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场批次化生产管理的设计与选择

2018-01-23 21:19徐汉进
猪业科学 2018年11期
关键词:产床产房断奶

徐汉进

(嘉吉饲料(嘉兴)有限公司,浙江 嘉兴314000)

理想的批次化生产是根据猪场的生产出栏目标选择合适的批次化生产模式,然后根据批次化生产目标,建设合适的产房栋数与产床数,合适的保育栋数和育肥栋数。实际上我国多数中小规模猪场都是连续生产模式,在推进或转换成批次化生产的时候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比如选择某种批次化模式后,产房能做到全进全出,但是保育或育肥又做不到全进全出。猪场批次化生产都是一环扣一环,和木桶原理一样,盛多少水受最短木板的限制,那么为了让猪场实现全进全出,就需要做出一些牺牲,比如缩小猪群规模(一些栏舍会多余闲置)或者再行扩建猪舍等。

疾病的传播需要一定的距离,国外猪场之间距离较远,加上能做到全进全出,许多疫病都做到了净化。近年来,国家对动物疫病防治和净化越来越重视,猪场批次化生产的推广对动物疫病净化意义重大。

当前广泛推广的德式三周批生产模式,需要根据各自实际情况,不能盲目套用。主要有两点,一是三周批生产模式哺乳期一定是28 d,哺乳期太长导致繁殖周期长(147 d),周转率低,年产窝数少,PSY降低。二是初产母猪28 d哺乳期,如果带仔多,哺乳期采食量上不去,很容易因为断奶后失重多,而产生二胎综合征。本人推荐18 d批生产模式,即母猪群分为8批,缩短哺乳期为25 d。优点是缩短繁殖周期,提高周转率,提高PSY。

下面以X猪场举例说明:假设X猪场现有基础母猪300头。前几个月分两批引进了200头后备母猪,猪场现有母猪500头。产房4栋,产一和产二各有26个床位,产三和产四各有40个床位。定位栏有410个栏位。保育有8栋,每栋能放200头左右保育猪。育肥有8栋,每栋能放300头左右育肥猪。

1 选择德式三周批

1.1 批次数和周转率情况

假设繁殖周期 147 d(怀孕 114 d+哺乳 28 d+配种 5 d),根据批次=繁殖周期/批次间隔,则批次数=147/21=7批。假设分娩率为80%,那么繁殖周期大约为147×80%+(147+21)×( 1-80%) = 151.2 d, 周 转 率 大 约 为365/151.2=2.41胎。由此可得出每年批次数为:7×2.41=16.87。

1.2 产房情况

根据产房组数=产房利用时间/批次间隔,(提前进产房7 d+哺乳28 d+消毒空栏 5 d)/21=1.9,则 X 猪场需要产2组。将产一和产三合为一组66个产床,将产二和产四合为一组66个产床。

1.3 母猪群规模情况

假设每批需要分娩60头母猪,则每批需要配种60/80%=75头。三周批母猪群分为7批。假设第1批配种75头,出现15头(75×20%)返情和空怀(25 d后B超测孕),第2批配种75头,出现15头返情和空怀(25 d后B超测孕),第3批配种75头(60头加上第1批返情母猪,减去部分淘汰母猪,加上部分后备母猪),第4批配种75头(60头加上第2批返情母猪,减去部分淘汰母猪,加上部分后备母猪),第5、6、7批以此类推,7批母猪总数大约为450头(60×7+15+15)。

1.4 定位栏情况

1.5 保育舍情况

每批60头母猪分娩,每头断奶10.5头仔猪,则每批断奶630头。由于保育有8栋,每栋能放200头左右保育猪,所以三栋保育合为一组,可以有两组。产房哺乳 28 d,保育利用42 d,消毒空栏 6 d,则保育需要(42+6)/21=2.3 组。可见X猪场无法满足三组保育的要求,只能保育缩短利用天数为36 d,消毒空栏 6 d,则保育需要(36+6)/21=2组,此时保育正好满足批次化要求。

1.6 育肥舍情况

假设肥猪190 d出栏,每批育肥630×0.98%=617头。育肥有8栋,每栋能放300头左右育肥猪,所以两栋育肥舍合为一组,可以有4组。育肥利用120 d,消毒空栏 6 d,则育肥需要(120+6)/21=6组。可见X猪场无法满足6组育肥的要求,可以选择卖掉两批

产房母猪最少时是60头(另一栋消毒),产房母猪最多时是120头(另一栋已进猪)。当产房母猪最少时,此时有390头(450-60)母猪需要放在定位栏,目前X猪场总共只有410个定位栏,所以栏位充足。保育,或者另建设两组育肥舍。

1.7 年出栏断奶仔猪情况

年出栏断奶仔猪=年批次数×每批断奶仔猪数=16.87×630 =10 628.1头。

2 选择18 d批

2.1 批次数和周转率情况

假设繁殖周期 144 d(怀孕 114 d +哺乳 25 d+配种 5 d),根据批次=繁殖周期/批次间隔,则批次数=144/18=8批。假设分娩率为80%,那么繁殖周期大约为144×80%+(144+21)×( 1-80%) = 148.2 d, 周 转 率 大 约 为365/148.2=2.46胎。由此可得出每年批次数为:8×2.46 =19.68。

2.2 产房情况

根据产房组数=产房利用时间/批次间隔,(提前进产房6 d+哺乳25 d+消毒空栏5 d)/18=2,则X猪场需要产2组。将产一和产三合为一组66个产床,将产二和产四合为一组66个产床。

2.3 母猪群规模情况

假设每批需要分娩60头母猪,则每批需要配种60/80%=75头。三周批母猪群分为7批。假设第1批配种75头,出现15头(75×20%)返情和空怀(25 d后B超测孕),第2批配种75头,出现15头返情和空怀(25 d后B超测孕),第3批配种75头(60头加上第1批返情母猪,减去部分淘汰母猪,加上部分后备母猪),第4批配种75头(60头加上第2批返情母猪,减去部分淘汰母猪,加上部分后备母猪),第5、6、7、8批以此类推,8批母猪总数大约为510头(60×8+15+15)。

2.4 定位栏情况

产房母猪最少时是60头(另一栋消毒),产房母猪最多时是120头(另一栋已进猪)。当产房母猪最少时,此时有450头(510-60)母猪需要放在定位栏,但目前X猪场总共只有410个定位栏,少了40个栏位,要淘汰40多头母猪。假设8批母猪每批淘汰6头,则每批分娩54(60-6)头。母猪存栏=510-54=456头。产房每组66个床位,存栏54头母猪,多余12个床位,产床利用率有所降低。

2.5 保育舍情况

每批54头母猪分娩,每头断奶10.5头仔猪,则每批断奶567头。由于保育有8栋,每栋能放200头左右保育猪,所以三栋保育合为一组,可以有两组。产房哺乳25 d,保育利用45 d,消毒空栏6 d,则保育需要(45+6)/18=2.83组。可见X猪场无法满足三组保育的要求,如果保育缩短利用天数为30 d,消毒空栏6 d,则保育需要(30+6)/18=2组,此时保育可满足批次化要求,但是此时缺点是保育日龄太小,只有55日龄(25+30)。最佳方法是再增加建设一栋保育,这样9栋保育就可以分为三组。

2.6 育肥舍情况

假设肥猪190 d出栏,每批育肥567×0.98%=556头。育肥有8栋,每栋能放300头左右育肥猪,所以两栋育肥舍合为一组,可以有4组。育肥利用120 ,消毒空栏 6 d,则育肥需要(120 + 6)/18=7组。可见X猪场无法满足7组育肥的要求,可以选择卖掉三批保育,或者另建设三组育肥舍。

2.7 年出栏断奶仔猪情况

年出栏断奶仔猪=年批次数×每批断奶仔猪数=19.68×556=10 942.1头。由1.7 可知三周批 PSY为10 628.1头,18 d 批每年可比三周批多出栏 10 942.1-10 628.1=314 头。

3 小结

综上可见,X猪场在执行三周批生产模式下,母猪存栏规模为450头,而在执行18 d批生产模式下,母猪存栏规模为456头,存栏母猪多了6头,PSY却增加了314头,生产效率高于三周批,这主要是由于18 d批的周转率高于三周批导致。对于三周批而言,X猪场产房床位数,定位栏和保育舍够用,只是育肥舍栏位限制着猪群规模的扩大。而对于18 d批而言,仅仅产房床位数够用,如果定位栏、保育舍以及育肥舍栏位都能补足,那么该猪场母猪群最大可存栏510头母猪,那么猪场的PSY将会更高,产能利用率也将达到更大。

猜你喜欢
产床产房断奶
仔猪断奶后消瘦应采取哪些措施增肥
宫底按压助产法在产房助产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上海李公馆:中国共产党的“产床”
做好猪场产床局部生物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改进措施
仔猪断奶前阉割好处多
宝妈给孩子断奶“心如刀割”该怎样断奶才更好呢
感动!6岁男孩产房外坚守妈妈生产
生孩子的时候能在产房吃饭吗
一种新型产床的设计理念及应用效果分析
产房外的此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