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舟轻漾,长棹微响
——古诗词声乐作品《越人歌》演唱分析

2018-01-23 14:43杨雅淇
黄河之声 2018年7期
关键词:演唱者旋律情感

杨雅淇

(沈阳音乐学院,辽宁 沈阳 110818)

一、作品概述

《越人歌》讲述的是一个发生在不同阶级、不同民族之间追求爱情的故事:楚国的王子在封地举行舟游,在盛会之上,为王子泛舟的越人船夫折服于王子的魅力,不可自拔的爱上了他,于是在舟上借着周围的美景向王子吐露出自己的倾慕之情,他拥楫而歌,由心而发所唱的歌便是这首《越人歌》。当时的越国是未经礼数约束的南方民族,具有特殊的语言与音律,他们的音乐素养颇高,脱口成诵,发声成歌。民风自由纯朴,奔放随性,遂这首《越人歌》也具有别样的风采。本文研究的版本由刘青谱曲,邓垚、白栋梁为其配伴奏。经过几位艺术家的创作,这首作品更具有现代的审美趣味,朗朗上口,仿佛美人穿上了一件新衣,更加光彩照人。

二、《越人歌》赏析

全曲采用4/4拍,行板速度(andante),曲式结构是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前奏最开始的两个小节运用波浪音的手法营造出泛舟湖上时水面上波光粼粼的景象,使演唱者、听众仿佛置身于千年之前的水光山色中。在第四小节,作曲家巧妙地运用了一个向下的大跳进后马上安排了一个八度的上行,仿佛是水里的一条鱼跃入湖中,又仿佛是摄影机使画面一下聚焦到王子与越人同乘的那条船上。第一句“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翻译成白话文的意思是“今晚是怎样的晚上啊河中漫游。”,简单地对于当下的情景进行描述,在旋律上作曲者也运用了流畅的旋律线条,符合诗词吟唱的韵律,在保持古风古韵的同时使听者感觉舒畅自如。第二句“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旋律是二度的上行,体现出越人心中情绪的涌动,“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在此处旋律上出现一个小五度的向下跳进,生动地描绘出越人当时感到深蒙错爱的惭愧。从“山有木兮木有枝”的第一个音开始这位越人开始打开心扉向楚国王子吐露自己的心声,此处也是这首作品的最高音,在旋律上以一个八度的跳进来表现出他心中对王子止不住的爱慕终于要说出来了。

越人用自然界的山与木的关系来暗喻他对王子的真实情感,“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运用了比兴的手法,以“山有木”、“木有枝”兴起下面一句的“心悦君”、“君不知”,“枝”谐音双关“知”。音乐上一条条流畅的旋律线条推动着越人的情绪,在歌曲的最后两句,虽是同样的歌词,通过音乐语言却给文字赋予了不同的情绪,一个五度的跳进再一次加深了越人对于这份跨越阶级的爱慕的渴求,最后一句在伴奏织体上,不同与前面的分解式,有三个柱式和弦穿插其中,仿佛是一步步后退,一声声无奈,给了这份情感一个不可触摸的结局。

三、演唱技巧分析

歌者在演唱歌曲时结合对作品的理解与演唱技巧对其进行二度创作,为其注入新的灵魂。在演唱古诗词歌曲时,为了更好地展现其古风韵味,要在诗词的咬字归韵上下功夫,《唱论》中写到:“凡歌一句,声韵有一声平,一声背,一声圆,声要圆熟,腔要彻满。”“声韵”,通常指汉字的声、韵、调,也可理解成声音的韵律。唐元镇《长庆集》中《善歌如贯 珠赋》云:“引妙嗽而一一皆圆。”指婉转、滑润之义。声要圆熟,是古之已有的要求[1]。在《越人歌》中A段中每一个句尾的“兮”字都配合了一个四分附点音符,自此处要特别注意行腔,平时可以多听古琴作品,模仿其揉弦的处理。尤其在每一乐句的结尾处的长音例如:“舟”、“流”、“耻”都要保持声腔的圆润,不仅要讲清楚字音更要把其融入到旋律中,句与句之间的衔接要流畅,展现出伸展的美感。

想要保持住这种圆润与连贯就离不开气息的运用。宋代陈暘《乐书》论歌云,“古之善歌者,必先调其气,其气出自脐间,至喉乃喷其词,而抗坠之意可得而分矣。”气息可以说是演唱的根本,仿佛是车子的发动机,为演唱提供“动力”。在本曲中,A段的最后一句“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在音区上没有很大的跨度,基本在二三度左右,要注意演唱出其字与字之间的抑扬顿挫,给人一种越人吟诵诗歌的感觉,当时的场景便跃然于眼前了。字断气不能断,在演唱此处时要注意字字扎实,气要沉到底,为下一句“山有木兮木有枝”的高潮做准备。高潮时,两次重复“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一句,每一次在演唱时都要有不同的情绪处理,情绪一层层地递进,在这过程中不仅演唱者要全情投入,也要使听众带入其中。本曲的最后一句:“心悦君兮君不知”在歌词上是对之前的反复,但不同于前面的是,在音乐上一个五度的跨越,将歌曲推向一个更远的空间,营造出一种空灵寂远之感,此处要做到高音弱唱,气息将音乐托住,最后的长音做渐弱的处理,营造出一种意犹未尽之感。

一切音乐的产生都源自于人心中真实的情感,《淮南子》中写道:“神贵于形也,故神制则形从,形胜则神穷。聪明虽同必反诸神,谓之太冲。”形”是其物质载体,“气是其根本”,而“神其主宰”。“他认为无神之声,不仅不能感人,反而显得可笑”[2]。作为演唱者我们不仅要唱出音乐,更要唱出情感,唱出神韵。技术与情感在演唱中相辅相成,拥有了成熟的技术才能将作品的神韵更好地呈现出来。

[1]白宁.试论《唱论》关于声乐技法的阅释及其对中国民族声乐发展的影响(上)[J].乐府新声,2006.

[2]蔡仲德.中国音乐美学史[M].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03.

猜你喜欢
演唱者旋律情感
声乐表演中音乐素养对美声唱法的重要性
如何调整声乐演唱中的心理状态
唐代口哨旋律拟解
声乐演唱中乐感的有效培养研究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吟诵的旋律性初探
情感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声乐钢琴伴奏在与演唱者合作中的协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