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往事:洋品牌其实都是沈阳造

2018-01-22 12:28孙秀峰
当代工人 2018年19期
关键词:东芝沈阳电梯

孙秀峰

此时此刻写这篇文章的我,从事的行业几乎与每个人都有关系,我可以非常自信地说,上上下下的事都归我管。聪明的读者可能猜到了,跟电梯有关;脑袋瓜转得稍微慢一点儿的,也许心里会想这货真能吹……时常跟人对话,得知我的行业,基本上他们都会抱怨自己单位或家里的电梯总出现故障,偶尔还“滑梯”,从18层直接掉到地下室、困在电梯里很害怕云云。我想问,你乘坐的是大象滑梯还是长颈鹿滑梯?一般情况下,我还得解释电梯这东西按照规定是15天就得检修一次,你们说的“滑梯”是出现故障之后的重新修正运行,有的往下走两层就好了,有的就得去电梯井道最下面那层,就像电脑死机了得重启一样。

给《当代工人》写这篇文章,并不是要做电梯的科普问答,尽管目前社会及媒体对电梯的科普基本都是不太科学的,我有必要去做一个相关的科普,但不是在这里。在这里,按照编辑的要求,我应该分享:沈阳第一台电梯在哪儿,是什么牌子,沈阳生产电梯的企业发展得如何……我尽力为之,因为尽管我带着这些问题四处请教业内前辈,也找了一些沈阳老建筑的相关书籍,甚至问了一些档案馆跟质监机构,得到的相关资料也不是太全面。我还发了一份邮件给《中国电梯》杂志社的曹社长,他回复说,我国对于老电梯的研究属于空白学科。所以,我只能以在业内浸淫多年的经验,以及见过沈阳这座城市里各种建筑中各种电梯的实践,加上本人的朴素实在,为各位读者呈现有关电梯的“经典”。

遗憾的是,我接触的年代最久远的电梯,不过有20年历史的样子,保险起见,我问了一些老师傅们,他们说数十年来,电梯的改变也就是控制方式和电子元件技术发生了变化,基本机械结构上,从奥的斯发明安全的电梯之后就没多大的改变。

问完老师傅,我又上网搜寻了一下,不出意外,罗列的各种与电梯相关的历史事件中,都会提及中国的第一台电梯是在上海安装的。那个年代的上海就已经有国际范了,更是冒险家的乐园。中国的第一批“摩天大楼”也是在那里诞生的。楼高了,当然就用上电梯了。

1901年1月7日,上海滩资历最深、影响最大的英文报刊《字林西报》上有一篇名为《上海建筑》的纪实报道。该文指出:“福利公司新商店和建筑接近完工,该建筑将是南京路最著名的建筑。与周围建筑相比,该建筑鹤立鸡群。福利公司内部设计非常时尚,不同楼层用带基座的坚固柱子支撑,一个装饰性的楼梯从中央直抵建筑最高处。建筑附加一台方便、舒适的水压奥的斯电梯。”

目前公认的中国最早的一台电力驱动的电梯也是安装在上海。今天和平饭店南楼是原汇中饭店,这家饭店的原址是一商店。1860年代,看好上海经济发展势头的老板果断地在这一面临黄浦江、靠近繁华商业街道的地段修建了一幢高级旅馆。1908年,重新修建好的汇中饭店除了在装潢方面采用最新材料外,在设备安装上也花费巨资,购买两台世界上最新颖的电梯,品牌也是奥的斯的。要问为什么不用国产的,答案不说自明。

汇中饭店安装的电梯已经不再是“水压式”或“蒸汽式”的,而是最先进的“电气式”,而且是自动的。电梯口在汇中饭店底楼的大堂内,从一楼通到建筑的最高层,每层都可以自动停、动、开、合。汇中饭店的电梯面积和载重量都比较大,可以运送较多的人和行李,加上电梯行驶平稳、安全,没有噪音,深受旅客好评。

说回到沈阳,这座工业重镇的第一台电梯在哪儿呢?曹社长给了我一个参考:“1925年,位于奉天市中街向北胡同(被人们称为老天合胡同)的‘老天合丝房大楼改扩建工程竣工。这座大楼高三层,大楼内安装了电梯。” 排除当时满铁附属地可能有电梯的情况,我推敲奉天城内的第一台电梯应该就是老天合丝房这台,我这么想的主要原因源于四平街几家大商户的商战往事。

当年的奉天城没有百货商场这个词,经营绫罗绸缎、针头线脑和其他百货的场所叫“丝房”。奉天最早的丝房相传是出现在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山东黄县单氏兄弟单文利、单文兴独具慧眼,瞧准了当时的商机,在中街路南城隍庙附近租了几间房,开了第一家丝房“天合利”。由于单家兄弟经营的天合利很成功,于是更多的山东黄县人来到奉天闯荡,这些丝房多数由山东黄县人所办,故称“黄县帮”。经过黄县人多年的经营,四平街上最终形成了以“天、兴、吉、洪、裕、谦”为字头的六大字号丝房,其中“天”字号与“吉”字号为最大两家商号。“天”就是天合利丝房,“吉”就是吉顺通丝房。

到了1914年,四平街拓宽马路,为了和“天合利”争夺市场,经营“吉”字号的林芸生投资5万多奉洋,在中街路北建起一座二层楼,这在当时绝无仅有,是中街上的第一座楼房。作家马秋芬在《老沈阳》一书中如此写道:“说来也许有人不信,当年的一栋小楼,远比如今落成一座五星级摩天大厦还具影响力,竟轰动了半个沈阳城。人们一惊一乍地议论:‘吉顺丝房起大楼啦!在远在近,都断不了要亲自前往一睹姿容。谁要连二层楼的吉顺丝房都没去过,那算你没见识,枉做一回城里人。”

这座二层小楼的出现让业界元老的“老天合”感到残酷的现实已经直逼心理防线,于是在中街路南盖起一座三层高的大楼,还在三层高的楼内装了当年象征着摩登时尚的电梯。尽管如今的我们已看不到当年那部电梯的样子,但猜想当年,去老天合看热闹的人肯定不能少。

吉顺丝房在四平街的首席地位受到了挑战与威胁。吉顺丝房不服气,不惜巨资拆除二层楼,在原址上盖起一座更宏伟的大楼,不光外表豪华气派,内部还装有电梯、电扇、暖气等先进设备,工程设计在当年也是一流的。

1926年,吉顺丝房再度开业,一跃成为中街百货业的老大,成为当时甚至解放后一段时间内中街最高的楼。这座楼开始出现在各种描述四平街的照片和介绍之中。老沈阳亲切地称它为“二百”。父亲跟我说,他小时候还见过二百里的电梯,是那种在楼梯中间的“铁笼子样式”的电梯。由于建筑结构的改建,无论是老天合丝房还是吉顺丝房的老建筑内,都已经无法考证曾经存在过电梯的痕迹,这也是十分遗憾的。

再来说说沈阳的电梯事业。1954年,沈阳电梯厂成立。当时我们国家处于计划经济时代,电梯企业只有三家:沈阳电梯厂、上海电梯厂和天津电梯厂。后来发展到8家、14家。沈阳电梯厂生产的第一台电梯,安装在长春新华印刷厂。那时候主要是生产、维护一些货梯。1960年代的时候,沈阳电梯厂还是自己开发生产,仍是东北地区唯一一家电梯制造企业。

尽管在我国电梯发展初期,沈阳电梯厂做出了很大贡献,但不得不面对的现实是,这家国企缺少先进的技术和先进的管理,和世界发达国家的电梯生产厂家,比如德国的蒂森、美国的奥的斯、日本的日立、东芝相比,还有很大差距。1979年之后,国家改革开放政策出台,沈阳电梯厂开始寻求引进外资,走合资的道路。在政府的支持下和一些国外电梯企业接触、谈判。1995年7月12日,正式同东芝签约,成立了沈阳东芝电梯有限公司。这是当时东北唯一一家电梯合资企业。

东芝电梯公司成立之后,原有的沈阳电梯厂员工一部分进了东芝,另一部分员工走出去,经过努力,开创了沈阳三洋电梯这一品牌。在1995这一年,其他电梯厂也开始蓬勃发展。比如辽海电梯厂,后来叫优力维特电梯厂,又改名中船重工电梯,一开始主要生产货梯,后来生产防爆电梯。新世纪初,沈阳远大集团又投资成立了博林特电梯,尽管它起步比较晚,但它上的台阶比较高——建立了175米,当时国内最高的试验塔,开发了每秒8米的高速电梯。

尽管沈阳这些著名电梯业厂家听着都像洋品牌,其实骨子里他们都是自主创新、自力更生的民族品牌。现在沈阳主流电梯企业有三洋、博林特、东芝还有富士,富士电梯包括辽宁富士和沈阳富士。这4家主流企业再加上一些中小企业,沈阳的电梯生产企业已有二十几家,名副其实地成为我国三大电梯生产基地之一。这与当年沈阳电梯厂无偿资助一些兄弟企业密不可分,沈阳电梯厂甚至曾在哈尔滨和福州等地扶持当地电梯厂,稱为“横向联合”。

前段时间,一位朋友为年迈的父母换掉了没有电梯的房子,他说尽管4楼不算太高,但对于腿脚日趋缓慢,关节日趋老化的父母来说,电梯已是生活必需。的确,楼房越盖越高,电梯毫无疑问地成为其“核心标配”。有数据统计,截至2017年底,中国电梯保有量已超过580万台,在全球电梯保有量中占比高达45%,这个市场可谓广阔。对沈阳的电梯生产厂家来说,这是机会,也是挑战。

猜你喜欢
东芝沈阳电梯
最小和最大
Women in Dilemma—Analysis of Janie’s frustrations in Their Eyes Were Watching God
电梯,电梯,“飞”起来
东芝Q300系列固态硬盘
《日本经济新闻》
电梯不吃人
被困电梯,我不怕
东芝Q Pro 256GB
开开心心乘电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