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探究

2018-01-23 02:10耿武奎丁晓东
法制博览 2018年19期
关键词:公安职业大学生

耿武奎 丁晓东

广东警官学院,广东 广州 510440

当前,《公安院校公安专业人才招录培养制度改革的意见》颁布实施,促使公安院校招录体制产生了重大改革。公安专业大学生对警察的职业认同、职业能力及职业技能的不重视,职业规划能力弱、职业准备不足、职业价值取向偏差等,都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缺乏的集中表现。因此,公安院校必须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深化职业生涯规划的教学改革,优化公安专业大学生的人才培养方案,突出职业规划教育的影响力,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有效的创新教学方式。

一、公安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于公安专业大学生的习惯养成、素质提高、价值塑造方面都具有重大影响。针对警察职业的工作需求,结合公安院校大学生的特点,主动调查把握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面临的主要问题十分必要。

(一)入学动机多样化,自我认知简单化

“入警”政策的实行,主动与被动的双向选择模式,导致部分不适合、不愿意及投机的学生进入警校。选择的自主化促成入学动机的多样化;就业形式的便利化,促使学生对自我形象素质、职业性格、职业核心价值、职业目标认知的简单化。入学动机的不纯粹、多样化,促使学生入校后的从警心理、从警态度、从警意志会随自身利益价值的诉求而发生改变,甚至动摇从警信念。

公安专业的大学生作为未来职业方向己经确定的特殊群体,倘若无法学会解剖自我、认知自我、审视自我、端正自身,将会促使公安专业大学生不能从知己知彼、警察职业、警察责任使命等方面审视自身,更会使大学生的警察职业兴趣、职业目标受限。

(二)学习动力不足,尚未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

个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是实现个人职业规划首要条件,关系着职业生涯规划实效性。个人自主规划意识的缺失,致使其不能合理的规划自我、肯定自我、成就自我。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往往只注重知识的学习,只强调课程设置,忽略教学形式和教学效果。学习动力的不足,是大学生学习兴趣缺失与职业理想不坚定的外在表现。公安院校未根据公安专业的特色设置专门的课程,未将科学的职业规划教学体系教给学生,未有效引导其剖析自我、完善自我、优化自我。

在教育政策的引导下,公安专业大学生盲目认为毕业就等于好工作,学习动力缺乏、盲目自信、自我放松,势必影响其职业发展动力,甚至影响职业成长与职业成就,造成人尽其才、人职匹配受限。

(三)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政策尚未健全

公安专业人才招录培养政策的颁布,为大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就业平台,为人才培养提供了重要保障,为提升警察的社会地位、社会影响力提供了有益帮助。但纵观整个政策,没有任何一条提及构建公安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即使提到“加强对公安院校毕业生职业发展状况以及用人单位满意度的跟踪调查,形成完善的教育质量反馈机制,促进公安院校人才培养不断适应公安工作的新要求。”可却未提及公安专业大学生在校期间的职业生涯规划。大学期间才是学生职业观形成的关键,是职业理想与价值诉求的实现重要步骤。因此,尚未完全成熟的招录政策还必须结合实际不断的完善。

二、公安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的原因分析

对比研究公安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问题,可以清晰了解到公安专业大学生教育培养的诸多细节问题。咎其缘由,除却大学生本身规划意识淡薄,主体主观因素影响外,还受到公安专业招录政策、家庭环境教育及国内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发展等客观因素的影响。

(一)公安专业教育政策的影响

“入校即入警”的招录政策,吸引了一批优秀的人才,尤其是公安专业定向招录培养工作的开展,为城乡低收入家庭子女上学提供了便捷通道;但7年基层服务工作,间接剥夺了部分青年自由选择权,促使部分学生疏忽对知识的积累,加之警务化的严格管理影响,对学生的个性发展也产生了一定影响。在外部政策环境的影响下,享受定向培养政策的公安专业大学生开始放松自己,抱负、激情、梦想都失去了原有的颜色,学习兴趣、学习动力已经基本丧失,仅遗留下考核本身的学习功能。

(二)家庭教育的影响

人格健全、道德高尚、充满人格魅力、综合素养高的人,离不开良好的家庭教育。大学生的职业素养的养成始于家庭教育,家庭知识储备的多寡影响学生对警察职业看法,家长思想的高度决定学生从警的态度,家庭环境制约学生对警察职业的认同,朋辈教育影响学生为人处世的原则。从警意愿、从警决心及从警理想都源自家庭教育,家庭对于孩子的教育理念、教育态度直接影响其职业选择。应试教育指挥棒的引导,沟通机制的缺乏,让学生的理想、兴趣、性格、自我意识、自我约束都成为无关紧要的事项,高分数、好工作成为家长们帮助学生选择职业的核心要素,导致出现职业意愿、职业能力与警察职业技能不匹配的现象。

(三)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发展的滞后性

现阶段,公安专业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本土化”过程尚未完成,对人才战略、人才培养的作用尚未重视,配套措施尚未完全具备。具体体现在:第一,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课程设置不合理,教材不统一,课程内容多带有科普性,缺乏针对性、创新性和实践性;第二,教育者自身专业知识局限、辅导技能技巧的欠缺,使得课程教学效果大打折扣;第三,社会实践活动较少,由于课时量较少,很难开展第二课堂或者素质拓展课程。由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大学生职业心理、职业方向和职业策略等方面缺乏有效性的辅导,即使学生是学业上、职业上的问题,也会导致学生职业心理的变化,促使其职业探索能力的下降。

三、公安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路径策略

公安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构建与实施,是新时代公安人才培养政策的有效补充。新时代公安人才的培养应以提高人才质量为核心,构建科学的教学体系,开展职业锚的认定,提供个性化辅导,注重不同公安专业、不同年级专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激励大学生开展警察职业探索,强化其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操作,提高公安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效性。

(一)突出忠诚警魂教育,开展职业锚认定

忠诚警魂是人民警察的本质属性。现阶段,公安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课程教育,一方面,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通过主流文化引领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影响学生对名利的态度、警察职业的认同,所以要关注学生的价值选择。职业认同决定职业选择,职业选择制约职业理想。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要将职业认同、职业价值、职业选择及职业理想贯穿于教育过程的始终。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面临一个用标准化的流程,创造个性化产品的两难问题①。”因此,针对不同学生设置出符合他们自身的最优成长路径,培养学生个性化发展。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职业锚,每个锚型的人都应有自己的职业倾向,有效的组织学生进行职业兴趣、职业性格、气质类型、素质能力等方面的测评,帮助学生重新认知自我、评定自我、调控自我、拓展自我、挖掘自身潜能。

(二)构建科学统一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课程内容

公安专业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要根据公安专业的特色、不同年级结构来设置,课程定位必须清晰,课程目标必须明确,课程内容必须兼顾理论与实践、新颖性与适用性相结合。为了实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有效性,应将其纳入人才培养计划方案,设置合理的必修学分与课时数;拓展实践平台,梳理有效的教学大纲和教学体系,于公安具体实践中唤醒学生对警察的职业认同、职业意识及职业理想。

构建公安专业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要坚持以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为核心,注重职业规划对公安专业大学的学业学习、综合素质、警务能力、奉献精神、职业发展的影响力。公安专业大学生不但是学业规划的主体,而且是职业规划教育内容的实施客体。教育内容可划分为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理论教育是一切工作的前提基础,实践则是检验教育理论的有效标准。

(三)重视阶段化教育,实现科学化职业探索

对于公安专业的大学生而言,四年的公安专业学习是由学生向警察角色转化的培育过程。每个阶段都会呈现不同的心理特点及预期。根据公安专业人才培育模式,各阶段各年级学生表现特征,建构公安专业各阶段学业生涯规划。

大一新生以转变教育为主,实施新生启航工程,帮助学生实现从高中生向大学生、从青年向预备警官、从家庭生活到集体生活转变。大二学生着力强化警察职业精神、职业意识、职业操守、职业技能等专项教育辅导,培养专业兴趣和职业认同。大三学生依托学院建立的教育科研和实践基地,有针对性的开展科研创新训练辅导,引导学生参与课题研究、学科竞赛、专业实习指导和社会实践创新。大四毕业生主要以就业教育和职业发展专题报告辅导为主,针对性的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增强公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领导能力,为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要根据公安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特殊要求,遵循高层次警务人才和高素质应用型警务人才培育规律,整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资源,将实验、实训、实习和实战教学注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不断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 注 释 ]

①王泽兵,孙加秀.盛锦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困境与出路[J].中国青年研究,2007(12):19.

猜你喜欢
公安职业大学生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老公安”的敛财“利器”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10岁当公安”为何能畅通无阻
公安报道要有度
公安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