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开展民间游戏的问题与对策

2018-01-22 07:32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民间幼儿园游戏

吕 岚

(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育教学部,河南郑州 450000)

一、问题提出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幼儿园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可见,游戏在满足幼儿的内在心理需求、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民间游戏是产生、流传于民间,具有趣味性和一定规则性的嬉戏娱乐活动。[1]研究表明,民间游戏具有传承性和即时性、群体性和个体性、地域性和普遍性、随意性和教育性等特点。[2]在幼儿园中开展民间游戏,不仅能够在各个方面促进幼儿健康发展,还能够为幼儿园提供园本课程资源,丰富幼儿园的教育内容。高伟等提出,民间游戏在幼儿园中以主题教育活动、区角活动、幼儿自由活动等形式融入进幼儿园课程中,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社会性成长的同时,有助于构建幼儿园特色课程,传承中华传统文化。[3]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各种现代化的玩具、动画片其数量和规模呈井喷式增长态势,幼儿园和幼儿园教师对民间游戏的开发和利用程度不够,使得幼儿对于民间游戏的熟悉程度逐渐降低。虽然民间游戏的内容逐渐被个别幼儿园收编入幼儿园课程中,成为这些幼儿园的特色。然而,在大多数幼儿园中,民间游戏如何开展?教师对此的认识是否全面?教师开展的方法是否恰当?是否充分挖掘民间游戏的教育价值仍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基于此,本研究通过对民间游戏在幼儿园开展现状的调查,挖掘当前幼儿园开展民间游戏存在的问题,并尝试提出改进策略,以求达到优化民间游戏在幼儿园开展的同时,有效推动幼儿学习和成长的目的。

二、研究对象和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随机选取某市长期开展民间游戏的三所幼儿园进行研究。问卷调查法中使用的问卷改编自李颖的《儿童民间游戏融入幼儿园课程的机制研究》中《儿童民间游戏在J幼儿园中运用现状的调查问卷》,个别问题依据本研究的具体内容进行删改,共120名教师参与问卷调查,发放问卷120份,收回109份,其中有效问卷104份。访谈法主要采用开放式谈话法,随机访谈9位幼儿园教师(每所幼儿园各3位),旨在了解幼儿园教师在园开展民间游戏的基本情况、遇到的困难以及解决策略等。

三、研究结果

研究结果主要从幼儿园开展民间游戏的基本现状、教师对幼儿园开展民间游戏的态度和幼儿园开展民间游戏的基本方法三方面呈现。

(一)幼儿园开展民间游戏的基本现状

民间游戏在幼儿园开展的基本现状,主要指民间游戏在幼儿园开展的频率、幼儿参与情况、民间游戏的种类数量等。调查表明,在幼儿园中“广泛开展”民间游戏的占58.8%;“基本不开展”为0。班级幼儿“均参与”民间游戏的占67.3%;“不参与”的为0。班级开展民间游戏的种类数量在“5-10种”的占58.7%;“没有运用”的为0。由此可见,在幼儿园中,民间游戏是较为广泛的开展,开展的种类也比较丰富。

(二)教师对幼儿园开展民间游戏的态度

教师对幼儿园开展民间游戏的态度,主要包括对民间游戏开展必要性、游戏价值和游戏种类等问题的认识。其中,对民间游戏种类和价值的认识,采用多项选择的形式进行问卷调查,以便更充分了解教师对民间游戏的态度。

1.教师认可民间游戏开展的必要性,程度受制于其学历水平

幼儿园教师们对于在幼儿园开展民间游戏的必要性认识均为“非常必要”和“必要”两个选项,所占百分比分别为51.9%和48.1%;而对“不太必要”和“完全没必要”是无人选择的。由此看出,教师们对民间游戏的开展都是予以肯定的态度,他们都认为民间游戏的开展是有必要或非常必要的。

皮尔逊相关检验可知,教师年龄、工作年限与教师认识的相伴概率分别为0.541、0.487,大于0.05,不具有显著差异。而教师学历与教师认识的相伴概率为0.031,小于0.05。因此,教师的受教育水平与教师的认识具有显著差异。换句话说,教师的受教育水平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对民间游戏的认知。

2.教师对民间游戏价值和具体玩法的认识不够全面

问卷采用多项选择的形式了解幼儿园教师对民间游戏价值的认识。由表1可知,“锻炼幼儿身体”、“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百分比分别是93.7%、84.6%,说明教师对民间游戏在锻炼幼儿身体、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方面有较深刻的认识;而在“发展幼儿个性”、“提高幼儿动手能力”这方面选择率较低,均为52.9%;在“其他”选项上,有教师提出了民间游戏有传承智慧、文化等方面的价值。结合与教师的访谈可知,幼儿园教师们均能认识到民间游戏对幼儿发展存在重要价值,但对于价值的认识不全面。

表1 教师对民间游戏价值的认识情况

关于幼儿园教师对民间游戏具体玩法的认识,问卷调查可知:教师最熟悉的5个民间游戏分别为老鹰抓小鸡(91.3%),石头剪刀布(86.4%),木头人(85.6%),跳方格(84.6%),滚铁环(77.9%)。另外,在“其他”选项上,个别教师提出了掷石子、摸墙猴、猫抓老鼠、骑马蹬、踢毽子等游戏。结合访谈了解到,教师对众多民间游戏的熟悉程度、具体玩法了解不够,当教师要组织幼儿玩该游戏时,对于玩法的解释模糊或不会玩,以至于无法教幼儿玩该游戏。如,“滚铁环”,有教师不会滚铁环,幼儿就无法开展滚铁环的游戏。由此可见,教师们对民间游戏是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对于民间游戏玩法的认识尚不够全面。

(三)幼儿园开展民间游戏的基本方法

幼儿园开展民间游戏的基本方法,主要涉及民间游戏的收集、改编、环境创设以及开展形式。具体结果如下:

1.民间游戏的收集方法多样,改编较少

对民间游戏的收集方式的调查,采取多项选择的问卷调查形式,其中,选择“教学研讨”的占96.2%;“网上搜集”的占87.5%;“家长参与收集”的占51.9%。这说明教师在收集游戏时会采用多种方法,同时,家长也有一定的参与。

此外,关于民间游戏的改编,选择“部分修改”的占64.4%;“全修改”所占比重较少,为14.4%;“不修改”所占的比重为21.2%。这表明,大部分教师会根据具体情况酌情修改。结合访谈可知,幼儿园教师对民间游戏的改编持肯定和支持的态度,但个别老师也提出改编民间游戏的难度较大,受个人能力所限,能做的改编较少。

2.注重游戏物质环境创设,忽视心理环境

开展民间游戏的环境,主要包括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本文以多选的形式问卷调查表明:“充足的材料”、“适宜的空间”、“愉悦的游戏氛围”选择的百分比分别为51.0%、56.7%、32.6%。因此得出,教师们在开展民间游戏时大多数都会考虑到物质因素,但是,对于心理因素的重视不够,这就容易使幼儿在民间游戏时过多遵从教师所定的“规则”或“技能”而不能更快乐的游戏。结合访谈可知,只有少数教师提出:“幼儿在游戏中得到快乐,远比学到更多技能更重要。”综上,幼儿园教师在民间游戏环境创设上更注重物质环境,忽视幼儿心理需求。

3.开展民间游戏的形式较单一

幼儿园教师开展民间游戏的形式以户外活动、闲散时间以及体育课中为主,所占比例分别为90.4%、57.7%、53.8%;“其他”的选项为0,(见表2)。访谈中教师也提到民间游戏的开展大多都在户外,教学中很少有。晨练和体操需要让幼儿有序的开展,民间游戏则不能够满足“有序”。这说明当前民间游戏在幼儿园开展的形式较为单一。

表2 民间游戏开展的形式

四、讨论与分析

基于以上研究表明,幼儿园中开展民间游戏主要存在认识缺位、内容缺失和方法缺少等问题,这与幼儿园开展民间游戏的客观条件和幼儿园教师对待民间游戏的积极性紧密相关。

(一)幼儿园开展民间游戏的主要问题

民间游戏在开展时,教师都会遇到不同的问题,本研究将其总结为以下三点:

1.对民间游戏的认识缺位

调查表明:44.2%的教师对民间游戏存在认识上的不足。深究其原因可知,近两成教师对民间游戏不熟悉。访谈中教师也表示,对民间游戏的玩法不熟悉,不会玩;对民间游戏的歌谣记不清楚甚至不记得等都显示了教师们对民间游戏的认识缺位。同时,在调查教师对民间游戏的价值认识、种类认识时,其结果也表明教师对于民间游戏的认识不够全面。

2.民间游戏的内容缺失

47.1%的教师有“较难选择和改编民间游戏”的问题,在“其他”选项上,有3位教师为民间游戏的适龄性问题困扰着,说明这些教师对民间游戏内容的选择和改编存在问题,可能会造成民间游戏不适合某年龄段幼儿的发展需要。在访谈中也有教师提到改编难度大,蹩脚的改编使内容缺失适龄性、发展性,民间游戏很难较好的开展。

3.民间游戏的方法缺少

在教师对于开展民间游戏最大困扰的问题上,66.4%的教师存在“民间游戏的教育价值不能有效挖掘”的问题。由此可知,教师的最大困扰是不能对民间游戏的教育价值进行有效挖掘,即教师对开展民间游戏的能力和指导方法有限,无法充分发挥民间游戏的价值。近三成教师还表示开展民间游戏时存在“家长不配合”的情况。以上均表明,幼儿园缺乏多元化、科学化开展民间游戏的方式,已成为阻碍教师开展民间游戏的最主要的原因之一。

(二)幼儿园开展民间游戏的影响因素

本研究根据以上调查,将影响幼儿园开展民间游戏的因素总结为以下两点:

1.开展民间游戏的主观态度不够积极

在对幼儿园开展民间游戏的调查中,“领导不重视”、“教师的态度”、“家长的不理解”都属于影响幼儿园开展民间游戏的主观原因。其中,幼儿园领导对于开展民间游戏的影响较小,而教师和家长的态度对开展民间游戏的影响较大。教师的态度能够直接影响到开展民间游戏的现状,不积极的态度可以使民间游戏不开展或开展的效果更差;而家长的不积极或不支持的态度可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教师和幼儿的行为,使教师开展民间游戏存在顾虑,幼儿不能更尽兴的游戏。

2.开展民间游戏的客观条件不够完善

“教师未受到培训”、“幼儿园环境、材料不足”为影响幼儿园开展民间游戏的客观原因。其中,半数以上教师认为未受到相关培训是自己开展民间游戏时的最大阻力;而幼儿园的环境和材料的不足也影响到了民间游戏的开展。访谈中有教师指出,如果民间游戏没有充足的材料,就不会开展该民间游戏。由此,客观条件的不完善对民间游戏的开展有着重大影响。

五、对策与建议

通过以上对幼儿园开展民间游戏的现状和问题的分析可知,幼儿园开展民间游戏的总体状况良好,但仍存在提升的空间。幼儿园开展民间游戏离不开更新开展民间游戏的观念、丰富民间游戏的内容、创设适宜的民间游戏环境和增进与家庭、社会的合作。

(一)更新开展民间游戏的观念

不断更新开展民间游戏的观念,保障幼儿园民间游戏顺利开展。本研究结果也表明,当前近五成的幼儿园工作人员对民间游戏存在认识上的不足;同时,“领导不重视”、“家长的不理解”等因素成为影响幼儿园开展民间游戏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幼儿园中实现民间游戏的积极有效开展,离不开幼儿园领导、教师及幼儿家长及时更新开展民间游戏的观念。幼儿园领导应该更新自己的观念,对民间游戏加深认识和了解,加深对民间游戏的重视程度,同时,对民间游戏的开展提供各种支持,增加学前教育经费的投入,对民间游戏材料制作和采买提供支持。[4]另外,还可请民间游戏的资深研究者对教师进行培训,为教师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教师的受教育水平影响着教师对于民间游戏的认知;[5]更新教师观念,需要教师端正对民间游戏的态度、认真对待,提高对民间游戏的认识。通过参加幼儿园集体培训、教师之间的研讨活动,增加教师对民间游戏的了解。同时,幼儿园的各项活动离不开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对于民间游戏的开展,幼儿园和教师需要对家长充分介绍,使家长对民间游戏有足够的了解,在家长了解的基础上,家长会与幼儿园展开精诚合作,为民间游戏的开展提供材料支持、方法建议等。

(二)丰富民间游戏的内容

主要体现在民间游戏内容的收集和游戏的选择和改编上。本研究结果发现,半数以上的教师存在民间游戏内容的选择和改编与儿童发展需要难以协调的矛盾。因此,要做到丰富民间游戏的内容,幼儿园首先要注重民间游戏的收集,扩充民间游戏的内容,不同的民间游戏对幼儿会有不同的吸引力,因此,要更大程度地收集到更多的民间游戏。幼儿园与教师应最大程度的号召更多的人去收集,家长、社区、社会都是很好的途径,家长的配合、社区的支持、社会人士的帮助,一定能收集到更多的民间游戏,极大程度的避免一些民间游戏失去传承;其次,民间游戏的选择应该注意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符合科学性、具有娱乐性等原则,教师要针对一日活动的不同时间选择不同的民间游戏,以适应幼儿活动的需要。[6]在对民间游戏进行改编时,教师应该注意对民间游戏的难度进行改编,使其适应不同的幼儿玩耍;改编一些儿歌和童谣的内容,使其符合时代的特点,即时代性原则;对民间游戏的玩法改编时,教师也应该注意其娱乐性。

(三)创设适宜的民间游戏环境

幼儿园开展民间游戏环境的适宜性直接影响民间游戏在幼儿园中的实施效果。民间游戏环境涵盖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本研究结果表明,幼儿园教师在开展民间游戏时大多数都会考虑到物理环境,但是,对于心理环境的重视尚存在明显不足。幼儿园要在不断优化民间游戏开展的物理环境的同时,重视心理环境的营造。其中,良好的物理环境包括适宜的场地和充足的游戏材料,较宽阔的场地能够让幼儿活动充分,[7]如,掷沙包游戏就需要较大的场地,让幼儿活动开,避免每组的幼儿以及同组的幼儿推挤,也极大可能的给幼儿躲避的空间,避免幼儿经常被沙包砸到。同时,在选择场地时要注意场地上、周边的安全问题。充足的材料让幼儿在活动中能够充分活动,避免等待,比如,踢毽子,访谈中的教师说充足的材料是游戏的前提,如果只有3-4个毽子,幼儿的练习活动无法较好进行,分组活动中幼儿的等待时间过多,会引起幼儿游戏的兴趣下降,甚至是争抢毽子,使得游戏的价值无法实现。充足的材料可以由幼儿园提供、教师制作,也可以由家长准备,最好也有幼儿的参与,这样能让幼儿快乐游戏,更能让幼儿珍惜这些游戏材料。[8]

此外,愉悦的游戏氛围是幼儿快乐游戏的前提。[9]在开展民间游戏时,要充分发挥幼儿活动的主动性,教师限制幼儿的游戏行为会对幼儿的游戏兴趣产生负面影响。在创设游戏氛围时,教师可用有趣的语言、笑脸或夸张的表情、新奇的动作影响幼儿,让幼儿感到快乐。[10]

(四)增进与家庭、社会的合作

家庭、社会作为外部因素,对幼儿园开展民间游戏起统筹、协调、引领的作用。因此,在当前重视幼儿园开展民间游戏的背景下,家庭、社会也应在推动幼儿园民间游戏质量提高的过程中有所积极作为。本研究结果发现,近三成的幼儿园教师表示开展民间游戏时存在“家长不配合”的情况;半数以上教师提出未受到相关培训是开展民间游戏时的最大阻力。因此,增进幼儿园与家庭、社会的合作,有利于提高民间游戏在幼儿园中开展的质量。民间游戏的开展对于家园合作、幼儿园与社会的联系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在民间游戏开展的过程中,不论是民间游戏的收集、选择和改编,民间游戏的环境创设、材料准备,还是更新观念、促进民间游戏的开展都可以加入家长和社会的助力。[11]这样,不仅有利于民间游戏的开展,也有利于增进幼儿园、幼儿与家长的互动,密切家园联系,增进亲子感情,同时,还有利于增进幼儿对社会的了解,让社会也更关注幼儿的发展。

[1] 柴明佳.民间游戏在幼儿园中的开发与利用个案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9:13.

[2] 冯超群.民间游戏教育价值研究综述[J].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6(2):23-26.

[3] 高伟.民间儿童游戏与幼儿园课程的融合依据和实施路径[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7(1):11-14.

[4] 冯林林.幼儿园民间游戏课程的建构[J].学前教育研究,2010(3):72-73.

[5] 陈大琴.基于本土资源的园本课程开发[J].学前教育研究,2016(8):61-63.

[6] 吴昊东.民间游戏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应用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5:36.

[7] 宣兆霞.乡镇中心幼儿园民间游戏物理环境创设的个案研究——以湖州市A幼儿园为例[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12:42.

[8] 刘婧.民间游戏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1:89.

[9] 龙蓁蓁.民间游戏的群体性及其在幼儿社会性发展中的作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6(18):24-25.

[10] 宋亚玲.土家族民间游戏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2:68.

[11] 刘丽娜.传统民间游戏与园本课程建设研究[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4(6):15-18.

猜你喜欢
民间幼儿园游戏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高人隐藏在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