苏暂将军队交给蒙恬,快快回咸阳处理后事。

信没有发出,始皇就咽气了。大儿子不在,小儿子胡亥懵懂,丞相李斯明哲保身,这时候,唱主角的成了手握始皇书信和国家印玺的皇家车队长赵高。历史的趣味性就在这里,中国的事情,危急时刻谁说了算,不一定是那个官最大的人。阉人赵高救场做了导演,一是封锁皇帝殡天消息,二是胁迫丞相李斯,私定胡亥为太子,三是篡改始皇书信,赐扶苏剑令其自裁。

一切毫无阻力,进展顺利。长子扶苏接信后自杀,胡亥做了二世皇帝,而赵高呢,提拔自己做了郎中令,将皇帝日夜绑在他裤腰带上,听凭摆布,军国大事全由他定。一个统辖数百万平方公里版图的东方帝国,众目睽睽之下,任由一个小宦官随意折腾。明目张胆诛杀老臣和皇室兄弟,始皇的六个儿子被处死在杜县,皇子将闾三兄弟自杀,整个嬴氏宗室因为群龙无首而成一盘散沙任人宰割。

结局是必然的,秦二世贪玩胡闹,赵高为所欲为,民怨四起,草头揭竿,六国遗少复辟,大秦帝国迅速灭亡。

试想一下,即使男主人——始皇帝暴病而亡,假如这时候他的后宫里有一个娘娘在,“家”里坐着个嬴政之后众皇子之母,宦官赵高还能那么肆无忌惮吗?大秦的天下还会那么轻易由他摆弄吗?

因此,我们说,秦王朝的短命,不管学者史家做出怎样言之凿凿的高深研判,归根结底,始皇嬴政身后缺一个帮助其持家的女人,是最直接的原因。

后世都骂胡亥荒淫无能。爹没了,又没有娘,谁来护犊子呢?这个“家”不散才怪!

猜你喜欢
扶苏赵高
《山有扶苏,隰有荷华》
指鹿为马
呜咽呜咽泉
指鹿为马
那个不爱茉莉的扶苏
赵高的阴谋
我和扶苏君的日常
我和扶苏君的日常
赵高的A面
赵高的A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