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管类统计学课程“赛教融合”教学模式探讨

2018-01-22 00:11刘冬萍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7年2期
关键词:赛教融合经管类专业

刘冬萍

[摘要]统计学课程对于经管类专业学生来说有两个特点:一是在经济管理、经营决策过程中必不可少;二是当前的教学模式使得该课程变得抽象难懂,“应用型”体现不明显。近年来,通过带领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CRA)的实践,发现了实践比赛能够达到对统计学应用型教学及学生实践训练的积极影响,进而提出了“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训”三位一体的统计学“赛教融合”的实践教学模式。

[关键词]经管类专业;统计学教学;实践比赛;CRA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7)02-0096-03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7.02.045 [本刊网址]http:∥www.hbxb.net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快速发展和海量纷繁复杂的大数据不断涌现,政府、企业等各个经济部门越来越重视从与其相关数据中提取有用信息的统计分析技术,越来越以客观数据为依据做出经济管理和经营决策,数据的挖掘和解读逐渐成为现在和今后一段时期内应用型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毕业生所需必备的职业能力,统计学课程在经管类专业中的重要性地位日益凸显。然而,对于当前大多数经管类专业学生来说,学金融的不会收集金融相关数据,学国贸的不会分析国贸数据等类似现象仍然十分普遍。特别是,一些教统计学的教师在对经管类专业学生的随机提问中发现,学生们都认为统计学十分重要,但大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觉得该课程晦涩难懂、枯燥乏味。

由此可见,统计学课程对于经管类专业学生来说有两个特点:一是在经济管理、经营决策过程中必不可少;二是当前的教学模式使得本该与实际联系紧密、妙趣横生的课程变得抽象难懂,“应用型”体现不明显。因此,加强对经管类专业统计学教学应用型转型的研究和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近年来带领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CRA)的实践,提出了“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三位一体的“赛教融合”教学模式。

一、经管类统计学课程应用型教学面临的困境

(一)学生数学基础薄弱,主观为难情绪普遍存在

当前一般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大多是文理兼收,而且文科生占比往往超过半数以上。文科生数学基础和数理逻辑思维相对较差,对统计学课程往往产生先天的恐惧情绪。同时,经管类专业均是实战型和应用型较强的专业,在经管类专业的主要课程体系中,涉及数量分析方法的课程并不多,除了基础的高等数学和部分概率论,事实上,很多高校的市场营销、酒店管理等专业概率论课程并不开设,统计学恐怕是唯一大量涉及数学知识的课程。更何况近年来以优化教学方法为主要内容的高等数学在一般本科院校有越讲越少的趋势,统计学对于数学基础较为薄弱的那部分学生而言,就越发“令人讨厌”。据张仁萍(2012)所做的调查,在学习课程前,66%的文科生认为统计学课程太难和较难,而理科生中认为统计学难的达到32%。

(二)教材应用性不强,与经管类专业实践相脱节

在统计学内容基本成熟的今天,好的教学效果主要取决于好的教材和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目前,各种统计学教材琳琅满目,根据中国高校教学参考书全文数据库(CALIS)检索结果,国内学者编著的用于普通高等教育的经管类统计学教材约180多本。然而,这些教材一方面偏重知识的通识性,无论在结构编排还是在内容及课后习题的选择上也大同小异,仅仅是通过或删减推断统计章节,或增加国民经济统计指标章节来体现差异,缺乏专业实践性和针对性。另一方面,教材普遍使用数学公式及逻辑推导的形式来阐述核心统计方法和理论,而鲜少有与实际领域相结合的直观印象。即便是统计案例,来自真实经济、商务环境的很少,大部分都是“编写”的案例,甚至是若干年以前应用在自然科学领域内陈旧的案例,与现实的经济管理实践严重脱节,无法体现统计方法的应用性。

(三)教学目标单一,学生会“解题”不会“应用”

教师在上统计学课程时往往以课堂讲授为主,按照先讲理论再讲例题的顺序进行,其目标是知识的传授,然后努力地教授学生去解题,而对于问题的来历、分析的逻辑思路和结论的考察则轻描淡写、一笔带过,似乎学生只要依据统计理论知识得到计算结果就万事大吉。这种教学目标是单一的,通过习题训练,学生或许学会了怎样计算置信区间、检验统计量、拟合优度等,但对这些概念和方法的真正意义根本无从理解,对计算结果表明的结论也无法明确,更别说统计思维和统计素养得到培养、统计应用能力得到提升,大多数学生在考核完成之后,头脑中除了几个计算公式、名词术语之外,很难有太多的内容留存。

(四)课内实验以软件操作为主,缺乏实战性

虽然当前大多数院校均开设统计实验课程,但从实验内容和实验目标来看,均是以软件(Excel、SPSS等)的介绍、操作模仿为主。对学生来说,或许比课堂讲授“有趣”,但始终不能投身实战,总是坐在实验室里去模仿操作过程、探讨别人的事情,長久下来,学生积极性备受打击。在这个环节中不仅仅是学生体会不到实战的挑战和乐趣,就连老师也是纸上谈兵,没有实践经验。比如对某市打车软件使用满意度的调查,理论上来说抽样框是所有使用过打车软件的人群,然而现实是难以列出明确的抽样框名单,也就难以进行概率抽样,只能采用拦访式的非随机抽样。非随机抽样情况下,又该如何保证样本的代表性呢?这些实际问题,课堂讲授时并不涉及,但在实践中却是必须要考虑的方面,也是不能回避的方面。

二、实践比赛对统计学教学的积极影响——以CRA为例

实践比赛对于提升相关课程的学、研、产及创新实践的发展水平,改善高校实践教学水平,增强大学生职业能力,促进校际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学习等发挥积极作用。目前,省级、国家级各类高校实践比赛中,除了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之外,有不少比赛也均要求含有调查与分析的环节,如“挑战杯”、“双创”等,可见统计学在经管领域实践中的重要作用。本文以CRA为例,阐述实践比赛对统计学教学的积极影响。endprint

(一)CRA比赛能激发学生学习统计学的兴趣

CRA大赛不对选题做特别要求,由参赛小组自主选题,通过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项目,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克服对教师布置的题目不能完全理解或没有兴趣等问题。从CRA的历届参赛作品的选题情况来看,50%以上的选题来源于实践、令人觉得有趣,同时,选题的评分标准中有“结合实际”、“新颖”,这就要求学生时刻关注身边的热点、难点和焦点。我院学生在选题时,首先回答“为什么要选此主题”、“做此项调查意义何在”。本文通过其中—个获省级二等奖的小组的参赛经历来介绍CRA对统计学教学的影响,该小组的选题为“高校线上超市的调查”。该小组选择此题目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高校线上超市发展迅速,不仅对大学生的消费习惯产生难以忽视的影响,更有不少学生加入到线上超市创业浪潮中,通过此项调查可以探究校园线上超市顾客的群体特征、满意程度及其关联关系,总结促进和阻碍高校线上超市发展的因素,进而挖掘市场需求导向下高校校园线上超市改进方向的建议。这个选题说明学生想运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激发了他们学习统计学的热情和兴趣,该小组甚至还起了响亮的团队名——“Super M”,可见其积极性之高。

(二)CRA能训练学生综合运用统计学基本知识和软件操作

选题确定之后,学生要根据选题,撰写并按时提交市场调查分析报告作为CRA初赛的参赛作品。调查分析报告要求对选题的认识有实际领域的理论基础,调查方法的选择符合实际,统计分析方法要得当、正确、灵活,研究结论和建议要依据团队的调查数据和对数据的分析。学生要想完成调查分析报告,必需综合运用包括抽样调查、数据整理、描述性分析、相关与回归分析、多元统计等多个知识点,同时也要掌握Excel、SPSS等软件操作。仍以“高校线上超市的调查”为例,参赛小组根据选题设计调查问卷之后,选择了由寝室楼到楼层再到寝室的三阶段抽样实地发放问卷,同时辅以“问卷星”网络调查平台,收集相关统计数据,运用Excel进行数据整理,并对顾客群体特征、满意度进行图表描述性分析,再运用SPSS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列联交叉分析,最后根据数据分析总结线上超市发展的特点及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关建议。可见,学生在参赛过程中,不经意的对统计学各章节的知识进行融合,对统计软件操作进行训练,不断地思考和改进。

(三)CRA能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统计实战能力

实践赛初赛中,无论是在数据搜集、问题分析阶段还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所面临的是真实的社会情境。学生在这个情境下提出问题,通过分工写作、相互沟通的方式查找资料、分析和讨论,最终解决实际问题。这整个过程学生可以很清楚地意识到他们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以及还需要哪些知识才能够解决这个问题,然后与小组成员一起分析探讨。进入CRA复赛时,小组成员则需要相互配合,以演讲、小品、相声等团队协作的陈述方式表达出参赛作品的意义和亮点。这样系统的实践比赛,一方面,有益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使其成为一个愿意合作并善于合作的人;另一方面,能够帮助学生快速了解在实际工作中统计学所起到的作用,以及统计涉及的具体工作和内容,提高学生的统计实战能力。

(四)CRA能提高教师的应用型教学能力,促进校企合作

一方面,实践比赛的宗旨基本上都强调实用性,教师为了更好地配合比赛的进行,必须在统计学教学中更加注重内容的实用性和方法的前沿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以及现场表现力等。同时,教师在指导比赛的过程中收获的宝贵经验,也为其有效实施应用型教学提供了素材。目前,我们正尝试引入优秀参赛作品,把赛事贯穿到专业课程教学中,真正实现“以赛促教”的理念。另一方面,由于参赛作品选题“接地气”,除了能够使参赛学生和指导教师“赛以致用”,也为其赢得社会各界的支持生成了吸引力巨大的“磁场”。我院的“Super M”团队在赛后,很快便与一家教育机构合作为其开展了一次市场调查。这一系列的过程,都是教师和学生在走出去,走校企合作之路。

三、经管类统计学应用型教学与实践比赛有效融合的实施建议

(一)获奖案例与模块化教学相结合,以赛促教

改革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与比赛要求结合起来,依据实际统计调查与分析的工作过程和实践比赛过程将教学分成四大模块:统计调查教学模块、数据整理教学模块、统计分析方法教学模块和实践运用教学模块。然后,确定每个模块必备的知识点,再由知识点对理论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不再按传统教材的逻辑顺序来进行教学,而是采用模块化教学。同时,在讲授各个模块时,结合优秀获奖作品作为教学案例,实现以赛促教。如,在实践运用教学模块,案例中的数据可以直接拿来让学生进行分析和软件操作,让学生动手实现获奖作品的分析过程,把各种具体的分析方法如相关与回归分析、方差分析等在软件上亲自操作一遍,通过一个案例可以贯穿前后许多知识点和操作。

由于教学模块与比赛过程相一致,教师能很容易的选取一些典型的、有实用价值的获奖案例,也是学生感兴趣的案例,如大学生室友关系、大学生选课意愿、餐饮外卖、校园线上超市、旅行APP、打车软件、老年人居家养老、城市雾霾、快递服务等,这些获奖作品不仅能够紧扣教学内容,而且让学生感到统计就在自己身边,可以信手拈来,从而提高学习兴趣。

(二)实践比赛成常态,以赛促学

首先,将实践比赛与统计学课程的实践教学任务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教学常态,达到以赛促学的目的。教师在统计学课程的第一次课中介绍本门课程的考核方式及实践比赛的参赛说明、选拔方式、获奖级别和历年优秀作品,明确将实践比赛成绩纳入到统计学课程的实践成绩中。参加CRA比赛的作品可以直接作为实践作业,而“双创”、“挑战杯”等比赛中涉及的统计调查与分析内容均可单独作为实践作业的一部分。同时,根据获奖级别给予学生适当加分,并且在评奖评优方面对获奖学生给予优先考虑。这些奖励政策极大激发学生参与比赛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其次,积极开展系级、院级的CRA校内选拔赛,使全体学生都有竞争意识,积极参与竞赛,激励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CRA比赛的知名度。而且,参加过校内选拔赛的学生更加熟悉比赛流程、软件操作等,能更快的做好准备,有利于提高省赛或国赛的成绩。同时,建立学生实践比赛自学组织或社团,在不同年級以大三、大二和大一的梯队式组合,形成传帮带的学习氛围,能有效地减轻教师的整体工作量,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搭建校企合作平台,以赛促训

通过实践比赛,积极搭建高校与企业在统计调查方面的合作平台。首先,邀请企业家作为校内选拔赛或省赛的评委,让企业家了解到本科学生在调查方面的能力,增强学校的知名度。担任CRA国赛评委的著名市场调查公司——零点集团副总裁吴垠曾感言,在市场调查分析大赛上,很多本科生做的研究报告,连调查公司的很多博士生都比不上。可见,通过实践比赛的纽带,能为高校赢得社会各界特别是企业的支持生成了吸引力巨大的“磁场”。

其次,以参加CRA等比赛经验和获奖作品为蓝本,以小微型企业、大学生创业群体为对象,积极寻找在统计调查方面的合作机会。小微企业、创业群体在经营决策中常常需要进行各个方面的调查与分析,如顾客需求调查、产品满意度调查等。然而,由于缺乏专业的统计人才和技术企业往往难以独自面对,同时,国内专业的调查咨询公司收费昂贵,很多小微企业、创业群体无力承担。而由大学生组成的调查团队兼具专业性、费用低等特点,一方面能够解决小微企业、创业群体的实际问题,另一方面为学生和教师参加实践比赛提供真实可靠的素材及学以致用的统计训练机会,实现以赛促训。endprint

猜你喜欢
赛教融合经管类专业
中职会计专业“以赛促教 赛教融合”教学模式实践研究
大赛“效应”放大到课堂教学中的思考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