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新时期民俗博物馆社教功能的有效发挥

2018-01-23 13:07吴雪玉
文物季刊 2018年6期
关键词:社教民俗公众

□ 吴雪玉

一、新时期民俗博物馆应为公众提供丰富的社教资源

民俗文化是人类的珍贵遗产,是一定地域内历史文化的积淀。民俗的传承保证了民族文化的持续性和长久性。民俗博物馆肩负着普及民俗知识、开展民俗教育和研究的重要责任,从不同侧面展览特定地域特定时期的人生仪礼、岁时节令、衣食住行、民俗风情、民间艺术等民俗现象和活动。一些以古建筑为馆址的民俗博物馆,展示与馆址建筑相关的历史背景、人物事件及古建筑艺术,为广大公众提供丰富而独特的社会教育资源。因而,新时期民俗博物馆应该深入挖掘自身文化内涵,为公众提供丰富多彩的社教内容。

1.民俗文化教育资源

民俗文化教育是民俗博物馆社会教育的主要内容。每一个特定区域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魅力,民俗博物馆可以保存历史的记忆,并把专题展览作为对公众进行民族教育、乡土教育以及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教材。人们走进博物馆能真切地感受到这片土地上曾经有过的文化,通过近距离参观和亲身体验,了解祖辈们曾有过的生产生活状态,及当时社会各行各业的活动情形。公众从这些独具地方特色的传统节日、民俗、农谚、礼仪中获得丰富的民俗文化知识,为未来建设健康文明新风尚,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和新能量。

2.思想情感教育资源

思想情感教育也是民俗博物馆社会教育的重要内容。民俗博物馆收藏的文物包罗万象,从社会生产到个人的饮食起居,每个物件都蕴含着丰富的乡土知识和民俗风情,承载一段真挚的情感。人们在民俗文物的观赏过程中,情感也在不知不觉中积累、变化。有的人对祖先的文化和发明产生浓厚兴趣,有的人为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感慨赞叹,有的人为喜闻乐见的艺术表演深深吸引。民俗博物馆的展览活动常常激发起人们热爱乡土和尊重传统文化的情操,那种深藏内心的乡土情结,常常会伴随人的一生,并会传承于后辈子孙。

一些民俗博物馆还把许多当地具有代表性的现代和当代文物作为展品进行陈列。这些民俗老物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艺术价值,人们通过这些老物件了解当地民间过去的生活,为自己现实中的创作获得一份灵感。同时,它们也是一种情感的纽带,或让人回忆起昔日的时光,或让人在赞叹先人智慧之时想到现实中所承担的责任,从而使他们自觉地接受和走近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3.思想道德教育资源

开展传统思想道德教育也是民俗博物馆社会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大公众在了解当地民俗风情和社会风貌的同时,会把传统的思想道德与今天的道德现状作出对比,从而做出与时俱进的道德选择。例如,人们在乔家大院民俗博物馆的陈展中,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深入了解晋商发展的历史以及晋商数百年经营中一向奉行的“诚信为本”的经营理念,感悟乔家诚守信义、为善最乐、崇尚勤俭等道德观念,公众在耳濡目染中受到这些传统道德思想精髓的教育,并得以弘扬和传承。

二、民俗博物馆应采用多种方式开展社教活动

1.丰富民俗展览

民俗博物馆在教育资源的选择上要注重突显地方文化特色,并采用形式活泼的展览方式,让公众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的共同作用进行认知。同时,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以复原场景等方式再现历史原貌,让人们被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社会场景所吸引,给人们以浓郁强烈的生活体验和感染。在这里,历史不再是单纯的展示和讲解,而是现实生活的还原和演绎,从而使人们的心灵受到触动,有所感悟。

2.开展民俗活动

民俗博物馆还应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公众的特点,举办不同形式的传统民俗活动。特别是针对青少年观众开展各式各样的研究性学习活动,让他们在亲身体验民俗的同时,接受国情、省情、县情教育,增强他们对祖国,对家乡,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此外,民俗博物馆可以增加优秀的地方文化艺术节目表演,让公众在感受地方戏曲魅力时获得愉悦的精神体验,从而自觉地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教育。

3.进行媒体宣传

互联网和多媒体科技的发展为博物馆的宣传教育创造了新的方式。民俗博物馆应该利用各种媒体在公共教育中的导向作用,把文化成果以最易于观众接受的形式展示出来。例如,博物馆可以与电台、电视台等合作,拍摄各种主题的宣传教育视频,扩展博物馆民俗展示的空间,让更多的观众可以领略当地民间文化的魅力。此外,民俗博物馆还可以依托网络,实现民俗文化资源交流和共享,让公众及时获得展览和活动的信息,有机会亲自参与博物馆的各项活动。

三、新时期民俗博物馆应通过多种途径发挥社教功能

1.加强民俗博物馆的自身建设

民俗博物馆作为社会教育的重要阵地,应把教育目标的实现归结到博物馆自身建设上来。民俗博物馆是一个多学科研究的综合体,展览和传播独具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有效落实博物馆对公众社教功能,是实现博物馆可持继发展的重要途径。博物馆人员应积极发挥能动作用,加强博物馆科学理论研究,为博物馆提供更加丰富的文化教育资源。

博物馆的服务水平直接影响着公众的心情和教育的效果,因而,民俗博物馆也要重视为公众提供优质的服务。例如,一些博物馆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特色民俗活动,让公众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博物馆可以增设影视室播放教育片,或设立民间手工艺操作室等,通过这些服务措施增强博物馆吸引力和影响力。

2.提高民俗博物馆的社教水平

民俗博物馆要有效发挥社教功能,加快博物馆自身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的不断提高的同时,应加强与其他民族民俗博物馆际之间的交流,并利用互联网等形式让社会公众参与意见,广泛征求公众对于民俗博物馆发展的建议,普及遗产保护知识,扩大社教范围,充分发挥自身的社教功能。

新时期民俗博物馆教育功能的延伸和创新,不能只满足于固定场馆的展示,而是要主动走出去开展博物馆与社区、学校的共建工作。民俗博物馆可以通过民俗进校园,民间艺人和民俗专家请进来,利用图片展览、多媒体播放、开展讲座、民间文艺表演等形式,开展共建活动,提高民俗博物馆的社教能力和服务水平。

3.创新民俗博物馆的社教活动

民俗博物馆要有效发挥社教功能,应主动与学校、图书馆等机构加强合作,实现社会资源的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受益,共同发展。同时,应积极发展青少年加入到博物馆志愿服务行列中,让他们在为观众讲解,进行文物知识宣传等服务的同时,提高自身素质。

新时期,民俗博物馆要充分发挥社教功能,必须创新思想,从社会需求出发,结合本馆特点,通过展览、讲座、表演、体验等多种方式,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社教活动,才能吸引更多的公众参与,建设成为具有自身教育特色的专题博物馆,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广大公众的文化生活。

猜你喜欢
社教民俗公众
电视社教节目的发展困境及突破
公众号3月热榜
民俗中的“牛”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新媒体环境下地方台社教节目的创新研究
民俗节
漫画民俗
电视社教类节目创新策划的三个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