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深入基层,报道才会有现场“温度”

2018-01-23 10:06宋广军
农村.农业.农民 2018年2期
关键词:许昌市驻村贫困村

宋广军

脱贫攻坚工作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首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近两年,笔者深入基层一线,采访驻村第一书记,展现他们在脱贫攻坚中的生活状态和经验成绩,以及贫困群众在脱贫路上的拼搏和变化。

2016年,河南省许昌市着力构建“大扶贫大脱贫”格局,当时许昌市有124个村、2.24万户、8.84万贫困群众,这是许昌市贫困人口现在的“底子”。许昌市上下想尽一切办法,倾尽一切手段,用尽一切力量,以只争朝夕的紧迫劲头、闯关夺隘的坚强决心和为之实施的一系列办法措施来打好这场脱贫攻坚战。

精准帮扶把“穷脉”

精准扶贫,首先要精准识贫。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许昌市将精准识贫列为该市扶贫工作的“一号工程”,先后开展了4轮建档立卡对比、识别、“回头看”、“再核实”工作,澄清了全市贫困底数。按照河南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两不愁、三保障”标准,“一进二看三算四比五议六定”的方法和“两公示一公告”的程序,规范开展精准识别工作,许昌市建档立卡贫困村81个,农村贫困人口4.18万人,这是全市贫困人口中的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难中之难,是该市扶贫重点、难点和聚焦点。

程可浩是河南省许昌市科学技术协会驻该市鄢陵县南邬镇杨树湾村第一书记,他到该村贫困户李收家走访时,看到只有4间破瓦房,没有院墙,屋子,院子里破乱不堪,程可浩和李收的爱人李小会打招呼,但李小会似乎没有什么反应,村民都说她脑子有问题,甚至连别人的名字都记不住。但程可浩不气馁,从此他就经常去李收家转转,家里有什么困难他就及时帮助解决,并协调资金把李收家的房屋进行了彻底维修,新建了院墙,进行了简单装修,给他们添置了生活家具。每次见到李小会,程可浩都和她打个招呼。有一天,程可浩路过李收家门口,李小会突然喊了句:程书记!并拉着程可浩进屋,让他吃苹果。程可浩激动地说:“我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程可浩在入户走访中发现76岁的王梅瘫痪在床多年,却没有办理残疾证,他马上给老人拍照、复制身份证等资料,现场通过微信发给鄢陵县残疾人联合会的同志,积极为老人办理残疾证,让老人享受到国家的惠民政策。通过这些工作的开展,不仅使贫困家庭感受到了党的温暖,增强了脱贫致富的信心,还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综合施策拔“穷根”

找准了“穷根”,把准了“穷脉”,也有了治穷“大药方”。许昌市随即着手实施“两年脱贫计划”,许昌市44名市级领导干部联系47个贫困村,各级干部与贫困村、贫困户、贫困人口“结对帮扶”,一大批有实力、有社会责任感的社会团体和企业积极参与。许昌市所有贫困村都派驻有工作队,所有贫困村都有结对帮扶企业,所有贫困户都有帮扶干部,已经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参与脱贫攻坚的良好氛围。

为确保贫困人口从脱贫到致富再到步入小康,许昌市制定出台了《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认真落实“五个一批”要求,按照河南省委提出的“转、扶、搬、保、救”五条途径,确定了10项脱贫措施,明确了脱贫攻坚工作的方法和路径。许昌市财政部门统筹整合资金不低于2亿元,集中财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同时,教育、卫计委、人社等部门都拿出了具体措施。

许昌市委宣传部新闻科科长赵丽娟是派驻该市建安区五女店镇大王寨村的第一书记。2017年11月26日,她要在村里请老人吃“敬老餐”。一大早,笔者就赶到大王寨村,大王寨村村委会院内已经热闹起来了,戏迷爱好者在唱戏。大王寨村村委会腾出一间房子当作临时义诊室,镇卫生院工作人员忙着为老人测量血压。村委会办公楼走廊前,部分村民在包着饺子。最西侧一个房间,老人们坐在那里,尽情享受着按摩器带来的舒适……

一派热闹祥和的场面,一点也看不出“贫困”的影子,赵丽娟看出了笔者的疑问,她解释说,大王寨村原来的老村室只有三间平房,因年久失修,已经破旧漏雨成危房了。村小学合并后,对原教学楼进行了整修,设置了村“两委”会议室、党员活动室、便民服务室、矛盾调解室、脱贫攻坚办公室,以及图书阅览室等功能室。

一位老人正在和面,笔者拿出相机要拍照,赵丽娟介绍说:“这个是我们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之一王三元,他……”

“我不是贫困户,今年已经脱贫了。”赵丽娟正准备详细地介绍正在和面的王三元,王三元却郑重地表示自己已经不是贫困户了。

王三元今年68岁,前些年因病致贫。2016年病好后,村里通过土地流转、帮扶发展养殖、介绍打零工等方式让他脱了贫。“我脱了贫,我不能忘了党和政府,更不能忘了村里老少爷们对我的帮助。”王三元告诉笔者,为了让村里老人吃上饺子,他早上7点前就到了村委会,开始和面、剁肉。快12点时,他把饺子送到了每位老人面前。

恒久发力断“穷路”

从推进产业脱贫增加农民收入,到提升农民致富能力;从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到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从加大脱贫投入,到创新体制机制,许昌市脱贫攻坚开始由“增收”向“提能”转变,由“活动式”向“制度化”深化,为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稳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如何使每个贫困户都找到一把脱贫致富的“金钥匙”,都攀上一门“富亲戚”,都在奔小康的征程中不掉队,甚至成为“领头羊”,许昌市还实行了一系列保障措施:严格落实责任、强化督查考核、筹建大数据管理平台。

程可浩驻村后,经常到杨树湾村的9户贫困户走访调查,积极融入他们的生产生活,彻底摸清他们的家庭情况、致贫原因,制定更有针对性的帮扶政策。

程可浩深知产业扶贫的恒久动力,他针对性地开展产业帮扶,为其中7户贫困户捐赠种兔、兔笼,并安排有养兔经验的大学生村官对贫困户进行兔子养殖、防疫等全方位技术帮扶。杨树湾村村民汪新全夫妇将近80岁,两人身体不好,收入有限,生活比较困难。脱贫攻坚战打响后,驻村工作队把种兔和养兔设施送到了他们家。老两口每天去河堤给兔子整草,每天把兔笼打扫得干干净净,按时给兔子打防疫针,在他们的精心饲养下,目前已销售成品兔收入3000多元。程可浩组织驻村工作队为另外2户贫困户捐赠优质种子、化肥进行种植业帮扶。杨树湾村贫困户刘喜梅原来以种植小麦为主,收入较低。驻村以来,驻村工作队赠送优质辣椒种子、化肥,组织技术人员上门培训。2017年,在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下,她种植线椒6亩,增收近3万元。

利剑高悬斩“穷腐”

弄虚作假、搞“数字脱贫”怎么办?虚报冒领、作假骗取扶贫资金怎么办?个别地方完不成任务怎么办?许昌市纪检监察部门专门制定了《许昌市脱贫攻坚工作责任追究暂行办法》,明确了脱贫攻坚工作坚持党政统一领导、统筹安排、统一管理、层级负责原则,并明确了工作推进中出现6个方面39种情形应予责任追究。

河南省委政策研究室王民选表示,许昌市着眼于构建大脱贫格局,于大处谋划,于精准处着力,用实策实招谱写真扶贫的大文章。运用大数据确保精准脱贫到户,精确责任到人,确保扶贫工作不出纰漏;让市级领导干部直接联系贫困村,确保遇到老大难时“老大一抓就不难”,及时协调搬走脱贫进程中拦路的“大石头”;修旅游大道、建水库、栽植上千亩核桃园,注重大处着力,实实在在除穷根,不再有一户返贫。

与大地贴得更近,看天空才会更远。新闻创作的源头活水在基层、在一线,在人民群众的实践中。只有脚上沾满泥土,新闻报道才会有现场的温度、才会有清新朴实的文风、才会有打动人心的力量,才能写出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才能使新闻舆论工作入耳入脑入心,真正起到“动员人民群众,推动实际工作”的作用。

猜你喜欢
许昌市驻村贫困村
做好驻村第一书记的“六字经”
驻村博士
从脱贫攻坚转向推进乡村振兴刘志杰在驻村帮扶点说了些啥?
贫困村开通“网上大集”
由“贫困村”变成“百万村”
许昌市
河南省许昌市禹州昆仑寺壁画的揭取与修复
一个贫困村的“暴富”——宝丰村的农业也能让人“吃撑”
许昌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情况调查
人大驻村扶贫工作队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