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改变只因初心不变

2018-01-22 18:01吴利梅
中国扶贫 2018年1期
关键词:专合斗笠村干部

吴利梅

2017年10月18日,风和日丽。

走进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斗笠村,黑黝黝的柏油路透着光亮,路两边整齐的房屋错落有致,院坝里打着堆儿的金黄稻谷散发出阵阵稻香。村委会活动室人声鼎沸,18位村民围坐在一起,共同见证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这一伟大时刻。

206分钟的报告大家一字不落地听完了,“确保到二〇二〇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村民们说,习近平总书记的话句句都讲到了他们心坎上。

看到村民脸上泛起的笑容,细数村里这两年发生的变化,作为村支书,我感慨万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对我们来说,只有不忘初心,才能在脱贫攻坚中想出好点子,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找到好路子。

村民富不富,关键看干部

要改变村庄面貌,首先要改变村干部面貌。为此,我们把干部队伍建设摆在首位,大力开展“党组织标准化”创建活动,坚持开展“三会一课”“固定党日”“领星认岗”等活动,在不断学习、不断实践的过程中,村干部们的素质得到了提高,能力得到了锻炼。

为了支持村民发展,推动脱贫攻坚,斗笠村依托固定党日活动,以村民小组为单位成立了11支“党员突击队”,65名党员主动报名参加。党员们开展了带头倡议、集体宣誓、领星认岗等活动,场面震撼,在场的党员群众无不动容。后来,“党员突击队”开展政策宣讲、农房帮建、产业帮扶、卫生整治、纠纷化解等行动300余次,解决了之前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

为了提高党员服务群众的工作效率,我们还依托微信,建立“微支部”“家园群”,结束了“通知靠走、宣讲靠吼”的历史。大家在群里谈变化、谈发展、谈建议,幸福感满满、获得感满满,很多人通过交流拉近了距离,很多矛盾被化解于无形。

帮一把困难,扶一把志气

穷则思变。石龙通组到黄桷树组一段约1.5公里的稀泥巴路,成了5社100余户群众的“穷根子”。东西运不出去,外面的商贩不愿进来,产业发展遇阻碍。村民们抱怨说,“果子结得再好也没有用,还不是烂在了村头。”一条路成了村民日日盼、夜夜想的“心头事”。

要致富,先修路。钱筹不齐,几位村干部便带头,每人不仅多掏了1000元,还广泛发动亲戚朋友施以援手。最终,一条投资60万元的水泥路连通了5社群众的致富梦。

9社贫困户杨世荣,之前还住在“一捏一把粉”的土墙房里,自己想修房,但始终未果。一是拿不出钱;二是找不到合适的修建场地;三是与邻里不融洽,修建材料没办法从邻居家门前运过来。为让杨世荣住上“安心窝”,我们几个村干部硬是把他的亲戚、邻居走了个遍,通过利用危房改造政策补助解决一部分资金,剩余的钱几位干部找同学要赞助、找朋友要材料、找老板要优惠,克服了所有困难。如今,杨世荣一家三口住进了宽敞明亮的大房子。

为了鲜明传导“扶贫先扶志”理念,我们开展了“三大主题教育”“星级文明户”“四好村”创建等活动,贫困户的精神面貌也在发生着改变。贫困户胡建清过去总是邋邋遢遢、不修边幅,给人留下懒懒散散的印象,而且一有钱就拿去赌博,村里人都躲着他。于是,大家在帮扶方式上做了调整,把“扶志”摆到了首位。驻村队员总是上门“心贴心”做思想工作,鼓励他养成良好的习惯;村干部常常“面对面”讲解政策,并帮助他成功申请到3万元扶贫小额贷款和1万元产业扶持基金,点燃了他发展产业的希望;农技员“手把手”教他种植技术、管理方法,让他掌握致富的实现路径。在大家的帮助下,胡建清的精神面貌有了大改观——自力更生改造了2亩池塘发展莲藕,新种植6.5亩白芷,养了4头猪、100只鹅,加上收获的1万斤稻谷,2017年纯收入达到3.2万元,比之前涨了10倍。

产业养“气血”,乡村焕“新颜”

十九大报告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为我们打了一针“强心剂”。其实,振兴乡村最根本的还是发展产业,只有让产业实现“造血”功能,农村才能焕发活力。

2016年,我们成立了村集体经济发展公司,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因地制宜发展“四小”经济,即小果园、小菜园、小棚圈、小鱼塘,探索建立“村集体公司+专合社+党员示范户+农户(贫困户)”致富联合体。村集体公司主要是制定产业规划、负责基础设施建设、流转土地,更加专业、规范地指导产业园走向;专合社主要统一技术、统一管护和统一营销;党员示范户结对帮带贫困户,实行学习互助、技术共享,生产互助、人力共享,销售互助、信息共享;农户主要以果园入股。集体公司、专合社、农户按照1:2:7的比例分成。

2017年,斗笠村已有家庭農场两个、专合社两个、建材厂一个,依托“转龙坝庄园”“4000亩柚子基地”“县千亿斤粮食项目基地”,正在探索“传统文化+生态旅游+现代农业”的发展模式。其中,投资300余万元的恒泰家庭农场落户本村,拟打造一个集农业、休闲、旅游于一体的现代农场。目前,农场已流转土地300亩,种植优质桃树100余亩,青脆李树100余亩,优质真龙柚30余亩。不少贫困户将闲置土地进行“土地入股”或“土地流转”,每年可获取一笔可观的收入。还有些村民和公司合作,按照统一的技术标准进行生产、管护,从中获得劳务报酬,80多户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斗笠村翻天覆地的变化见证了村上每一位党员的“初心”。一切改变只因初心不变,我们将一如既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永不懈怠的精神和一往无前的姿态,为建设美好家乡不懈奋斗!endprint

猜你喜欢
专合斗笠村干部
村干部带头 流翔高钙助力 共建大美乡村
山西旅游扶贫示范村干部培训班开班
斗笠
这里的村干部,是这样“上班”的——略阳实行村干部“四化”管理
奶奶的斗笠
汉字买斗笠
四川省广汉市黍鑫粮食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组建粮食专合社联合社 搭建行业沟通协调平台
当前村干部职务犯罪高发的思考
安徽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实证研究
论泸县畜禽专合组织的现状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