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飞标 习武修德 弘扬国粹

2018-01-23 19:21向阳程晨
杰出人物 2018年1期
关键词:国术习武传统武术

向阳+程晨

【人物简介】

李飞标先生,中国香港传统武术龙狮协会主席、李飞标国术体育会永远总监、大圣劈掛门李权同学会会长、东区武术会主席、粤港澳大湾区武术职盟协进会第一副主席、中华武术国际联盟常务副主席、世界龙迷会香港分会荣誉会长、澳门道家文化协会武术顾问、香港武术联会武术龙狮顾问、柴湾区街坊福利会国术教练、健谊社武术龙狮顾问等。

中华武术是中华民族文明的象徵,在华夏土地上绵延数千年,源远流长,讲究人与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共处。武术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这项民族体育文化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得到传承和发扬,经过长年的积累,烙印着中华民族的生存信息,渗透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它内涵深邃,具有东方文化的哲理性、科学性和艺术性,是人民智慧的结晶。

师承武派名家十年如一修国术

李飞标先生是香港传统武术的精习者,他自幼习武,在香港跟随师父习武已长达几十年的光阴,这使他的一生与武术密不可分,几乎与武术这项运动打了一辈子的交道。

少时,由於受父亲的影响,他在家中跟父亲习武,受其熏陶和督促,外加他生性对武术颇感热衷,能夠迅速理解和掌握武术拳法,武艺得到迅速提高。19岁时,他即跟随时称“猴王”的陈秀中师父学习大圣劈掛门,大圣即猴拳,劈掛即是劈掛拳。20世纪80年代,李飞标先生到北京师从当时享有盛名的“中国十大武术名师”李天骥(著名太极拳家李德印叔父)学习太极拳及形意八卦武当剑,在“行云流水,连绵不断”的拳法中,他时常揣摩每个刚柔並济、以静制动的招式和拳法动作,勤加练习,奠定了深厚的武学基础。

在摩拳擦掌、相互切磋之间,习武造就了他健康的体魄,也陶冶了他的性情。在多年不间断的勤学苦练之下,他深得武术精髓,武艺增长,武技日趋精纯,修习武德健全人格。他通过武术的训练,在增强自身人体机能的同时,提高身心素质以更好地适应和服务社会。武术讲究中华文化内外合一和形神兼备,追求演练技术上内在与外在形体的结合,身心与意识的协调一致。在多年的练武中,直到有一天,他受到朋友的委託,期望他能夠进行武术教学,承担起责任和嘱託,将鲜活而真实的中华传统武术文化和技能传授给更多的人。

注重德艺兼养言传身教育新人

“首先中华武术有强身健体的基本功能,这是现阶段这门武术得到普遍喜爱和欢迎的原因,武术最初目的是防御敌人进攻的技术,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希望将这门优秀的武术向更多人推广和宣传。”李飞标先生表示,武术是一项有意义的文化和体育运动,同时兼有教育的功能。现在中华武功在香港仍有广阔的市场提升空间,中华武术里包含尊师重道等文化内涵,有助於习武者在学习武术的过程中领会武术文化的感化功能。他指出,武德是重要的,武术不仅有其外练筋骨皮的外在意义,更应注重德行双修,内练精气神的内在修炼显得格外重要,习武中内外结合,需要落实在实际的过程中。

武术是一项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格斗、功法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传统体育项目。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武术是围绕“武”发展出的融“技”“艺”“术”的文化和技能。在年轻的时候,他习得一整套武术拳法,通过比赛、教学和观摩等交流活动之後,体会到练武需要修炼武功,更在於個人的内在修为,武术的修炼需要不断地调配身体和心理。在教学的过程中,他会将自己难忘的经历和故事讲述给诸多学生听,期望通过武术传播华夏文化和民族精神,能夠让武术这门技艺让更多人认识和掌握。

“在我们以前学武的年代,我们去武馆练武,与师父经常见面,可以自由地安排时间练习,一个星期会去上几天,所以师徒的感情十分好。现如今我们跟学生的见面机会和次数减少,沟通的机会一並减少了,而练武的场地及租金是我们要面临的问题。”谈及香港武术过去与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李飞标先生从自身习武与从事多年教学以来的经历,指出现今社会虽与以往有了极大的进展和提高,但是现实的问题卻挤逼着武术的生存与发展,而人情的生疏也是随之而来的问题。

“练武术是种学问,在习武过程中要靠发问使自己的武技得到长进,才能更多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结合教师的意见,进而弥补缺漏,得到进步。”他指出,学武过程重在多问,向技高一筹的师傅请教,能夠更迅速地学到技艺。武术中表现出强烈动感和均衡的态势、深蕴的意境,柔和而含蓄,生动而刚健,给人以虚实结合的技艺美感。儘管如此,他介绍,在香港组织的武术比赛时,由资深的专业裁判负责评判,这保证了比赛的公平和可靠性。然而在推广上,中华武术相较於泰国拳等拳术,在擂台技击观赏性方面有较大的差距,存在关注度较低的现状。

弘扬中华文化传承武术精神

李飞标先生致力於国术智慧的训练与培养。在他所创办的国术体育会当中,教授各类门派的武术项目,包括拳术、刀术、剑术、棍术、枪术及太极、形意、八卦等,他钻研武术,授徒传艺,在传承中注重技术攻克和创新。

“每一招都有学问。”李飞标先生及其国术馆现在互联网上建立了平台,通过在网络上讲授武术课,进行全方位的教学实践,並向人们对学习中国功夫产生的问题释疑解惑,让人们透过深入学习,了解到武术中包含的攻防技术。他介绍,在外行人看来,他们並不能洞悉其中门道,只有细緻了解,才能夠知悉在这门武术中一招一式蕴含的深层学问。

2017年5月20日,李飞标国术体育会主办慈善武术大汇演,表演项目包括香港各门派大师精英武术、醒狮大汇演,旨在庆祝回归祖国20周年及纪念该会申报大圣劈掛门,成功列入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时为仁济医院筹募善款,用作拓展各项社会服务的经费。

经过了30年的发展,李飞标先生介绍,每种国术项目都有其新变,传统武术都要与时並进,配合社会发展。如今,有许多人对武术青睐有加,在他所招收的弟子当中,一般是以年轻人为主体,其中的中学生群体佔了大多数,他在学校里对这部分学生进行教学,另外在社会教学中还包括70岁以上的高龄学员,他们鍾情於这门民族传统武艺。平时,李飞标国术体育馆会受邀参与各类活动,在展示平台上进行各类相关门派的武艺表演,在演示当中向大众宣传自身,並且观摩其他队伍的演出,包括太极拳、舞狮等项目。2017年还受邀到澳门参加爱国武术比赛。

李飞标国术体育会对大圣劈掛门申报了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从2011年向有关部门申报以及一系列筹备工作,经过五次普查,及提交个人及该门的源流历史照片和示范拳械传档,最後一次的访查中,他邀请到恩师陈秀中师父一同参与,师父为普查补充和提供了大量珍贵的资料,使大圣劈掛门成功通过审查,正式列入到香港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体育运动蓬勃发展,崭新项目不断湧现,传统武术有其独特的文化属性。香港社会对於武术的支持仍稍为缺乏,这促使了李飞标先生加大力度寻求自身及平台的发展建设。他期望将这项传统武术运动推广,引起香港政府和社会多方面的关注,将更多的资源和机会提供给武术相关从业者。endprint

猜你喜欢
国术习武传统武术
传统武术怎么了?
南京国民政府国术推行工作述略
万籁声的传统武术观
传统武术与傩的传承与发展
王宝强幼年习武照曝光 苦练一字腿鹰爪功
习武的终极目标