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泉县小麦赤霉病发生情况及%戊唑·噻霉酮水乳剂防效研究

2018-01-22 21:43韦士成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24期
关键词:乳剂赤霉病小麦

韦士成

摘要 本文分析了2017年临泉县小麦赤霉病的发病特点和发病原因,并通过27%戊唑·噻霉酮水乳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田间药效试验,探索了该药剂的适宜用量及用法,以期为小麦赤霉病的有效防治提供借鉴。

关键词 小麦赤霉病;发病特点;发生原因;27%戊唑·噻霉酮水乳剂;防效;安徽临泉

中图分类号 S435.121.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24-0085-01

小麦赤霉病是一种典型的气候性病害,一般小麦抽穗扬花期侵染,灌浆期危害,成熟期成灾。若小麦抽穗扬花期间多连阴雨或雾霾天气,赤霉病易暴发流行。其主要为害穗部,不仅造成小麦严重减产,而且病粒中含多种真菌毒素,对人、畜危害极大,病粒率超过4%即不能食用[1-2]。近几年,小麦赤霉病连续在临泉县偏重发生,现已上升为该县小麦的主要病害。受区域大气候等因素影响,2017年临泉县绝大部分麦区气候条件适宜、菌源充足、缺乏抗病品种,导致赤霉病暴发流行。

1 赤霉病发病特点

2017年,临泉县小麦赤霉病发生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发生轻,发病面积小。5月15日调查,小麦间平均病穗率为1.78%(较2016年减少74.24%),最高达11.3%。发病面积为6 933.33公顷次(较2016年减少87.01%),占总播种面积的6.93%。二是品种间有差异。近期田间普查时发现,赤霉病在不同小麦品种上发病率有明显差异,淮麦33、豫教6号、周麦30、周麦27田间发病率较高,山东102、泛麦5号、鲁原502、淮麦38等品种发病率较低。三是防治效果明显。2017年,各乡镇对赤霉病防控工作抓的比较实,高产示范片、种粮大户、专业合作组织也能及时根据天气变化调整防控策略,一般都喷防2~3遍,因而赤霉病发病率也相对较低,喷防效果比较明显[3]。一般农户虽然在各级政府的宣传发动下也进行了喷防,但由于喷防药剂、施药技术和防治时间把握不准,防治效果相对较差,个别漏防田块赤霉病病穗率仍达到10%以上。

2 赤霉病发生原因分析

分析2017年临泉县小麦赤霉病发生特点,其主要由以下几个原因造成。一是主播品种大多不抗病。在临泉县播种面积较大的品种,如淮麦33、济麦22、周麦22、淮麦22、淮麦38、周麦27、周麦30等均不抗赤霉病。二是病源充足。近几年,小麦赤霉病在临泉县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2012年中等偏重、2015年中等发生、2016年偏重发生,田间菌源充足。据研究,小麦赤霉病病原孢子可以附着在水稻和玉米秸秆上越冬,遇到适宜天气条件释放侵染,近几年随着临泉县玉米秸秆还田面积和数量逐年扩大,为赤霉病发生和蔓延提供了菌源基数。三是栽培条件适宜。2017年临泉县小麦播种密度较大,小麦长势较好,田间群体偏高,加上拔节肥追施面积大,小麦生长后期田间郁闭、湿度高等,均有利于小麦赤霉病发生与危害[4]。四是气象条件不利。2017年临泉县小麦抽穗扬花期在4月17—25日,直到5月5日未遇到3 d以上的连阴雨天气,只是4月19日(0.5 mm)、25日(0.5 mm)和5月3日(21 mm)有不同程度的降雨,但降雨量不大,18 d降雨日为3 d,总降雨量22 mm,而且降雨日与小麦的扬花期吻合度较低,导致2017年该病的发生明显低于2016年。但5月7日(24.5 mm)、8日(5.5 mm)的降雨则加重了病害的发展和蔓延。

3 27%戊唑·噻霉酮水乳剂防治效果研究

为探明临泉县小麦赤霉病重发的情况和成因,筛选出适合当地的防治药剂,笔者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和试验,为今后在临泉县推广应用提供了科学的依据。现将27%戊唑·噻霉酮水乳剂对小麦赤霉病的田间防治效果总结如下。

3.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为安徽省临泉县麦棉原种场,小麦品种为淮麦33。试验田土质为砂姜黑土,所有试验小区栽培条件均一致。土壤pH值6.8,含有机质1.93%,土壤肥力均匀。各试验地小区间环境条件一致。2016年10月12日0.25 m等行距播种,复合肥(25-8-12)750 kg/hm2,小麦长势较好。

3.2 试验材料

试验药剂为陕西西大华特科技实业有限公司生产的27%戊唑·噻霉酮水乳剂,对照药剂为江苏省农药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25%氰烯菌酯悬浮剂。

3.3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6个处理,即25%氰烯菌酯悬浮剂1 500 g/hm2(A);27%戊唑·噻霉酮水乳剂600 mL/hm2(B)、750 mL/hm2(C)、900 mL/hm2(D)、1 200 mL/hm2(E);以清水作空白对照(CK)。小区面积667 m2。

小麦扬花初期(4月20日)施药1次,7 d后(4月27日)第2次施药。施药器械采用郑州新秀农用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益农电动喷雾器,兑水675 kg/hm2,采用二次稀释法混匀后常规均匀喷雾,重点喷施于小麦穗部[5]。

3.4 调查统计

于小麦赤霉病病情发生稳定期(5月22日)调查各处理发病情况。调查时按每处理区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调查100个麦穗,每个处理调查500穗,统计病穗率和病情指数,计算病穗防效和病指防效并记录对作物的直接影响。

3.5 试验期间气象条件

第1次施药当日温度为16.5 ℃,晴,湿度71%,微风。第2次施药当日平均气温18 ℃,晴,湿度65%,微风。试验期间

平均气温20.76 ℃,最高气温32 ℃,最低气温为10 ℃,降雨日7 d,降雨量75 mm,整个试验期间无影响试验结果的恶劣气候因素。

3.6 结果分析

通过调查发现,除处理B外,各处理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均超过70%。其中处理B病穗防效为68.09%,病指防效為73.89%;处理C病穗防效为76.60%,病指防效为82.77%;处理D病穗防效为78.72%,病指防效达到85.55%;处理E病穗防效为76.60%,病指防效达到86.12%;处理A病穗防效率为78.72%,病指防效为87.77%(表1)。除处理B 病指防效低于75%外,处理C、D、E防效均超过80%,与处理A接近,各处理随着用药量的增加,防效提高。据试验观察,所有药剂处理区小麦生长正常,无药害现象发生。

3.7 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27%戊唑·噻霉酮水乳剂对小麦赤霉病有较好的防效,应在小麦赤霉病防治中大力推广应用。建议药剂应用剂量以商品量750~900 mL/hm2(有效成分202.5~243.0 g/hm2)为宜,第1次施药时期应在小麦始花期,间隔5~7 d进行第2次施药。

4 参考文献

[1] 杨丹丹,赵国建,金建猛,等.小麦赤霉病发病期探讨试验研究[J].农业科技通讯,2017(8):180-181.

[2] 唐洪,潘勇,郭林永,等.27%戊唑·噻霉酮EW防治小麦赤霉病田间药效试验[J].上海农业科技,2017(1):111-112.

[3] 王宏彬.小麦赤霉病发病原因及防治[J].农技服务,2017,34(2):88.

[4] 朱育红.淮阴小麦赤霉病发病原因及防治[J].科技信息,2012(27):464-465.

[5] 韩景红.小麦赤霉病发病因素分析及综合防治对策[J].中国果菜,2010(7):34.endprint

猜你喜欢
乳剂赤霉病小麦
3%甲氨基阿维菌素微乳剂注干剂配方研究
2019年绍虞稻区小麦赤霉病重发原因及防控对策
论小麦赤霉病发生危害形势及防控对策
虾青素干乳剂制备工艺研究
解读山东小麦栽培技术要点及发展前景
小麦,你好
成功克隆小麦抗赤霉病关键基因
防止小麦倒伏和增加穗数及穗重的措施
含压裂液采出油乳化特性及破乳剂筛选研究
我的英国朋友小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