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籍《秋思》意蕴解读

2018-01-22 21:13马新广李森茂
文学教育 2018年1期
关键词:张籍秋思亲情

马新广+李森茂

内容摘要:《秋思》作为唐诗中的名篇,被选入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课本,本文以思乡之情为中心,从语言风格、艺术手法、格律韵脚方面入手,并结合诗歌内容逐句进行了赏析。使读者在全面体味诗歌情感的同时,也可以初步了解张籍诗作的基本风格。

关键词:张籍 秋思 亲情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秋思》是中唐诗人张籍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作以家常小事表露深情远意,了了数语之间,毕现了游子的怀乡情思。清人潘德舆曾对其激赏曰:“‘洛阳城里见秋风一绝,七绝之绝境,盛唐诸巨手到此者亦罕。”(《养一斋诗话》)

这首诗语言平易、着意细节的特色为历来品鉴者注意,明人张震即指出此诗:“常言常语,写得思尽。”(《唐音》)刘学锴先生亦认为:“张籍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富于包孕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作客他乡的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怀念。”①

其实,这首短诗的留白特色,同样值得关注。留白本是指画家在创作时,刻意在画面留出的空白,旨在“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清·笪重光《画筌》)诗歌中也常在文字语义间留下空白,召唤读者以“合理的偏见”对其填补,使作品以有限文字隐含无尽情意。《秋思》里的留白手法使这首短诗极富言外之意,体现了张籍近体诗“意蕴深厚的风格”。②

这首诗“作于张籍早年游寓洛阳期间,时约在贞元二年(七八六)秋。”(徐礼节、余恕诚《张籍集系年校注》,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第729页)此时年轻的诗人,远离吴郡(今苏州)的家人,只身北方求学,已历数年,即如诗人所言:“念君少年弃亲戚,千里万里独为客。”(張籍《远别离》)对这段历时十多年的求学生活,后来诗人回忆曰:“十年为道侣,几处共柴扉。”(张籍《登城寄王秘书建》)在此期间,故乡的亲人尚有衣物寄来,“因逢过江使,却寄在家衣。”(张籍《蓟北春怀》)他亦时有回信,报送音讯,“独行愁道远,回信畏家移。”(张籍《思江南旧游》)

诗人他乡求学,意在功名,然而尚无任何结果,思乡恋阙之情不时萦绕心头,当秋风再度拂过洛阳城,便一下子拨动了诗人思乡的心弦。首句“洛阳城里见秋风”暗用西晋时的吴郡人张翰典故,即“(张翰)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羮、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世说新语·识鉴第七》)相似的身份,错位的时空,怎能不让诗人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喟叹?蓄积在心头思乡情绪,不禁倏然而萌动。作者起笔之处指出了自己身处“洛阳城”,也把诗人这一江南游子,置身于东都洛阳的宏富背景之下,强烈反衬出诗人卑微孤独的身影、举目无亲的境遇。

“见秋风”一语,乍看不合事理,秋风无形无色,岂能看见?其实是以诗歌语言的“陌生化”手法,把词语超常搭配,与“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和“春风又绿江南岸”(王安石《泊船瓜洲》)的情形一样,同为生花之妙笔!“见秋风”三字所交代的秋景,似乎一片空白,然而“艺术的手法是事物的‘反常化手法,是复杂化形式的手法,它增加了感觉的难度和时延。”③显然,通过强化阅读感受,“见秋风”三字留给读者以丰富的想象,透过诗文几乎可以看见:洛阳城里,花草已开始枯黄,树木染上了秋色,秋风拥着枯叶当空翻舞,纷纷飘落,时而又一起相互簇拥,沿着路边追逐而去,略带凉意的秋风拭过诗人的面庞,拨弄着衣角,丝丝寒意围绕了孤独的诗人……

悲秋感触者历来有之,如宋玉的:“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九辨》)因感秋而怀乡思亲,修书问候,乃人之常情,即如杜甫的“家远传书日,秋来为客情。”(《悲秋》)诗歌第二句的“欲作家书意万重”,承上文隐含的思亲意脉而来,表露出以“作家书”倾诉亲情的心理。“意万重”三字,是对诗人纷繁心绪的简括,却把心意之具体,留下空白,又一次把读者带入了对诗歌的再创作:孤身漂泊的诗人,或许想致信关切父母的的身体可好;或许要询问家乡有无新的变化……或许要倾诉自己漂泊的孤苦、感慨颇不得志的境遇,却又顾虑增益家人担忧,欲言又止,此点即如近代人俞陛云品读此诗时所举家书情形:“‘药债未完官税逼,封题空自报平安,得家书而只益乡愁也。”(《诗境浅说续编·七言绝句》)至此,家信难写,亲情无言,真爱无限的情状,毕现于“意万重”三字。

“复恐匆匆说不尽”句,继续对诗人的心理描写。从“复恐”二字即知,诗人家信虽写毕,可思亲心绪却未能释怀,不时回忆家信内容。由于修书时“意万重”的纷乱内心,加之“匆匆”的外在情形,使诗人滋生了书不尽言、言未尽意的疑虑。

“行人临发又开封”句,首先用“行人”照应上句的“匆匆”,展示游子客居异乡,漂泊无依,万事不能从容筹划,只可随机而匆忙行事的苦衷,就连倾诉思念的家信,也只能托付于偶遇的捎信人,仓促处置。

用“又开封”这样人人都似曾经历的细节,道出了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那份沉重乡情。诗作的叙事终止在了“又开封”这个动作,再次对开封后的结果,留下了空白,它似乎就是对故事设置的悬念,由读者去猜想:或许诗人拆开封口,抽出信纸,匆匆在署名的下面,又提笔添写了几行字;或许拆开封口,展开信纸,再读家书,沉吟良久,而只字未写,又默默缄封了书信;或许拆开封口,换掉信纸,又从头重新写起……其实,开封之后的结果并不重要,因为“又开封”的意义在于于动作本身,它俨然就如同离家前再次检查行李,送别前再次叮嘱友人珍重,交卷前再次核对答案……或许无甚意义,却足见看重之心态,用情之深刻,心思之精微。这一细节性动作,给读者留下太多想象、感触,无怪乎清人王谦对其赞叹:“一倍笔墨便写出十倍精采,只此结句类是也。”(《碛砂唐诗》)

诗歌末句的细节描写,看似平淡无奇,实则是捕捉了生活中一个微小而真实,极富意蕴的生活片断,为诗人呕心之布局。诗句文字都经过了反复推敲打磨,了无雕琢痕迹,恰如明人敖子发曰:“此诗浅浅语,提笔便难。……皆自肺腑中流出,无牵强斧凿痕。”(《删补唐诗选脉笺释会通评林》)

另外,唐诗对格律极为考究,不同韵部的运用会带来迥异的阅读体验。《秋思》一诗韵在上平一东二冬韵(据南宋《平水韵》,与唐代通用的切韵略有不同),其中包含的韵脚给人沉郁辽远之感。结合诗人所用的“秋风”“万重”的字眼,读罢余韵绵长,即使诗中所含有万千的思念与不舍,却丝毫不显得狭促郁结。放佛心中的块垒也被秋风扫除,而以“又开封”三字作结,似乎也将深沉的离别化为绵邈的情思,百转千回又欲说还休。

钱钟书对张籍诗歌评价曰:“(张)文昌含蓄婉挚,长于感慨。”④王安石也说张籍诗歌:“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题张司业诗》)此诗的含蓄蕴藉,便得益于诗文中的多处留白,它使读者不自觉地去揣测、想象,去体味诗文的弦外之音。

注 释

①《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第762页

②袁行霈《中国文学史》,北京:高教出版社,2004年,第337页

③什克洛夫斯基《作为手法的艺术》,见什克洛夫斯基等著,方珊等译《俄国形式主义文论选》,北京:三联出版社,1989年,第6页

④钱钟书,《谈艺录》,中华书局,1984年,第94页

(作者介绍:马新广,山西师范大学文理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李森茂,山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endprint

猜你喜欢
张籍秋思亲情
亲情的滋味
秋思
秋思
秋思
WATING FOR THE SUNSET
秋思
读张籍《秋思》之所思
增进亲情的项目推荐
爱的内涵
假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