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高新技术产业对接模式分析

2018-01-22 07:37胡玉莹刘伟
现代经济信息 2018年15期
关键词:高新技术产业

胡玉莹 刘伟

摘要:高新技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和先导性产业。本文通过SWOT分析,提出京津高新技术产业的扩散、聚合、链式、融合等四种不同对接模式。

关键词:高新技术产业;SWOT;对接模式

一、京津高新技术产业对接的SWOT分析

1.京津高新技术产业对接的优势

区位优势(S1)。京津地理位置临近,京津城际铁路只有半个小时的车程。伴随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京津“双城记”速度不断加快,已由原来的高铁相连向现在的空铁联运。

经济互补优势(S2)。根据三次产业结构显示,天津正处于工业化的中后期阶段,高新技术产业存在加速发展和转型升级的内在需求;而北京已进入后工业化阶段,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具有外移升级和拓展市场空间的客观要求。因此,根据区域产业梯度转移理论,京津两地的高新技术产业具备实现深度对接的可能性。

科技资源优势(S3)。京津地区拥有超过140所高校、上千家科研院所,科技资源优势明显。

产业基础优势(S4)。京津高新技术产业合作日益密切,产业合作领域由最初的信息制造业到现在的战略新兴产业;合作层次上呈现出由松散的企业合作向产业集聚融合发展;合作平台由共同研发平台向创新平台,平台建设常态化发展。

2.京津高新技术产业对接的劣势

专门的服务体系尚不完备(W1)。一是京津高新技术产业对接平台存在交叉、重复、缺位等问题,这直接导致平台服务效率低下。二是对接组织机制不完备,如统筹协调机制尚不完善,直接导致两地对接项目缺乏系统性与针对性,并不能为天津相关产业的发展带来推动作用。

3.京津高新技术产业对接的机遇

京津冀协同上升为重大国家发展战略(O1)。伴随该战略的实施,国家加强顶层设计及加大对协同发展的推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进入政策利好落地阶段,这势必为京津高技术产业加强产业链合作、发挥创新资源优势带来新的机遇。

京津产业转型升级(O2)。在国家经济进入“新常态”背景下,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能源、资源与环境的多重约束,倒逼京津产业转型升级,从而为具有“国家战略性”、“聚集性”等特点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4.京津高新技术产业对接的挑战

产业创新与要素竞争(T1)。全球范围正掀起新一轮技术革命,这场技术革命以低碳经济、生物技术、物联网等为代表,因此,世界各国纷纷抢占产业科技制高点、高端要素和稀缺的产业资源。激烈的国际竞争,为北京、天津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了革命契机。

国内快速发展的高新区倒逼京津加快创新型特色產业集群建设(T2)。目前,上海张江、武汉东湖等在创新型特色产业集群建设方面已取得显著成就,作为环渤海地区创新增长极的京津亟需加快具有区域特色的创新型特色产业集群建设。

二、京津高新技术产业对接的模式选择

1.扩散对接模式(WT模式)

扩散对接模式是指整合北京与天津两地互补产业领先优势(技术、人才、资金、市场、成本、政策)的基础上,创造出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优势,再通过两地对接过程中的协同发展机制、追赶跨越机制、扩散引导机制等,实现区域特色产业优势的扩散。该模式一般适合于产业对接双方均处于新兴萌芽阶段的产业,如京津物联网、大数据、高端装备制造业等战略新兴产业。

2.聚合对接模式(WO模式)

聚合对接模式是指天津以项目为抓手,以高科技园区为载体,承接北京高新技术产业,从而实现产业的聚集效应和共生发展,打造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专业化高科技园区。该模式对接的重点在于依托园区载体,吸引北京高科技企业投资落户。这种模式通常适用于对接双方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产业,如京津电子信息制造、软件、精密仪器等产业较适合采取聚合对接模式,北京专注于上述产业的研发,而天津侧重产业研发产品的转化应用。

3.链式对接模式(ST模式)

链式对接模式是指实现产业链的纵向或横向对接,实现路径包括通过产业供需链、技术链、企业链、空间链以及价值链等。该模式整合产业对接两地的优势资源,共同设计、研发、生产、行销,提升产业竞争能力。该对接模式适用于对接成熟阶段的高新技术产业,如京津生物制药、绿色能源等。

4.融合对接模式(SO模式)

融合对接模式是产业对接所追求的最终目标,在扩散、聚合、链式对接的基础上进行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相互渗透,从而实现深层次的融合发展。该模式的重心在于共制标准、深层融合、共同提升。它往往适用于产业对接双方同处于萌芽期或成熟期的产业,如京津新材料、节能环保、大数据、物联网等。

猜你喜欢
高新技术产业
浅谈惠安县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和制造业信息化发展的思路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