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府古城城市街道的文化解析

2018-01-23 09:00杨彩虹杨高峰
建材与装饰 2018年2期
关键词:南大街广府太极

杨彩虹 杨高峰 郑 璐

(河北工程大学)

引言

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街道和建筑快速更新,城市化进程不断深化。与之带来的负面作用就是城市文化特色的消失。我国诸多古城在发展中没有的把握好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的关系,盲目的开发,导致历史古城文化的衰落。而本文意欲通过广府历史古城的研究,从城市街道角度对广府古城文化进行解析,发掘古城传统文化特色。

1 广府古城街道概况

广府古城始于春秋时期,晋国所辖,距今已有2600多年的历史,从西汉时期开始为历朝府郡县所在,明清时期,成为地处四省交界进京要道,河北省南部军事政治和经济文化中心。古城内保留众多明清时期街道庙宇和民居院落,是中国古城池格局的缩影。加上古城地处洼地并有护城河环绕,其特殊地理环境,在中国历史古城中具有着较高地位。清末民初,广府古城在太极拳领域有极高影响力,有中国“太极拳之乡”之称。广府古城的历史文化内涵具有综合、多样的特点,具体而言,广府古城堪称军事战略要冲,文风炽盛名城、太极传承圣地是一座文化底蕴丰富的传统古城。

广府古城作为传统的府县合一的传统城池,平面接近方形,城内与外界有四座城门相互沟通,城墙外有护城河环绕。古城内由东西南北四条主街联通城门。古城中部地势较高,与东西大街和南大街相交街道,以十字街呈现;古城四周的街道地势较低,建有皮塘。古城街道布局在遵循儒家大统思想的基础上也体现出了哲学家管子“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的筑城之道。如今,古城的道路依旧沿用明清时期的架构,也反映出了中国古代城池营造的高超技艺。

古城中除道路架构保留以外,古城内的其他街巷格局基本延续了明清以来的格局特征,众多街名也沿用至今。其中如明代的《天一阁明代撰写选刊-广平府》和清代的《永年县志》中所提到的四条大街和双关庙、北上坡、葛家口、北仓门街、戏楼巷、双关庙街等二十几条街道名称如今依旧在使用,体现了古城街道小巷的历史悠久文化。

图1

2 古城街道文化解析

凯文林奇在城市意向中认为,街道是城市的主体,在城市形象塑造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如果说城市是一个生命体,那街道就是架起城市生长的骨骼。这种理念在中国传统的城池中表现的尤为突出,如南方的丽江古城,街道空间体现出了纳西族和云南少数名族所特有的文化;北方的平遥古城,街道空间更多的体现了晋商文化的特点。街道作为居民生活娱乐最主要的公共活动场所,能够更为清晰的反应一个地区的风俗特色,是一个地区文化的重要载体,而一个地区丰富的文化,也使得街道更有其独特的魅力。广府古城的街道,从其形成的历史和使用的职能来看,它主要承担了以下文化。

2.1 官署文化

自古以来,古城一直是区域政治中心,历朝都在此开衙建府。城内设有广平府和县府,有“双府之城”称谓。据《畿辅通志》记载广平府作为清朝时期直隶十府之一,辖九县,府衙独具特色,规制较高,闻名遐迩。

广平府的规格之高不仅体现在行政职权和建筑等级上,也体现在古城的道路规划方面,府衙地处古城的中央最高处,坐北向南的建筑群其府衙大门与古城的形象大街—南大街相对,以体现府衙的威严。如今雄伟的府衙建筑群已经复原,府衙人每逢节日会换上古代官服,高举府牌敲锣打鼓在古城各大街进行巡视,以彰显其古城官署文化。

图2 广平署府

图3 衙府巡街仪式

2.2 商业文化

商业文化是人类长期依托公共空间进行商品交换进而形成的文化现象。其多产生在街道沿街两侧,形成商业街文化。

自古以来,广府古城的四条街道除了承担城内的主要交通职能外,还是以商业活动为主要内容的街道。早在春秋时期,广府古城西依太行通达晋陕,东达齐鲁,四国交界,街道上边境贸易往来频繁。明朝时期,扩城池,兴建商业街道、集市,成为区域经济中心。如今古城的街道依旧传承这古城特有的商业文化。

图4

古城商业区主要集中在古城的东西南北四条主要的街道的沿街商铺,但商业职能各由其特点。南大街的商业体现古城风味特色和匠心工艺,沿街店铺多以饭店和出售特产为主,如酥鱼、驴肉香肠、广府糕点和芦苇手工艺品等,这些商业行为有着极大的文化内涵。沿街1层和2层为主老字号店铺,3~5间的开间,建筑立面有屋顶、墙面、门窗、门牌、灯笼、梁柱、台基等元素华丽的装饰,营造出南大街浓郁的商业文化氛围;而东西大街是由名人、名胜地和古城居民生活性商铺所构成的商业街,如广平府、武家大院、当铺等古迹和众多老字号店铺,他们是古城活态文化的体现,也是古城文化魅力的所在。

图5 仝家大院 笔者自摄

2.3 士人文化

士人是中国封建社会所特有的对知识分子的统称,他们参与国家政治,创造并传播文化艺术。是中华文明的推动者。

广府人自古以来尚文重教,才使得古城文人志士辈出。如唐代大历年间,十才子之一的诗人司马署;明末清初的文学家申涵光,河朔诗派领袖,畿南三才子之首,被称为广府古城第一士人,在文坛界被赞为“一时之山斗,三代之典型”;理学造诣可与曾国藩相比拟。顺治皇帝为表彰其文学成就特此在古城南大街修建了申氏祠堂和申天官牌坊。申氏祠堂也是申氏家族的文学殿堂;古城南大街的仝家大院培养出了中国晚清著名文学家仝宝廉,其著作《公文式》为中国近代文书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古城南大街作为古城的主街道,凡中科举或有所成就的名人,都要在南大街进行巡街,以示成就。所以南大街对于古城人民来说意义非凡。反映出了古城居民尊知识、重知识的理念,南大街也是古城精神文化的载体。

图6 民族信仰传承地分布图

图7 祭拜窦建德仪式

2.4 宗教文化

人类对宗教的认知,是由于人们在遇到困难面对问题和艰辛时,祈求神灵的帮助,将自己的困难借助神灵的力量获得精神上的安慰,是一种信仰文化。

在广府古城中街道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承载着古城居民的信仰。广府古城具有浓郁的民间信仰氛围,可以说习奉百神,凡天、地、水、火、石、木以及功绩过人之名将、名医等,皆以为神。特别是各行各业都有专门的奉祀之神。但广府现在较为流行的信仰还是以佛教、道教众多神灵为主,比较普遍的是对关公、窦建德、和文昌星的信仰,另外土地爷、天皇、地皇的信仰也比较浓厚。现在广府城内众多佛龛和庙宇分布在这四大街八小街、七十多个小巷中,成为广府古城内居民膜拜的主要场所。

古城居民除了信仰中国的神以外信仰西方的天主教也较为盛行,每逢周日都会有大量的人涌入教堂进行礼拜,尤其是在耶稣复活瞻礼,古城的器乐团就会上街进行器乐表演。围观人络绎不绝,是古城所特有的文化,反映了古城人民朴素而又开放的信仰情怀,体现了古城文化的传承内涵。

2.5 武术文化

如今,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自身体质,而基于养生和健身于一体,老少皆宜的运动收到众人的追捧——太极拳。太极拳兴起于广府,发扬于世界。自清代广府人杨露禅、武禹襄学拳归里,余生钻研太极并创建和传播杨式太极和武式太极,由于太极拳入学门槛低、动作轻柔等特点还能起到强身健体之功效,深受广府人喜欢。目前据统计,广府城内练习太极拳人约6000名,占据古城人口一半之多,并此活跃着众多民间太极拳团体。太极拳也编入了古城小学体育课的教学刚要,可谓是古城人人皆习太极拳。

古城街区的更能体现太极文化氛围,如南大街道路、雕塑景观的太极标注物和古城大街小巷中随处可见的练习太极的居民。每逢太极拳推广周年时,古城都会举行盛大的太极拳节日,万名身穿白色太极服的太极爱好者列队在古城各大街道、城墙等处,进行巡演。意在增强全民健身意识,传承太极文化,

3 小结

千年古城不仅给我们留下了名胜古迹,还给我们留下了璀璨的文化。广府古城所独有的“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个小拐弯”街道空间体现了古城文化的统一性、开放性和多元性的特点,承载着广府古城最具代表性的各种文化信仰和丰富的人文活动,是独特的冀南文化和历史古城特色得以传承的载体,古城活态传承得以延续的关键。

[1]阮仪三,王景慧,王林.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论与规划[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5:12.

[2]杨婷婷.历史文化城镇保护与发展的区域观[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9:10~11.

图8 古城太极拳表演

猜你喜欢
南大街广府太极
·书 讯·
“广府好礼”广式糕点礼盒包装设计
游太极洞
广府人
——粤语·女独·伴唱
『太极+』,未来可期
世界,从此『太极』
水环境视域下广府古城景观演变研究
书 讯
当前广府籍海外华人统战工作研究
·书 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