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县优质小麦新品种比较试验总结

2018-01-22 10:29潘旭魏党振
新农村 2018年8期
关键词:中麦西农新麦

潘旭 魏党振

1 试验目的

围绕四优四化决策部署,结合本区域生态条件,开展优质强筋小麦品种筛选、展示和鉴定,客观、公正评价不同优质强筋小麦的丰产性、抗逆性、品质及其利用价值,为加快优质小麦发展提供理论技术支撑。

2 材料与方法

2.1 试验材料与地点

试验品种为各育种单位提供的小麦新品种;试验田设在滑县白道口镇王河京村,地势平坦、排灌方便,肥力均匀,土壤为两合土,肥力中等;前茬作物为玉米,产量650kg/666.7m2。底肥施入心连心15-15-15复合肥40kg/666.7m2。试验种子用0.6%睛菌唑+0.2%戊唑醇+0.2%克百威进行拌种,药种比例为1:50。按照试验方案要求,搞好田间观察记载和考种工作。

2.2 試验设计

试验采用大区对比试验,每个小区为长方形,面积300m2试验地四周设6行保护行;共设10个优质小麦品种,分别为西农511、存麦5号、新麦26、锦绣21、郑麦369、西农20、中麦578、郑麦7698、郑麦366,以百农207为对照;田间专人负责同一般大田管理。

2.3 试验地管理

收获后进行深耕、耙地;于10月21日用精播耧进行精细播种;小麦生长过程中分别在3月23日、4月10日、5月12日共浇水3次;11月22日用锐超麦(双氟磺草胺10%,氟氯吡啶指10%)进行全田喷雾防治田间封闭杂草;4月25日用保美乐2袋、尊保1袋、多菌灵50g、三唑酮30g进行一喷三防。

3 试验结果与分析

3.1 气候特点对试验和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

今年滑县试验小麦播后降雨充沛,出苗整齐。小麦返青期积温高于常年,冬季冻害影响小。春季气温回升较快,生长稳健,今年小麦普遍抽穗提前3-5天。4月7日夜受冷害明显影响,主茎蘖及小穗不同程度受损,后期造成二次发育及籽粒败育,导致收获时青穗增多和缺粒。蚜虫发生较轻,纹枯病中等发生,白粉病是近年来发生最轻年份,叶锈病、赤霉病发病轻。受冻害影响,产量低于正常年份。

3.2 农艺性状

3.2.1 不同时期的苗情。不同时期,秧苗单株茎蘖数在越冬、返青、拔节各个时期的差异;从返青--拔节阶段群体随着气温的回升呈上升趋势。

3.2.2 抗倒性。整个小麦生育期间,滑县气候条件较为有利,未出现大风、强降雨等恶劣天气,小麦生产中基本未出现小麦倒伏现象,试验田各区也未曾有倒伏发生,各品种间抗倒能力无差异(表1)。

3.2.3 抗寒性。2018年4月6日晚我县出现气温极端天气,草面气温降至-7.5℃连续持续9h,造成各品种均有不同程度冻害,冻害级别在3-5级,其中表现抗冻的品种是郑麦369、中麦578、郑麦366、西农511。

3.2.4 抗病性。今年各种病害发生较轻,白粉病、条锈病、叶锈病、赤霉病是近年来发生最轻年份。

3.2.5 株高。参试品种株高在65.2-73.5cm之间,株高最高的是存麦5号73.5cm,西农20株高最低65.2cm,各参试品种株高适中,按其株高由高到低依次是存麦5号、中麦578、郑麦369、百农207、郑麦366、西农511、新麦26、郑麦7698、锦绣21、西农20。

3.2.6 穗粒结构。各品种穗粒数最高的是百农207,为38.5粒,其次是西农511,为34.8粒,之后依次是新麦26、郑麦7698、郑麦366、郑麦369、锦绣21、存麦5号、中麦578、西农20,分别为34.4、32.4、32.2、31.2、29.6、28.8、26.8、25.2粒,西农20粒数最少,为25.2粒;从千粒重来看,各品种间差异较大,千粒重最大的品种是中麦578,为55.35 g,依次为郑麦369、郑麦7698、锦绣21、新麦26、郑麦366、百农207、西农511、西农20、存麦5号,分别为49.27、46.4、45.97、41.27、40.62、40.56 、39.44、35.97、33.85g。

3.2.7 产量。参试各品种间产量差异较大,产量最高的品种是郑麦369,产量达399kg/666.7m2;其次是中麦578,产量为397.5kg/666.7m2;依次分别是百农207、郑麦366、新麦26、郑麦7698、西农511、锦绣21、存麦5号、西农20,产量只有2个品种比对照增产分别为郑麦369增产4.8%,居第一位。中麦578增产4.4%,居第二位。对照百农207居第三位。

3.2.8 不同处理节间长度。在小麦生产过程中对小麦倒伏起决定性作用的一是发达的根系,二是小麦根部向上的第一二节间的长度。通过试验表明不同处理的一二节间长度随着群体的增加而增长。其不同处理第一节间长度依次为百农207为3.38cm,新麦26为3.45cm,郑麦7698为3.73cm,锦绣21为3.75cm,西农20为4.03cm,存麦5号4.43cm,西农511为4.5cm,中麦578为4.6cm,郑麦369为5.13cm,郑麦366为5.8cm。

4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郑麦369产量水平最高,穗粒结构合理,株高适中,抗病、抗冻能力性强,具有较高的增产潜力,可作为滑县小麦后续新品种进行区域种植。中麦578株高适中,穗大粒多,千粒重高,早熟落黄好,可进一步按区域中小规模种植并摸索其配套生产技术。

作者单位:河南省滑县农技推广区域站

猜你喜欢
中麦西农新麦
新麦走出好行情 农户丰产又丰收
宝鸡市2020-2021年水地小麦新品种产量性状调查分析
新麦系列品种主要产量性状分析
超强筋小麦新麦26 及其衍生品种新麦45、新麦58 的品质分析
疫情致前期麦价波动 新麦上市价以稳为主
国审高产多抗广适小麦新品种—西农100
青海省冬小麦品种区域试验①
中麦175 助力甘肃旱年增收
小麦品种西农979 的社会贡献
中麦通信用户数超50万聚焦公交平台 寻求商业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