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吃饭总喜欢剩一口

2018-01-23 23:08
时代邮刊 2018年14期
关键词:饭点早安勺子

“我妈妈常说,是不是吃干净会撑死?因为我每次吃饭都要剩一口,已经被家人骂了好多回了。”有位网友留言说,无论是在外面吃还是在家里吃,吃米饭的时候,每次都会剩下一口。她自己也不知道是为什么,但是这样做了她就觉得舒服了。即使还没吃饱,但就是不想吃了。

我认识的一对情侣朋友,男生每天会给女孩打早安电话,但是听到女生还躺在床上没起床时,就有些不大高兴了。于是,浪漫的早安电话成了女孩的起床闹钟,两人后来就吵架了。

后来,我们几个朋友聚餐,席间有友人夸这位男生定时吃饭的好习惯。男生开玩笑说,这个习惯对于他来说,有着创伤性影响。小时候,家里管教严格,规定一日三餐,定时定量——没吃就会叫你吃,不吃就会赶着你吃,逃跑就会打着你吃。男生说,我都吃习惯了,不吃不行。当他说出都吃习惯了的时候,我忽然联想到:这很有可能就是他和女友争吵的缘由了。因为他很爱他的女友,所以潜意识中,把当年父母用在他身上的模式,放到了女友身上。而他父母当年爱他的做法之一,就是逼着他到点要吃饭。

吃饭这个问题很重要,但有过被逼饭经验的朋友都会有这种感受:被逼着吃饭,已经不是你自己的事情,而是大家的事情,甚至事关父母爱不爱你的高度。

有位朋友与大家分享说,小时候,被逼着吃饭,一定要吃,不然就被“硬塞”到嘴里,哪怕是生病了吃不下也要吃。后来,她有了厌食倾向,她说记忆中一到饭点就难受,一口饭能吃半天。

如何理解这种难受——这位朋友用了“硬塞”这个词。强行的突破,就是边界被侵犯的感觉。她一到饭点就难受,一口饭吃上半天,就是对“硬塞”的抗拒所做的心理挣扎。而边界被突破的孩子,并不能,也没有足够的力量可以维护自己的边界,甚至都无法表达出自己的情绪。所以他们发展出了各种各样的防御方式,来表达内在的情绪——比如,有的人出现了厌食倾向。

还有些朋友,他们可能被逼饭的程度不算太厉害,也可以是他们的内心弹性更大些,所以他们的潜意识发现了一个好方法:吃饭的时候,专门要留下一小口。留下一小口,看起来有点浪费食物的表现,浪费并不是目的,而是终归有一口是自己能说了算的空间。

想起有次在小区里散步,看到一位奶奶追着她家孩子喂饭的情景。孩子看起来应该差不多一岁左右,可能还不会语言表达,但是他总是想去拿奶奶手里的勺子。“你不会用的,我喂你吃。快吃!”奶奶就是不给他。小孩拿不到勺子,就跑到小桌子的另一端,以示对抗。

回头想想,真是无比同情这个孩子。或许,年幼的孩子还不会用勺子,又或者拿不稳,把米饭掉在桌面。但是,当孩子自己把食物放在嘴里的时候,你去看孩子的眼睛,是充满着成就感的光芒。

我们要学会给孩子自己吃饭的权利。如果我们不能尊重和信任,那本质上就是没把孩子当作独立的个体,你也更难相信孩子未来成长所需要的意志力。越是不信任,越是想控制,越是削弱了成长的力量,孩子就越是没法做好一件事。孩子的人生该由他自己去经历,孩子的成长就是自己去体验生活的过程。

正如你爱你的另一半,你可以提醒他该怎么样,我们可以做一些必要的提醒,但是怎么做、做不做,终归是他自己的事情。

猜你喜欢
饭点早安勺子
做木勺子
吃面
夹在杯子上的勺子等
早安 小太阳
早安梦想
早安,北京
早安,小松鼠
我是个慢性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