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现代农业促进精准扶贫之浅见

2018-01-22 19:27聂学祥
中国扶贫 2018年1期
关键词:商洛市现代农业贫困户

聂学祥

商洛市位于陕西省东南部,是全国14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之一,所辖6县1区均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建档立卡贫困村701个、贫困人口12.4万户39.8万人。其中,5个深度贫困县、175个深度贫困村,分别占全省的45%和36%,贫困程度深,扶贫成本高,脱贫难度大。发展现代农业,促进精准脱贫,对于商洛这一欠发达的山区农业市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客观分析现代农业与精准扶贫的时代关系

现代农业是继原始农业、传统农业之后的农业发展新阶段。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了现代农业的要义。现代农业是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的科学化、集约化、市场化、社会化的农业。

精准扶贫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重要方略之一。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湘西十八洞村考察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

(一)现代农业与精准扶贫的对象差异性。主要表现在主导对象和参与对象的不一致性。现代农业以市场为导向,精准扶贫以政府为主导,政府“有形之手”与市场“无形之手”各有侧重。现代农业的参与主体是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精准扶贫对象是年人均收入低于现行扶贫标准的农村人口,主要是因病、因残、因灾、因学致贫人口,这些群众缺文化、缺技能、缺资金、缺胆略,缺乏发展现代农业的意识和能力。

(二)现代农业与精准扶贫的目标一致性。现代农业以农业为根基,以农村为阵地,以农民为力量,发展目标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通过补齐“四化同步”短板,实现农村美、农业强、农民富;精准扶贫旨在通过“六个精准”“五个一批”等措施,实现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与全国人民同步够格迈入小康社会。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发展现代农业与精准扶贫的目标一致,都是为了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三)发展现代农业促进精准扶贫的现实可行性。从发展现状来看,“五个一批”中,产业扶贫涉及对象最广、涵盖面最大、关联度最高。搬迁脱贫、生态脱贫、教育脱贫都需要通过发展产业实现长期稳定就业增收,发展产业是提高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的根本举措。从三次产业分工来看,由于贫困地区立地条件较差、资源禀赋不足、社会发育滞后、创新创造不够,导致贫困群众参与二三产业开发的能力不足,成为产业工人、个体业主的步伐较慢。因此从事产业门槛低、吸纳能力强的农业生产,实现就地就业、就近创业,并依托现代农业发展浪潮,逐步提升技能、素质、收入,应是较为现实的选择。同时,精准扶贫将极大改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条件和公共服务水平,通过“扶志扶智扶技”提高贫困人口素质,营造有利于现代农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从政治制度来看,集中力量办大事,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各级党委、政府在制度安排、资金投向、政策措施向贫困地区、向现代农业倾斜,现代农业与精准扶贫就能优势互补、互促共进。

二、系统谋划发展现代农业促进精准扶贫的实践路径

(一)占据制高点——规划引领。县级是我国资源配置最高效的行政层级,县域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单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县级党委是全县脱贫攻坚的总指挥部,县委书记要统揽脱贫攻坚,统筹做好进度安排、项目落地、资金使用、人力调配、推进实施等工作。”现代农业促进精准扶贫,应以县域为单位,分析资源禀赋、产业现状、市场空间、环境容量、新型主体带动能力和产业覆盖面,编制规划,选准产业,建大基地,育好龙头,整合资金,推广科技,塑造品牌,防控风险,通过全产业链开发,形成“一村一品”“一县一业”“一业多态”。近期,商洛市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出台了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规划,明确了今后三年的攻坚重点、年度任务、方法步骤、保障措施,以规划引领现代农业促进精准脱贫。

(二)培育關键点——经营主体。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一个企业带活一个产业,助推一方经济。产业发展离不开龙头带动,没有龙头就没有市场,就没有价值链。商洛目前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126家,专业合作社2213个,家庭农场451个,职业农民4543名。总量在陕西省10个市相对较少,且大多以农产品初加工为主,产品同质化严重、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弱。要把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通过政策、用地、税收、基础设施、环境保障等方面的优惠支持,扶持经营主体做大做强,实现“一基地一合作社”、“一产业一龙头”。

(三)把握结合点——利益联结。要把贫困户精准受益作为扶持产业发展的基础,作为对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给予财政投资的前置条件。支持新型经营主体通过土地流转、林木托管、牲畜托养、吸收农民务工及土地经营权入股等途径,带动贫困户稳定增收。鼓励新型经营主体和贫困户共同开发特色产业。根据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数量,探索财政资金对经营主体银行贷款贴息,扶贫资金折股量化投入企业、给贫困户保底分红,设立企业扶贫资补基金,评选“扶贫爱心企业”等,激发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增收的积极性。商洛市探索的“三带一创”(龙头企业带动、合作社带动、产业大户带动,创新金融普惠服务)产业精准扶贫模式,得到汪洋副总理批示肯定。洛南县动员贫困户全部加入合作社、产业链全嵌入,商南县贫困户与经营主体建立“借还”(借袋还菇、借鸡还蛋、借苗还果、借鹿还茸)关系,山阳县鼓励成功人士、能人大户返乡创业,有力带动了贫困户增收。各地应推陈出新、持续深化、完善提高,实现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全覆盖、利益联结无缝隙。endprint

(四)找准共享点——六次产业。传统农业附加值低的主要原因是重视生产环节,忽视产前、产后领域,陷入了“U”形的谷底。现代农业旨在通过全产业链开发,抬升谷底,拉平两端,通过“互联网+”“创意+”,形成六次产业,让农民分享各个环节利润。要积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针对贫困地区工业相对滞后、生态环境良好的特点,充分发挥农业的生活休闲、旅游度假、文化传承、农事体验等多功能性,让农村不再是凋敝的记忆,成为人们向往的乐园。江苏无锡、上海金山“田园综合体”就是六次产业的缩影。商洛市丹凤县棣花镇贾平凹出生地“旅游景区+农业园区”,镇安县永乐“合曼般若小镇”、丰收村“童话磨石沟”,柞水县西川“木耳小镇”“中国最美休闲乡村”朱家湾村乡村旅游等,已经形成六次产业雏形,全市各地互相借鉴,优势互补,错位发展。

(五)填补空白点——集体经济。人穷村也穷是贫困地区的共性特征。俗话说“手里没米,叫鸡不理”。商洛市大部分贫困村为空壳村,有的村还有历史债务,村级组织缺乏号召力,更谈不上对贫困户的帮扶带动。商洛市近期通过公开竞争、现场答辩的办法,确定50个村集体经济发展试点村,通过典型引导、示范带动,促进贫困村集体经济积累。要进一步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将集体所有的房屋、建筑物、机械设备等经营性资产折价量化到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变财政拨款为专项投资,扶贫资金投入设施农业、光伏、水电、乡村旅游等项目形成的资产,折股量化给贫困村和贫困户,使村集体和农户获得更多的财产权和收益权。通过“党支部+专业合作社+集体经济+贫困户”,壮大村级经济实力,增加贫困户收入。

(六)激发兴奋点——群眾动力。幸福不会从天而降,好日子是干出来的。贫困群众是扶贫对象,更是脱贫攻坚的主体,要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扶技、扶德并举,激发贫困群众自我发展、勤劳致富内生动力。镇安县开展“一约四会红十条”,在贫困村建立脱贫攻坚“爱心超市”,激励贫困户通过辛勤劳动、参与公益活动等,赢得爱心积分,兑换超市商品,受到各界好评。近期,商洛市正在实施村风新树、家风新书、民风新塑、学风新倡、春风新吹“扶志扶智五新”工程,各地结合村情实际广泛开展“新家园新民风”运动,号召群众学习远亲近邻中的“草根模范”,建立村民道德评议委员会、“红黑榜”公示等方式,引导得过且过的“失败者”、有劳动能力的“懒汉”通过辛勤劳动摆脱贫困、迈向小康。

(七)选择突破点——营销推介。现代农业是品质农业,生产绿色、无公害、有机农产品,提供好山、好水、好空气,呵护望山、看水、忆乡愁的好环境。商洛曾是夏禹治水、仓颉造字、四皓隐居、商鞅封邑、闯王屯兵之地,文化历史积淀深厚。商洛是全国首批4个“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市”之一,是核桃、板栗、茶叶、中药材、食用菌等优生区,现有核桃面积317万亩,核桃面积、产量居全国地级市前列,被中国经济林协会授予“中国核桃之都”。酒香也怕巷子深,要积极运用电商平台、互联网优势,加快中国社会扶贫网上线运行,开展专题营销策划,讲述特色故事,渗透文化元素,彰显地域差异,实现农产品优质优价,让好空气、好风景卖出好价钱。endprint

猜你喜欢
商洛市现代农业贫困户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商洛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柞水县委书记崔孝栓专访——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笃定前行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现代农业
我国农村水污染防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致富闯路人带领贫困户“熬”出幸福
『贫困户』过年
贫困户 脱贫靠产业
商洛市旅游精准扶贫的现状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