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山墙的安妮》与《海蒂》中孤女形象对比

2018-01-22 21:21吴学谦
文学教育 2018年1期
关键词:海蒂

吴学谦

内容摘要:《绿山墙的安妮》与《海蒂》分别是加拿大作家蒙哥马利和瑞士作家斯比丽的代表作。在这两部儿童文学名著中,作者建构出的安妮与海蒂这两个孤女形象既有相似之处,又存在着不同。一方面,安妮与海蒂在性格上都有着幻想与现实、独立自强与依赖他人的双重特质。另一方面,由于斯比丽为海蒂设置了都市生活的经历,因此海蒂比安妮拥有亲近自然的特征。而随着年龄增长个性也在不断变化的安妮又比一成不变的海蒂更加丰满真实。

关键词:《绿山墙的安妮》 《海蒂》 孤女形象

孤女形象历来备受西方作家关注,以孤女为题材的文学作品在西方女性作家创作中更为普遍。早在19世纪初期,英国的狄更斯在《老古玩店》里就塑造了一个温柔美丽的孤女耐尔,之后法国作家埃·玛洛的《孤女投亲记》等作品中都塑造了孤女形象,绵延近百年的孤女形象成为欧美文坛蔚为壮观的一道亮丽风景。作家们塑造的孤女们虽然大多有着身世坎坷却自立自强的共同点,但细节之处也有着众多差异。加拿大作家露西·莫德·蒙哥马利与瑞士作家约翰娜·斯比丽塑造的安妮与海蒂就是两个鲜明的例子。

一.异曲同工的双重性格

语言学家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提出了“二元对立观念”,并进一步阐释:语言现象总是有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是相互对应的,其中的一个要有另外一个才能产生价值①。“二元对立观念”自提出后就被运用到文学分析,特别是人物形象分析方面。从二元角度上看,安妮和海蒂的性格都有着双重性质:她们既习惯于徜徉在只属于自己的幻想世界中,也能够很快地接受现实变化;她们既能够靠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也需要依靠亲情等外在力量克服困难……

孤女安妮和海蒂从一出场就显现出与众不同好奇、爱幻想的特征。被马修接回绿山墙的路途是安妮的“幻想首秀”:首先她把野李子树枝想象成“带着美丽面纱的白衣新娘②”,再由身上穿的裙子想到去岛上旅行,还想到开花的洋樱桃树和红色的路。在不符合成人逻辑思维的故事里充满着安妮自由发挥着的想象力。海蒂也有着相似的异于常人的想象力。同样也是刚来到被托付的爷爷家,海蒂却对大家都厌恶充满了好奇和幻想:她把大风想象成魔鬼,和杉树做游戏,与山羊们愉快地对话……在海蒂的幻想世界,再严酷的环境也变成了传播欢笑的游乐园。

但是安妮和海蒂并不是只生活在幻想世界中,当现实环境出现问题时她们也会理性解决问题。当安妮了解到养母马瑞拉因自己是女孩子失望时,她虽然伤心地哭泣,但依旧希望能通过努力改变马瑞拉的初衷,让她接受自己。她不敢向马瑞拉提出任何要求,只要马瑞拉留下她,并尽力表现得乖巧。相似事情也发生在海蒂身上。当蒂提姑姑把海蒂扔给脾气暴躁的爷爷之后,海蒂并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动脑筋改变现状。她先解决了晚上的居住问题,自己动手搭建了一個温暖安逸的床铺。为了最快速度融入到爷爷生活中,她尝试着放羊,尝试着和爷爷交流生活。安妮和海蒂作为孤儿,她们比同年龄的孩子们更懂得去迎合现实,靠思考解决现实问题,但无论如何她们也是孩子,也会沉浸在幻想世界中享受只属于自己的快乐。

熟悉了现实生活的安妮和海蒂展示着自强自尊的独立品质。逐渐习惯在绿山墙生活的安妮在生活上和在学校中都是不肯服输的执着女孩,比如在巴里家的茶话会上,不可一世的乔西向安妮发起挑战,问她敢不敢单立左脚在花园木栅栏顶上走一圈,并轻蔑地认为安妮是做不到的。戴安娜等伙伴们都劝安妮不要做,但安妮还是为了证明自己答应了这个挑战。虽然她还是失败了,却赢得了一众女孩子们的尊敬。海蒂与安妮相似,当邻居彼得第一次带海蒂放羊时,他并不相信海蒂能胜任羊倌这样的职位,海蒂却坚信自己能做好,她向彼得学习放羊的技巧,努力让羊儿熟悉她,她逐一地与羊儿们说话,发现每一只与众不同的特征,渐渐地海蒂成为了比彼得还受山羊们喜爱的羊倌。

独立自强的安妮与海蒂同样有着需要依赖其他人的一面,当她们无法独立抵挡困难时,亲情和友情的力量是她们战胜一切的心灵支柱。由于安妮的无知,戴安娜误喝了马瑞拉酿制的存放了三年的葡萄酒而大醉,戴安娜的母亲巴里太太迁怒安妮,并不许安妮再和戴安娜成为朋友。安妮作为初来乍到的孤儿,她只有戴安娜一个好朋友,因此她非常伤心却又无计可施,只有向马瑞拉倾诉。马瑞拉同情安妮,主动去向巴里太太解释,并一直耐心安慰着安妮直到巴里太太的态度缓和。和安妮一样,内心强大的海蒂有时也需要朋友亲人的陪伴。在被姨妈送到克拉拉家后,海蒂总是沉浸在对乡村爷爷家的思念中,最终她只能求助唯一的朋友克拉拉,希望克拉拉能帮助她回家。

安妮和海蒂作为社会的无力者和寄养家庭的后来者,她们的生命中充满着被选择和被遗弃,她们很少有自主权,但她们依旧坚强地守卫着自尊心,特殊的身份经历不允许她们自己放弃自己。好在她们的生命中还有着亲情和友谊的温暖陪伴,让她们在伤心无助时能够有精神支柱支撑她们度过难关。

二.各有千秋的成长过程

安妮和海蒂作为寄人篱下的孤女有着相似的双重性格特质,但是在作者们精心设置的环境下她们也有着不尽相同的成长过程。海蒂比安妮有着更亲近自然、远离都市的特征,而经历过青春期的安妮则在成长过程中比海蒂变化更大、更敏感。正是她们各有千秋的成长历程才构成了丰富的文学世界。

在《海蒂》中,作者斯比丽为海蒂设计了生活环境对比的情节,海蒂整个成长环境经历了“乡村(爷爷家)—都市(克拉拉家)—乡村(爷爷家)”的变化,这样的情节不仅仅突出了海蒂坚强执着的个性,还体现着和其他孤女形象不同的亲近自然、厌恶城市的特质。海蒂在克拉拉家生活的很多情节都印证着这个特质,比如因为非常想念爷爷家,海蒂的胃口越来越差,她总是会在梦中伤心地哭泣。③海蒂由一个活泼开朗的孩子变成如此虚弱的样子是由远离大自然导致的,虽然有些夸张,但也确实将海蒂身上对自然的亲近展现真切。蒙哥马利也为安妮设计了生活环境变化的情景,在安妮在从女王学校毕业后,她没有选择留在城市,却回到绿山墙做一名乡村老师,但是让她做出这样选择的并不是对于自然的热爱与对城市的厌恶,而是回报马瑞拉和马修的养育之恩。相反,她在女王学校时很享受和乡村不一样的生活。endprint

不过,成长过程中的安妮也有着海蒂身上没有的特质。首先初到绿山墙的安妮是不成熟的,她有着很多缺点:她会毫不顾忌地顶撞林德太太而不知悔改,在学校里也是毫不顾忌与同学闹别扭。但是随着安妮一点点成长,她逐渐地改变着自己的性格,小说最后的安妮显然已经变成了一个成熟内敛大女孩。她用自己的温柔善良获得了约瑟芬姑奶奶的青睐,并成为了学校里受欢迎的女孩子,最后她为了不让马瑞拉孤单一个人生活,回到了绿山墙成为了乡村教师……小说前后的安妮虽然保持着她一贯自立坚强的个性品质,但她也在经历着从懵懂无知到成熟知性、从被厌烦到受人尊敬等变化。相比之下,海蒂的性格特征就没有在成长过程中发生任何变化,在彼得等众多“问题小孩”的映衬下,海蒂的存在似乎一直是完美的。刚刚被爷爷收养的海蒂很快因活泼开朗的性格获得了暴躁的爷爷及众多邻居的喜爱,在克拉拉家寄人篱下时又获得了克拉拉、克拉拉的奶奶甚至仆人们的喜爱,再次回到爷爷家后海蒂又用自己的善良真诚打动了所有人,海蒂像是一个理想中的人物,这样的形象虽然显示出了她身上的优秀品质,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泯灭了海蒂作为孩子的真实。

另外,由于安妮与海蒂所处的年龄段不同,经历着青春期的安妮有着海蒂没有的敏感。比如青春期的少女已经有了朦胧的爱情萌芽,安妮和戴安娜经常讨论班里男生女生的事情,安妮很讨厌别人把她与和她成绩相仿的男生吉尔伯特相提并论,她认为这样非常无聊。但安妮心里面依旧很介意自己的红发,并且期待自己也能向外表出众的戴安娜那样受男生喜欢。这样的口是心非是青春期少女面对人生关节时的表现。除此之外,青春期的安妮还有着自我反思意识,她会自觉地在心中树立榜样,并努力地向人生楷模学习,让自己变得更优秀。

福斯特把小说中的人物分为“圆形人物”和“扁平人物”。他认为“圆形人物是复杂且经历了很多发展变化的”④。张德林也进一步指出“圆形人物在作品中每一次出場,其性格的不同侧面都会有所表现,因而会给读者带来连续不断的审美新鲜感。⑤”很明显性格在不断变化、既有优点又存在不足的安妮是一个“圆形人物”,而性格没有任何变化的海蒂则更倾向于一个“扁平人物”。作为“圆形人物”的安妮是作者根据生活原本面目塑造的形象,每一个女孩都能在安妮身上找到自己成长时的影子。与安妮相比海蒂是“静态”的,虽然她也有着鲜明特点,但漫画般的成长过程始终会影响到形象的实在感。

由于蒙哥马利与斯比丽出于或相同或相异目的塑造的安妮与海蒂,因此安妮和海蒂也既有相似的双重性格,也有着不尽相同的特点,共同点可以展现她们的坚强乐观品质,而性格上的特殊性也能彰显出她们的个人魅力。正是因为作者与人物间的相互流动才使作品呈现出自然亲近的风格,安妮和海蒂的形象与她们的作者在儿童文学史上也才成就了不可磨灭的地位。

参考文献

[1]朱自强.《儿童文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吴杨.《蒙哥马利的女性写作及其作品和生平写作的平行研究》[J].外国语文研究,2016,(3).

[3]江建国.《<海蒂>与她的作者施皮里夫人》[J].人民日报,2011,(7)

[4]刘军.《瑞士第一公民“海蒂”》[J].光明日报,2005,(8)

[5]吉晶玉.《从孤女形象看西方19世纪女性文学》[J].乌鲁木齐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11)

注 释

①【瑞士】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高名凯译,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37页

②【加】蒙哥马利.《绿山墙的安妮》[M].郭萍萍译,译林出版社,2009年版,第12页

③【瑞士】约翰娜·斯比丽.《海蒂》[M].翟红梅译,译林出版社,2015年版,第87页

④【英】E.M.福斯特.《小说面面观》[M].冯涛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67页

⑤张德林.《论圆形人物与扁形人物——小说艺术论》[J],文艺理论研究,1992,(12)

(作者单位: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海蒂
一个小忙
原点之爱
《海蒂和爷爷》:一个阿尔卑斯山的童话
人生的礼物
海蒂和爷爷(下)
海蒂和爷爷(上)
海蒂和爷爷(中)
《海蒂和爷爷》:温暖你,治愈我
海蒂和爷爷
小木屋里的幸福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